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噩梦

2021-07-01 12:14梁水源
做人与处世 2021年7期
关键词:阿海青田关系人

梁水源

贪婪是欲望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失败

2020年年底的一天,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嫌疑人阿海,乘坐从境外飞往上海的航班到达浦东机场,结束了27年的逃亡生活。避罪海外、逍遥法外的企图不过是一枕黄粱梦,下飞机的那一刻,阿海终于从噩梦中醒来:回国坐牢也比潜逃安定。但这场噩梦,他浪费了整整半辈子的时间。

阿海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经过努力考上了财经大学,毕业后成为工商银行浙江青田支行某办事处的一名职员,这一年他22岁。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又分配到银行系统,他成为父母的骄傲。刚开始,阿海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受到领导的肯定。然而,几年后,看到身边的同龄人出手阔绰、一身名牌,阿海既羡慕又嫉妒,心里逐渐不平衡起来。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与其一辈子当“过路财神”,不如真正当一回财神爷。1993年12月,身为会计复核员的他,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30万元后,携赃款潜逃。

最初的3年,阿海选择在国内隐匿。其间,他做过买卖,投入20万元,却以亏本收场。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他内心十分惶恐。每当看见警察就吓得一身冷汗,甚至做梦都梦到被警察追赶。寝食难安的精神折磨导致他严重失眠,渐渐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这种日子简直没法熬。

1996年,阿海逃往国外,他觉得这样就可以逍遥法外了。然而,阿海在国外过得并不如意,不仅没有过上他梦想的富足生活,还经常担惊受怕。他有护照不敢用,有病不敢就医,不敢与国内的亲人联络,不敢与同学和朋友联系。为维持生计,他偷偷在一个彩印厂给人家打短工,干的都是搬运工的活,明知老板给他的工资少,也不敢吭声,生怕人家发现他的身份。后来,他又到码头搬运公司,干运货、验货等体力活,经常是忍气吞声。

在逃亡的日子里,阿海回想曾经拥有很多身份和耀眼的光环,现在只剩下一个身份——潜逃出境的犯罪嫌疑人、网上通缉犯,每想到此,他心中便涌起无尽悔意。工作不好找,还整天担心警察上门查身份,房租又昂贵,异国逃亡的滋味不好受。后来,阿海父亲去世,作为长子他却没能在父亲身边尽孝,这让他一再产生想要回国自首的念头:“过够了国外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的日子。”但因没有足够积蓄退回赃款,加之对国内追逃追赃政策不了解,其回国自首计划只能一再拖延。

多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放弃对阿海案的追逃工作,专案组走访相关关系人,并协同公安部门开展基础排查,最终确定了阿海在国外的藏匿点。专案组做通其亲属的思想工作,并联系阿海开展劝返。阿海思想开始松动,表达了回国意愿。但没过多久,生性多疑的阿海出现思想反复,并多次反悔。专案组通过密切联系关系人,向阿海传递国内法律法规和追逃政策,繼续开展劝返工作。

2020年年初,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这给海外追逃追赃工作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为进一步确认国内对于外逃人员的政策,阿海联系到国内的初中同学帮忙咨询相关信息。进一步确认追逃追赃相关法律政策后,他最终放下戒备,决定回国投案。收到消息后,专案组抓紧做好后续的对接和准备。经过14天隔离,阿海向专案组投案。

在回青田的路上,阿海看着窗外的风景,感慨万千:“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迷失了二三十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逃多远、多久,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外逃是我人生中一段噩梦,是一段不愿回顾却又刻骨铭心的记忆。”阿海在悔过书中写道。

(图/刘刚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阿海青田关系人
浅谈证据保全公证中如何保护利害关系人的个人隐私
乞讨伴侣
鹿柴
命中注定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青田杨梅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短板及对策建议
让纪律挺在守护青田国土形象面前
刘伯温的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