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党建驱动科技创新的策略和路径研究

2021-07-01 17:09陈欣华
中国军转民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党建

摘要:围绕科研院所党建驱动科技创新主题,分析了研究背景,讨论了党建工作与科技工作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党建驱动科技创新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建议。

关键词:党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策略和路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尤其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隆重举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完成全球组网,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5G技术加速推进,这些科技成就彰显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对于科研院所,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建驱动科技创新的实施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处处充满科技的社会。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云服务、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一系列新兴科技和相关产业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给予我国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根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7日提供的数据,仅2019年一年,中国就实施了34次航天发射,成功将78颗卫星发射入轨;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正在加大,截至9月底,中国开通5G基站超过60万个,用户达1.5亿,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5年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尤其是我国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间,产生了一系列贸易摩擦,以及针对中兴、华为、TikTok(抖音海外版)和WeChat(微信海外版)等进行的技术封锁事件。

二、党建工作与科技工作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科研院所的光荣传统和独特法宝。

(一)党的领导是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证

1956年春,周恩来总理提出:“必须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所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十二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据此,我国制定了建国以来的第一个科学规划——《十二年科技规划》,将卫星、火箭、核、计算机和半导体列为重点发展的科学技术,从此开启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40余年里,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5%,从封闭的农业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如今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党中央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科学应变。

(二)党建工作引领科技工作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也明确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科研院所的党组织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科研工作中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将党的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到具体科研实践中,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杜绝“两张皮”的现象。

(三)科技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实践内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不是脱离科研工作的单独存在,党建工作的目标要依靠单位科研业务去实现。检验工作是否有成效,最直接的还是要在科研工作实践中考察党建成果,最终落脚点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党建工作落地生根,才能体现科技创新枝繁叶茂。

三、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实施策略

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科技的作用,需要明确的组织策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加强人才建设,切实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一)提高政治站位,摆正党建工作定位

搞好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尤其是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人员的学历背景主要为理工科,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经历;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尤其是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党建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面对新形势下的政治要求准备不足。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用党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把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摆正党建工作定位,加强党对科研工作的领导。

(二)夯实组织基础,提高科研组织力

科研院所要结合单位特点和业务实际,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消灭空白班组;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发展科研一线、高学历群体和青年群体,把技术骨干發展成党员。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分级培训制度,做好党委书记培训、支部书记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新发展党员培训以及党员轮训,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三)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强化担当意识

党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选拔思想上过硬、政治上可靠,要有本事、有能力,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人才。二是要突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行政治表现和党风廉政建设双鉴定制度,选拔出真正有实力,能办好事、做实事的优秀干部人才。三是干部选拔应结合实际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吸引人才渠道,汇聚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重点吸收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四是制定出台鼓励优秀干部人才的激励措施,搭建能够有展现自身才华的平台,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科研院所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四、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实施途径

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科技的作用,还需要有效的工作途径,加强科技创新规划,落实“一岗双责”,将党支部建在科研一线,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顶层谋划,聚焦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要从源头抓起,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融合发展,系统谋划“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梳理重大技术方向和重点工程任务,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瞄准前言科技进展,关注产业成果转化,构建科研中坚力量,储备未来科技发展动能,做好顶层谋划。党委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服务国家科技领域战略需求,持续开展世界科技前沿攻关,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同时,还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为激发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活力提供支撑。

(二)落实“一岗双责”,推进科技创新

“一岗双责”要求领导干部在承担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相应承担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担当,党组织书记带头,在管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通过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等方式,层层压实党建科研一体化工作责任,确保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党建工作目標责任通过科研工作细化落实,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形成责任互联互通、压力传导通畅、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有效开展。

(三)支部建在一线,支撑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将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建立在科研一线,为科研一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打造科技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科研一线建立党支部,选举符合条件的团队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更有利于聚焦主责主业,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支部工作,结合科研实际组织支部活动,建立党员攻关团队。利用业务工作上的共同性,形成党员团队即是科研团队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吸收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到党员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党员团队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研一线。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探索实施党建驱动科技创新的策略和路径,不断提升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陈欣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政工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党建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