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正义,但对 “正义感”保持警觉

2021-07-01 12:14吴敏文
做人与处世 2021年7期
关键词:药家刑责正义感

吴敏文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正义感指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它的本质是道德意识及意识指导下的行为。面对同一个具体事实,对它是否正义,不同的人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就是正义感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证明。正因如此,我们对自己的正义感应保持应有的警觉。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其后被判处死刑。这起刑事案件成为社会热点,被人们关注的原因,是围绕药家鑫是不是“富二代”及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对药家鑫属于“激情杀人”的心理分析。

当时拥有私家车者很少,药家鑫在大学期间就拥有私人轿车,所上的又是音乐学院,导致很多人猜测药家鑫是“富二代”或权贵子弟。尽管至今我对“激情杀人”这个犯罪心理学名词不甚了然,但当时李玫瑾教授的这个分析,可能有利于对药家鑫刑责的轻判。于是舆论哗然,“富二代”、权贵子弟恶性杀人,学者出面洗地企图减轻刑责……多因素叠加产生聚集和连带效应,群情汹汹,直到药家鑫被执行死刑犹余波未平。

此间我也被舆情裹挟,不由自主地相信了坊间传闻。但是,几年之后,舆情早已消退,有媒体对此案进行了深刻的后续报道。原来药家鑫的家庭非常普通,其父是老企业普通干部,家住老企业家属区的老房子里,砖混结构小两居,面积不过几十平方米。因为药家鑫是独子,加上爷爷辈百般疼爱,凑钱给他买了一辆车。李玫瑾教授是富有专业成果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深刻的心理分析经常让人受益匪浅。李教授与药家鑫及家人毫无瓜葛。

由此,我对自己的正义感和揣测深感不安。正义或可客观界定,正义感却是个人对正义的感受、感知和感觉,它可能是正义的,或接近正义,也可能完全远离正义、违背正义。如果连基本的事实都被漠视甚至颠倒,建立其上的正义感又怎么会真的正义?

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快速而广泛,往往导致舆情瞬间发酵。但是,对于非在场者,你接收到的信息,仅是传播者愿意告诉你的那一部分;即使是在场者,他所观察到的是否真相也大有问题。因为他看到不等于看全,看全不等于看懂。而是非判断、正义判断与邪恶判断,越来越依赖专业知识和素养。你不具有法律知识,你就不能做法与非法的判断;你不具有交通知识,你就不能做是否违反交通法规的判断……如果你仅得到关于片面、零散,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仅凭一腔热血和正义感,又哪里能正确判断正义与非正义?

那么,遇到类似的需要做正义与非正义判断的事情时怎么办?施一公院士对年轻人的建议是:遇到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有一点耐心,等待信息的充分公布,等待激情的消退和理智的归位。《荀子·儒效》不是说了,“不学问,无正义”。与其急于下结论,不如先学习和获取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如此正义感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药家刑责正义感
论正义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合理定位
是时候考虑调低刑责年龄了
以校园霸凌视角看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必要性研究
出租院内拧开煤气罐扬言要点担刑责
长大的理想
个案裁判的论证和接受——对药家鑫案的反思
正义感与罗尔斯的秩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