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黄浦『科创精品蓄水池』

2021-07-02 08:37俞灵琦
华东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浦区生物医药科创

文/俞灵琦

标签 融合创新 智慧黄浦

各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话“十四五”

2021.06黄浦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黄浦区虽仅占地20余平方千米,却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人口密集度高、产城融合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区内万商云集,市场要素齐全,有着引领全市乃至全国新潮流、新时尚、新业态、新创意的能力。

2020年,黄浦区科委抓住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主攻方向,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用,科创企业逐渐集聚、科创产业日渐壮大、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面对“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黄浦区科委正聚焦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壮大科创企业主体,持续优化升级创新生态环境,为黄浦区提升城区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好支撑。

那么,在“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具体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迎面“十四五”,黄浦科委又将如何针对重点产业和创新机制发力?《华东科技》记者就此专访了黄浦区科委副主任但汉春。

▶ 回顾“十三五”

H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致力于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当前,黄浦城区能级现状和产业布局如何?

D: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塑造黄浦发展新优势,积极研究对接开放政策和改革举措。

依托市场发达、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人才集聚、配套服务等几大核心优势,黄浦将过去“6+5+X”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浓缩为“3+3+X”产业,聚焦“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旅服务、健康服务、科创服务”,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经济的特征明显。

据统计,2020年1月至11月,累计引进内资127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48亿美元,新增总部型企业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引进华为全球旗舰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61家。

H=华东科技

D=黄浦区科委副主任 但汉春

H :黄浦区为何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和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D:在科创产业培育上,黄浦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重点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和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业。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黄浦区已逐渐形成由基础支撑型、系统集成型、应用创新型企业构成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并且作为中心城区,黄浦区在金融、健康、零售、教育、安防等领域有大量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围绕区域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和应用场景。

得益于稳定的产业基础和大量的应用需求,黄浦通过聚焦“AI+金融”、“AI+零售”、“AI+治理”等10大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9个项目获得首批政策资助,智慧债券等7个案例被评为2019黄浦区人工智能示范案例,IQQA精准外科赋能平台等10个应用场景被评为2019黄浦区人工智能十佳应用场景;与中电科21所合作推进“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总投入4750万元,该项目通过开展智能机器人理论和应用研究,依托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特种机器人技术和系统应用产品;推进科技京城“海派智谷”项目建设,初步建成智能制造产品展示贸易中心、技术转化平台、培训中心、创客空间,30余家国内外品牌企业入驻,包括全球机器人排名前四的ABB、安川电机等。华为人工智能旗舰店入驻南京东路。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黄浦区拥有优质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中医特色医疗机构、中医药领域品牌等市场主体,同时研发实力较强,区内拥有交大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全国排名靠前的多家三甲医院等研究机构。

在“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在生物医药产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瑞金医院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落成;举办“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筹建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管理机构、产业发展基金,打造集技术研发、临床试验、转化产业、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转化医学集聚区;拟定了促进生物医药发展实施意见。

H:对于黄浦区面临创新载体满、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黄浦科委在“十三五”期间做了哪些工作?

D:在黄浦区,符合黄浦区科创发展定位的好企业不缺空间。如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在医院附近获得创业空间,而人工智能企业能在黄浦区获得大量的应用场景。

在载体建设方面,黄浦区近年来也取得一系列成果: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与(德国)拉尔市中国产业园战略合作,孵化培育复旦微电子、闻泰电子、英方软件等一批上市公司,连续第10年被评为市优秀孵化器。与瑞金医院合作推进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建设,启动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平台配套、创新生物医药及器械产业三大发展圈层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基地生态系统。引导众创空间有序发展,Wework、米域等知名联合办公空间在区内多点布局,总面积最多时达到10.5万平方米。

围绕“苏河南岸•海派硅巷”整体定位,推动北京东路地区转型升级,抓好产权归集、业态调整和立面改造;推进外滩“第二立面”改造,外滩•中央、老市府大楼、国际医疗中心、外滩源二期、190街坊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在人才吸引方面,强化人才服务,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建成区综合性人才服务中心,定期选拔培养区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方筹措人才公寓,对符合条件却未能享受到实物住房的人才进行租金补贴,向优秀科创人才提供医疗绿色通道服务,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试点。

▶ 展望“十四五”

H: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十四五”时期,黄浦区将进行怎样的探索,在科创政策方面又有何动向?

D: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方面,黄浦区一方面致力于调整建立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全区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等资源,形成协同推进机制。

另一方面,积极完善政府科创投入机制。利用区政府投资资金、中金长三角科创资金等,带动、吸引一批全球知名风险投资企业(基金)、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基金)、上市公司投资子公司、国有投资集团、大学创业投资公司等加大对黄浦区科创的投入力度。

此外,黄浦区还注重探索科创资源平台共享机制。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科创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半径。

对于科创政策的探索,黄浦区主要对标国际领先地区的科创制度、政策,主动适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业态模式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与政策扶持集成互补。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制定出台科创产业、科创载体、科创平台(机构)等优惠扶持政策。主动承接自贸区制度创新溢出效应,加快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行为规范的制度保障。研究探索公共大数据开放应用管理办法,构建信用契约、责任担当、利益共赢等协同机制,推进实验室开放、仪器设施共享、数据资料共享、研究人员流动。

H:针对提升基础研究能力,黄浦区将如何加大扶持力度?

D:黄浦区内缺乏大学、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领域总体不具备优势。但在转化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黄浦区将推动区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聚焦首仿化学药物、首款生物类似药研发、基因测序、干细胞、高端医疗、临床转化等领域,开展行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未来,黄浦区将支持新认定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升级完善。依托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优势学科和医学资源,改造和利用医院周边区属空间资源,建设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环医院科创中心,打造转化医学“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探索联合长三角科研机构,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融合创新等领域,打造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鼓励区内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企业,聚焦药物研发、基因测序、干细胞、高端医疗、临床转化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区内医药产品和服务在管理、质量、标准、注册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支持研发主体申请BTD、RMAT、PRIME认定。鼓励研发主体推进国内首仿化学药物、首款生物类似药等研发新药在国内率先上市。深入推进“国家特种机器人科创中心”项目建设,聚焦外骨骼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领域,深入开展国内外合作,加快“AI+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突破。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承接一批国家、市级科研项目,力求在肿瘤医学、康复医学、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获得一批研发应用突破。

H:面对“十四五”,黄浦区将如何着重强化开放协同创新?

D:黄浦区将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重点推进临床转化医学、金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布局“一带、两区、两翼、N空间”科创载体,着力打造全球科创资源配置枢纽、重点领域科创策源枢纽、新兴产业关键环节枢纽和全球科创服务生态枢纽,力争把黄浦区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科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

在科创领域,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做出贡献,走出一条彰显时代特点和黄浦区特色的科创发展之路。“一带”即融入金融科技的外滩金融集聚带;“两区”即以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东方国际高端健康园为中心的生物医药集聚区;“两翼”即以北京东路地区、打浦路地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发展翼;“N空间”即若干众创空间、孵化器基地。

另一方面,黄浦区也将展开“区区合作”,通过发挥各区的优势让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形成互补互助,如在生物医药的产业布局上,通过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合作,让中小城区科创企业可以到郊区扩大厂房,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黄浦区将依托中金上海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对接长三角优质企业;优化区域创新共建共享机制,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借助证券总部集聚优势,搭建长三角企业上市、股权交易、发债等平台;深化与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等长三角主要产业园区合作;举办长三角科技创新挑战赛老字号品牌专场赛;等等。

最后,开放协同创新还将体现在黄浦积极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参与国际项目,鼓励国内知名创新主体联合参与、发起生物医药等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鼓励区内有条件的科创企业、机构与海外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海外研发分支机构,搭建全球研发创新网络;搭建合作平台,一同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题论坛、行业峰会、竞技大赛等主题活动。

猜你喜欢
黄浦区生物医药科创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小米粒去哪里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黄浦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台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