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性品格

2021-06-29 12:43陈慧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

陈慧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的崛起,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知识谱系和理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个历史时期新闻传播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是解读和落实党和政府新闻宣传及文化传播政策、提升新闻业务水平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深入学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掌握和理解其实践性理论品格,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了一系列哲学思想观点和思想理论之后形成的一种科学、系统的新闻观念。马克思新闻观产生之后,经历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人民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愿意为人民发声,新闻传播工作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动力;人民性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特性,新闻传播工作应该以人民为主,不断传达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诉求;新闻的本源是追求事实的真相,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党报的党性原则强调报刊的工具性,必须传达党的意志,以党的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党的纲领作为准则;同时,党报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不断向人民学习,丰富自己的思想。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分析

新媒体时代,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每个人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接收者,通过一部接入互联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将事件发布到网络上,同时也能够随时看到网络热点新闻。很多流量人物拥有众多粉丝,其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推送已经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特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使信息渠道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信息传播渠道不再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也不再受到限制。海量的信息和传播主体导致信息呈井喷式发展。但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存在众多隐患。由于信息量较大,导致信息审核显得力不从心,一些负面新闻、假新闻得到广泛传播,打乱了正常的舆论秩序。

面对信息爆炸带来的种种乱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今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党管媒体,同时倡导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办媒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张新闻工作者要具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等,新闻传播要基于真实性,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主流媒体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更加依赖资讯传播的主心骨,更需要主流媒体发出正确的声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传播真实的新闻,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引导的作用,是媒体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色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更加明显。首先,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制造源和传播者,使得新闻传播的复杂性大大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将新闻传播与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其次,要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正确舆论引导的作用。新媒体时代,坚持新闻传播规律和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网络上除了真实的新闻外,还包含众多假新闻,一些假新闻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必须加强新闻传播工作的监管力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其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对于新的传播技术和理念保持着强烈的学习和创造欲望,在融合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新闻传播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的压力也更大。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开展,还要结合时代条件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理念,使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新闻舆论领域实现了媒介融合和市场参与等,对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和高效,使很多媒体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应用;社会资本流入传媒行业使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强大的动力;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很多内容都能够应用到传媒工作中,为新闻传播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新闻舆论应该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突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导地位,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建设,为我国新闻传播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新时代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性的路径

(一)加强舆论引导和受众需求的融合

新闻舆论传播只有真实反映人民的需求,才能够取得长久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如果新闻舆论引导不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的需求,那么其必然会失去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无法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具体的新闻工作指导中都发挥着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因而其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是,新媒体时代,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新闻选取不注重实际内容,导致很多新聞媒体难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另外,一些时政报道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要么直接照搬会议材料,要么对新闻大肆渲染,使公众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长此以往,新闻报道必然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得不偿失。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舆论引导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与公众直接进行交流,了解公众需要的信息,为新闻舆论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提升新闻工作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新闻工作者最崇高的奋斗目标就是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因此,作为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并且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专业技能,及时发现新闻热点,并根据新闻热点制造出符合人民需求的新闻。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新闻传播工作者除了具备传统的新闻传播能力之外,还必须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将新媒体工具作为自身工作的一大助力,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三)基于公信力实现网络引流

新时代,虽然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没有发生改变。长期以来,传统媒体通过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专业化的内容制作以及严格的监管机制,积累了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公信力。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借助积累的公信力,利用新媒体进行引流,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不管新闻传播工作的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闻传播工作的实质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是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旧是新闻媒体工作者行进在新闻道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苏士梅,李敏.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媒体融合传播[J].青年记者,2020(11):30-31.

[2]杨晓杰.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贾忠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性品格[J].新闻前哨,2018(11):4-6.

[4]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理性、批判性与实践性[J].新闻与写作,2018(8):5-9.

[5]石大东.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特性[J].中州学刊,2017(3):162-165.

[6]高喜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