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示范区:这里离世界很近

2021-07-02 08:37管浩
华东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张江科创示范区

文/管浩

张江,一个打造了十年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张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此拉开序幕。

经历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张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十年来,张江示范区诞生了许多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颁发全国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设立全国首家永久居留事务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探索形成“展讯模式”。

人才与产业聚集,撬动高质量发展

据科创办数据显示,十年来,张江示范区集聚了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上海科技大学建设已初见成效,张江药物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专业实验室也在稳步推进。如今,李政道研究所、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机构和平台正加速建设。

目前,张江示范区从业人员约为238万人。其中,青年人占80%以上,企业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占3.2%,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领军人才均超千人,成为科学家“来中国、来上海的首选之地”。

同时,张江示范区也是创新产业最集聚的区域。公开信息显示,这里集聚了近10万家科技企业,30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9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片科创热土上,崛起了世界最密的大科学装置集群,走出了1/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60%。

以三大重点产业为例,集成电路领域已经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张江示范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也领跑全国;人工智能领城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布局。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张江示范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6.2万亿元,增长10.8%;“十三五”期间增长72%,年均增长12%。

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

张江示范区能够成为研发资源高度集聚、创新成果快速涌现、新技术新模式率先突破的标志性科技园区,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打造。这里集聚了820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其中有42家国家级孵化器、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4家国家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制度创新也是张江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张江示范区一直是上海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最重要的“试验田”。自201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先后赋予张江示范区10项先行先试政策,上海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政策。“科创中心建设条例”“科创22条”“全创改”“科改25条”等,都为张江示范区建立了框架完整、工具多样的政策法规体系。众多改革试点工作都在张江示范区范围内率先试行,随后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在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试验区改革政策中,有1/5是“上海经验”。

与此同时,金融助推的作用在这里也日益显著。截至2020年底,张江示范区有3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的1/7。

2021年,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张江示范区也将全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主引擎,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3+6+X”创新型经济体系,打造“一城、一极、两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一区22园”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率先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猜你喜欢
张江科创示范区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