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创新·夯实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三重维度回顾

2021-06-28 00:44马成顾光海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成 顾光海

[摘要] 1921年,全国党员人数仅有50余人,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如今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也是一部加强自身建设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三种维度回顾党的发展史,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①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不难总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也是一部加强自身建设史。从这三种维度学习和回顾党的历史,不仅能凸显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也更加有助于认知世情国情、坚定奋斗目标。

一、奋斗维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用热血换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掠夺资源、扩张殖民地,用枪炮弹药打开了中国大门,长期闭关锁国的“天朝大国”遭受“落后就要挨打”。自此,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觉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人民解放。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一洗民族百年耻辱,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恢复了被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后的40年里,党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及其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巨大变迁使得改革开放成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具有无可比拟的划时代意义,取得了革命性成果,使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党全国干部群众面对新时期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提升了捍卫国家、人民和民族核心利益的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前所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不是为一党和个人私利的奋斗,而是忠实地践行着《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奋斗,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创新维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政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从建党初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进行创新的历史。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其第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证明了其理论性和革命性,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创造性地开辟、领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对苏东剧变的严峻形势,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改革中不断探索经验,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创立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重大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民族之问,擘画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践,坚持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发展因理论创新更加坚定,理论创新因党的领导更具活力。

三、夯实维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加强自身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自身建设,这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因不同的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一以贯之地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六大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百年政党更具生机与活力。②

政治建设是根本。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一大和二大实事求是的提出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政治目标。1937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强调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核心,而党的建设要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实际和需要作出了全新、科学的阐释,提出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并于1980年下发《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突出强调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重要论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領导集体为党的政治建设构建了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五个重点”为内容的政治建设科学布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高度。

思想建设是核心。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生命线,始终立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思想建设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到领导国家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思想建设,推动思想建党。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思想建设在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建设是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绩和宝贵经验。先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整党的运动,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职能,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恢复了各级党组织的架构,逐步恢复了各级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同时确立了新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确立了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为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奠定了组织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风建设是关键。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就是群众路线,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脱离群众。因而,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和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党群、干群关系,使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扎根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体教育活动,着力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纪律建设是利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自身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仅15条内容构成的纲领其中6条就与纪律有关。党的二大通过第一部党章,就专门开辟“纪律”一章,为党的早期建设提供有力纪律保证。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的科学论断,把党和军队的纪律建设摆在重要地位谋划推动,狠抓党的监察机关建设,强化监督执纪职能。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建设逐步重回正轨,邓小平提出“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并在十三大第一次将“从严治党”写入党代会报告。此后,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党都极其重视党的纪律建设。④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强调“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创造性提出并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制度建设是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以制度建设作为规定性设置贯穿其中,坚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民主集中制为关键核心,以党的各项规定为依托的系统的制度架构,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政治生活相配套、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党的制度体系,推进了党的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共出台、修订100余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60%。一部部党内法规,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也为党内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N].人民日报,2013-07-22(008).

②占雯.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9(04):44-47+52.

③李晓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陕西日报,2018-08-17(004).

④时伟.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N].学习时报,2018-08-08(00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N].人民日报,2013-07-22(008).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Z].2010-06-19.

[3]时伟.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N].学习时报,2018-08-08(002).

[4]占雯.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9(04):44-47+52.

[5]李晓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陕西日报,2018-08-17(004).

[6]乌云.试析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就和经验[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5):19-22.

[7]尹国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2012:7.

[8]殷晓元.“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N].湖南日报,2019-07-23(005).

[9]张清学.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4):53-54.

[10]徐海燕.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与历史经验[J].理论月刊,2011(07):10-13.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