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新品种垦粳150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07-02 09:30赵海成李红宇钱永德郑桂萍吕艳东
北方水稻 2021年3期
关键词:积温点数区域试验

赵海成,李红宇*,钱永德,郑桂萍,吕艳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省是水稻种植大省,全省水稻面积约460 多万hm2, 其中第一积温带的水稻种植面积大约46.6 万hm2[1]。不断加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对提高黑龙江省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寒地水稻生产上应用的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数量较少,导致总产不稳,抗性弱,生产效益下降[3]。以选育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尤其是适于井灌区种植的具有耐冷、优质、丰产、多抗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为今后的育种目标[4],能够有效解决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应用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倒等技术难点。 垦粳1501 作为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为寒地稻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1 选育背景与过程

1.1 选育目标

针对近年黑龙江省水稻推广品种抗逆性下降、稻瘟病和低温冷害发生严重的问题,选育适合黑龙江省生态和生产特点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是十分必要的。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丰产、优质、抗倒性及耐冷性强等优良性状,在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松粳9 增产5%以上, 品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

1.2 选育过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室2008 年以牡99-1693 为母本、沈农265 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2009~2014年经系谱法选育,进行田间选择观察,并进行产量及抗病、耐冷、抗倒伏等特性鉴定;2015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品比试验;2016~2017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生产试验;2019 年5 月垦粳1501 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90008。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在黑龙江省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中晚熟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6 d 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750 ℃左右。

2.2 农艺性状

普通粳稻品种。 该品种主茎14 片叶, 株高98 cm 左右,穗长16.8 cm 左右,粒型椭圆,穗粒数141.9 粒/穗左右,千粒重24.5 g 左右。 叶色浓绿,株型收敛,分蘖能力中等,抗倒性强,活秆成熟。

2.3 产量表现

2.3.1 区域试验 2016~2017 年, 垦粳1501 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区域试验。 2016 年7 个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为8 210.2 kg/hm2, 较对照品种松粳9 平均增产4.9%;在7 个试验点中有5 点增产,增产点数占试验点数的71.4%, 其中肇源县种子管理站产量最高为9 123.8 kg/hm2,较对照品种松粳9 增产10.5%。2017 年8 个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为8 291.6 kg/hm2, 较对照品种松粳9 平均增产5.2%,以肇源县种子管理站产量最高为8 875.9 kg/hm2,较对照品种松粳9 增产11.4%;在8 个试验点中除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点减产外,其他7 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点数占试验点数的87.5%。 2 a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详见表1。 2 a 区域试验垦粳1501 平均产量为8 250.9 kg/hm2,较对照品种松粳9 平均增产5.1%。

表1 2016~2017 年垦粳1501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3.2 生产试验 2018 年参加生产试验,垦粳1501 平均产量为8 394.8 kg/hm2,较对照品种松粳9 平均增产7.5%;8 个试验点中除了哈尔滨市种子管理处减产外,其他7 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点数占试验点数的87.5%,其中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产量最高为9 588.9 kg/hm2, 较对照品种松粳9 增产8.6%,增产显著。 详见表2。

表2 2018 年垦粳1501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4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2017~2018 年连续2 a 品质分析平均结果: 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4.5%,垩白粒米率3.0%,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8.98%,胶稠度76.0 mm,食味品质85 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2.5 抗逆性

抗稻瘟病及耐冷性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进行鉴定。 2016~2018 年连续3 a 抗病鉴定结果为叶瘟0~5 级,穗颈瘟1~5 级;耐冷性鉴定结果为处理空壳率7.23%~24.38%。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浸种与播种

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时用氰烯菌酯(25%劲护)2 000~3 000 倍液浸泡进行消毒除菌。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 ℃、棚内置床温度12 ℃以上时开始育苗播种,一般在4月8~15 日播种。

3.2 移栽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3 ℃时开始插秧,秧龄为30 d左右,叶龄3.1~3.5 叶,黑龙江省水稻高产插秧期一般为5月15~25 日。 封闭除草可选用恶草酮除草剂,施药后保持水层3~5 cm,持续时间5~7 d,再进行插秧作业。 插秧规格为30.0 cm×13.3 cm,4~5 株/穴。

3.3 养分管理

根据地力条件进行科学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施用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比例为2∶1∶1[5],全生育期施纯氮120 kg/hm2、纯磷60 kg/hm2、纯钾60 kg/hm2。氮肥施用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 氮肥40%、 磷肥100%、钾肥50%作基肥施入,其余作追肥分2~3 次施入。

3.4 水分管理及其它

本田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插秧时为花达水,返青至分蘖期浅水灌溉,以提高地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注意田间除草,分蘖末期排水晒田5~7 d 控制无效分蘖。 前期施氮肥过多,有倒伏倾向的稻田注意要早晒、重晒,使田面出现龟裂纹[6]。 水稻孕穗期、齐穗期适时防治稻瘟病。 抽穗始期到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溉, 进入灌浆期后要采取间歇灌溉,蜡熟末期停止灌溉,黄熟初期排干水层[7]。 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籽粒黄熟期适时收获。

3.5 适宜区域

适宜在黑龙江省≥10 ℃活动积温2 750 ℃区域种植。

猜你喜欢
积温点数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看不到的总点数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1960—2013年中国≥10 ℃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画点数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石河子市近51a≥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