如何把“写清楚”教清楚

2021-06-28 01:16张敏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年级

张敏华

[摘 要]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写清楚”是学生习作的起步要求,是第二学段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写清楚”教清楚,就要明目标,把握教材纵、横两个方向的目标要求;就要重落实,从“读清楚”到“写清楚”。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清楚;中年级;明目标;重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6-0001-02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疑难杂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教材,把写作指导的序列目标理清楚。大多数语文教师并不清楚在不同的学段写作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作文要教到什么程度,大多是凭着教师自己的经验来决定。于是, “写生动”“写具体”等写作教学目标就出现在小学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甚至是初中的习作教学中。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仍然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令人可喜的是,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努力在习作教材的编写上呈现了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体系。每一次习作的目标都较为清晰,要求具体,便于教师开展教学。

一、对“写清楚”的清楚认识

通读统编教材三到四年级的习作内容,有心的教师会发现一个高频词出现在习作要求中,那就是“写清楚”。笔者将三到四年级的习作要素与“写清楚”相关的要求做了梳理,见表一。

我们发现,三年级三次提出“写清楚”的要求,四年级五次提出“写清楚”的要求。为什么“写清楚”的要求频繁出现在三四年级教材中呢?

(一)与《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標统一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我们会发现它在第二学段提出“写清楚”的要求,到了第三学段才提出“内容具体”的要求,如表二所示。

可见,统编教材在第二学段提出“写清楚”的目标是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相吻合的。

(二)与学生发展的需要一致

1.要明确“写清楚”的含义

笔者认为“写清楚”应该是指所表达的内容意思明白、准确(中心明确),言语表达做到文从字顺(表达准确),言语内在结构做到逻辑正确(表达有序)。

首先,写清楚是习作表达的基础。第二学段只有做到“写清楚”,到第三学段及今后的习作表达才有可能做到“写具体”“写生动”。有些教师在中年级没有打好“写清楚”的基础,就一味强调“写生动”“写具体”,导致学生片面追求 “好词好句”。这使得习作缺少真情实感不说,有的甚至基本的内容都表达不清,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学生成年之后的常规工作和生活中的表达需求。

2.写清楚具有实用价值

在多个场合给教师培训时,笔者问教师一个问题:你认为“写清楚”和“写生动”,哪个更重要?当然是“写清楚”更重要啊,因为写清楚、说清楚,不只是学习的需要,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与每个社会人一生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就会困难重重。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能做到准确表达打好基础,而不是培养作家。

(三)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吻合

“写清楚”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序表达”,这是逻辑思维的问题。而中年级正是逻辑思维的起步阶段,因此在第二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是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而教,这样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阶段学习“写清楚”,即涉及段落结构、表达顺序的学习,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达成的是语言与思维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要做到“写清楚”并非易事,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徐轶老师在一次培训会议上对参训教师们说“不要认为‘写清楚很低级,实际上‘写清楚特别高级”的那样。

二、把“写清楚”教清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

(一)明目标:教师搞清楚才能教清楚

统编教材重视语文要素的主线编排,重视前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衔接与递升。备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前勾后连,从纵向能力序列和横向单元编排两个维度关注教材,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1.纵观能力序列

纵看阅读要素(图一),我们会发现:阅读要素从了解课文是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到怎样把一件事、一处景物写清楚的,也就是从逐步做好从阅读课文学习写清楚“段”到写清楚“篇”的能力提升。

2.横观单元编排

将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梳理一下(图二),我们会发现,很多单元(尤其是习作单元)的阅读要素直接指向习作要素,就是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达成习作目标服务的。如,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其内容分为: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游         》四个大板块。这四个板块的内容编排以及单元的阅读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都是指向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教学时,我们要以落实习作目标为核心,每个板块层层推进,达成目标(图三)。

(二)重落实:从“读清楚”到“写清楚”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在课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习作指导的意识,以文为例引领学生习得“写清楚”的方法。中年级的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学习段落的结构、表达的顺序尤其重要,这是“写清楚”的根本。

因为一些原因,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忽略了中年级“段”的教学是很遗憾的事。假如一篇课文学习下来,学生对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对文章篇章结构头脑中一片混沌,试想,等需要他自己来写作,他如何能把内容写清楚呢?

统编教材在这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在中年级出现了“段”的训练安排: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借助关键语句读懂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在落实学习“段”的表达时,一般而言,要分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读懂“写了什么”,要求学生读懂段的大意。为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段的主要意思的能力。

2.了解“怎么写的”:学习段的表达。(1)明晰段落内部的结构:先读懂这一段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再发现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海滨小城》的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总写“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第二句列举了有哪些树,第三、四句话分别写了桉树、凤凰树。读懂了每一句话的意思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句子之间的关系是“总—分”的关系。(2)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怎么围绕段的主要意思来写清楚的。如,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文,巴金先生在表达的准确性上堪称典范。如:“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句语准确地写出了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值得教师引导学生细加品读,习得方法。

要注意的是,三年级主要以自然段为单位进行学习,而到四年级重点学习意义段的表达,并逐步向篇章结构的学习过渡。

“写清楚”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四年级重点学习“写清楚”,到了高年级仍然要继续关注,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吾手写吾心”的人。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中年级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理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