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专题展览的构思与实施
—— 以潮州市博物馆藏清至当代潮绣作品展为例

2021-07-03 08:12石奕栒
客家文博 2021年2期
关键词:潮州展品博物馆

石奕栒

【关键字】博物馆 专题展览 构思与实施 主题 展陈形式

博物馆因其所属类别的不同,在对外展览种类与比例的把控上各有其取向。国内博物馆通常被划分为专门、纪念和综合等三类,而西方博物馆则一般划分为艺术、历史、科学和特殊等四类。[1]各博物馆除了依据其属性设立基本展览外,亦会推出各类专题展览,旨在将纷繁多样的展品以特定的主题组合起来,再呈现于观众眼前,既弥补了许多展品平日只能被保管于库房的遗憾,更是成为博物馆名片打造的有效推动力量。潮州市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打造潮绣专题展览,不仅源于潮绣作为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潮汕经济的支柱产业,代表着潮州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顺应时代趋势,探索历史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使之成为潮州对外传播潮绣文化的重要窗口,助力本土特色文化发展。

一、博物馆专题展览的特征

从字面意思上看,专题展览的“专题”与“展览”二字为它表明了身份,它首先是一个展览,其次它拥有区别于基本陈列的本质性差别——专题。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设有介绍潮州历史与文化的基本陈列,在其中的一个模块就介绍了潮绣这一本土特色文化,但由于场地空间、内容篇幅的限制,基本陈列无法对潮绣的精粹一一展开详细的叙述,很多有价值的文物与图片都未能拥有展示空间。而策划专题展览则可以选择基本陈列的一个方面或小专题加以详细解说,补充和丰富基本陈列省略的部份。

(一)主题明确具体

专题展览的“专题”二字,已将其最显要特征完美概括。既然是特定的主题,那么展览中的所有展品、说明、场景、布置等所有元素都将紧紧围绕主题而准备,观众在基本陈列中获得的通识性知识,得以在专题展览中得到扩展与提升。专题展览依托于博物馆进行,却拥有非常广阔的主题可选范围,既可以是一种展品的专门展示,如潮绣专题,也可以是一类或一个时期的展品的集合展示,如唐宋时期书画专题,如此一来,专题展览在选题上的灵活性就带给博物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这也是专题展览得以百花齐放的原因之一。

(二)展品完整成体系

专题展览是为体现具体一类藏品价值而存在的,展品是否成体系便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展览效果是否完整与全面。地方博物馆大多拥有数量可观的地方文物或当地工艺产品,如潮州的潮绣、景德镇的陶瓷、成都的皮影等,这类展品的数量之多、类型之广、背景知识之深,只有通过专题展览的形式,才得以被全方位地展示出来。当观众走进专题展览中,就像是走入沉浸式体验的第二课堂,琳琅满目的同类展品,加上涵盖展品前世今生的全面介绍,既满足了对特定专题感兴趣而前来参观的观众,亦启发了随心走入专题展厅的观众。比起在基本陈列中的浅尝辄止,专题展览是将一个专题的方方面面剖析给观众看,展出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展陈形式多元与创新

专题展览备受大众青睐的另一原因,在于其展陈形式的多元与创新。随着“博物馆热”的出现,博物馆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的一个具体体现,全国范围内五千多家博物馆推出众多展览,一时间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而其中专题展览因其主题的多样化,在展陈形式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在基础的展陈方式上进行完善,更是玩转数字科技和互动体验。博物馆的技术人才们绞尽脑汁地在展陈形式上做到多元与创新,力图将静止的文物活化,拉近观众与展品间的距离。

专题展览在主题、展品体系、展陈形式上的特点,使如何平衡展览内容的学术性与趣味性、如何在保证展览严谨性上玩出创意成为策展人员在构思与实施阶段持续思考的问题。

二、博物馆专题展览的构思方法

(一)紧扣时代主题,找准专题定位

博物馆展陈选题有章可循,在《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WWT 0088-2018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等政策性文件中均有相关规定,[2]联系潮州市博物馆为综合性博物馆的实际来看,专题展览确定主题时,有几个关注重点,一是顺应当下时代趋势,协调古代历史与当代潮流的融合,体现新时代博物馆的价值定位,用传统文化滋养当代精神;二是注意与博物馆属性及其他展览成体系化,避免太过割裂,但也不可一味强调展品级别,而忽视了展品背后代表的主题价值;三是与当地文化特色有一定的关联性,成为本土文化的宣传者。潮州市博物馆在《2018年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系列展分会场中,选取潮绣作为专题展主题,有一定的时代与现实意义。潮绣指潮汕地区的刺绣作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发展繁荣于明清,清末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产品,被誉为“针尖上的艺术”,这是潮绣文化的时代价值。潮绣的构图饱满,针法繁多,运用金线、银线,绒线等多种材料综合绣制,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种。而刺绣作为一种精巧的工艺,成品极具地域特色和观赏价值,是在当代也仍备受瞩目的中国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双年展中,征集了来自13个国家300多位刺绣艺术家的200多幅作品进行展览,历史与现代在双年展上交汇,中国刺绣与国外刺绣得以在同一平台交流,特别是潮绣专题展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这是潮绣文化的现实意义。综上,潮州市博物馆策划潮绣专题展,旨在通过潮绣这一特色传统文化,向本地公众加强文化自信,向外地公众进行文化输出。专题展览的主题确定对整个展览的后续工作起了引导性作用,明确具体的主题是构思阶段的奠基石。

(二)选取专题展品,构建完整体系

作为专题展览的策划者,需明确展品是整场展览的主角,而在选取展品的工作中,需将专题展品的体系化作为最终目标。选取馆藏潮绣专题展的展品时,先将所有与潮绣相关的展品都列入清单,根据主题搭建基本框架,挑选框架中的必需展品与精品展品,选取富有学术内涵或历史价值的主打展品。一些博物馆在策展时会面临馆藏藏品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向外调研。例如:潮绣专题展挑选展品问题,由于馆藏潮绣数量、种类较多,又于年代较久,特别有的不同程度残损,为了能精准的挑选出更能体现高质量潮绣作品,策划团队拜访了几位“刺绣非遗非遗传承人”和老一辈潮绣图稿设计师,和他们探讨如何辨别展品的年代,并了解潮绣的制作流程。学习到从一件潮绣作品的构思、起稿、画稿到完成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特别是潮绣垫高绣的绣法,潮绣有别于其他地方绣之处等问题。也有珍贵的馆藏古籍《潮州府志》及书籍《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其中提到潮绣时对其的叙述深刻而广泛,是对潮绣历史的完整、完美的记载与历史凭证。集合了多方力量后,潮州市博物馆最终选定43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展品,展品范围涵盖潮绣的工具、技法、用于宗教与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精美成品等,全面完整。

(三)协调各类要素,突出潮州文化

专题展览的构思要考虑到展品的风格定位,明确装饰方式,以保证馆内环境的文化氛围,关键是颜色、位置、灯光、展示方式等要素的协调统一,起到突显主题的效果。以潮绣展为例,大胆地选择了暗红色为展厅背景主色调,既是潮州本土传统喜庆元素,与绣品本身的色调也和谐互补,塑造一种恢宏大气的艺术氛围;整体采用弱光灯效,在展品上方采用射灯用以凸显潮绣作品精彩而细致的工艺细节;展柜外周边采用后现代的冷色装饰,与主展厅主次分明、相得益彰,给人带来一种时空交错的穿越感。在展示方式上,考虑到潮绣绣品的特性,选用垂直悬挂的方式(图1)对神袍、婚服类的展品进行展示,突出其整体精美大气的特点;选用装裱排列的方式(图2)对小面积绣品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突出局部的精妙细节。总的来说,潮绣专题展做到了以主题为中心,各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潮绣这一主题,突出潮州文化。

图1 神袍的展示

图2 展厅内景图

三、博物馆专题展览的实施方法

(一)强化学术研究,挖掘展品内涵

在包罗万象的各类藏品中,能以专题展览的形式被展示在公众面前的,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些兼具观赏价值,那么在专题展览的实施阶段,第一要义便是强化学术研究,挖掘展品内涵。以潮绣来说,有几方面需深入挖掘:一是其承载的历史价值,不论是描述潮绣工艺手法的馆藏明朝书籍《明本潮州戏文五种》,记载潮州女工、潮州姑娘做刺绣事迹的清乾隆年间《潮州府志》,还是保存完好的各时期潮绣实物,都直观地反映了过去各个历史阶段潮州的生活风物,是对旧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真实凭证;二是其在技法上的独特之处,钉金垫浮绣是潮绣区别于其他刺绣技法的绝技,它指的是将棉花垫在底稿上进行绣制,可以使绣品更加生动立体,当棉花垫在底稿上后,底稿图案就看不到了,这就要求绣工在脑海对作品的图案和配色有一定的把握,这也是潮绣的难度所在,体现了潮州绣工对艺术技法的精益求精与对美感的孜孜追求。

学术研究是专题展览的重要支撑,在明确了展品最具价值的研究点后,博物馆研究人员将学术研究转化为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的大纲材料,作为后期展陈策划的依据。一些博物馆打着“高大上”的名头,策划的专题展览过于学术派与严肃,非专业人士在观展结束后仍感到云里雾里,反而没有达到展览普及知识的效果。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要不断强化学术钻研能力,在策展时才能将主题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通俗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复杂和高深的学术内容通俗化,让观众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接收专题展览传递的信息,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

(二)活化文物展示,拉近历史现实

近几年的发展中,“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发展的方向,许多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展出要让文物“苏醒”,展览的实施要“流动”,要让文物充分“活起来”,但光喊口号是不行的,要落到实地,具体对应到展览策划的实施阶段,便是活化文物展示,拉近历史现实。

潮绣专题展围绕日常生活、宗教庙宇装饰两个方面展开,除了对具体历史信息与工艺技巧的解说之外,以故事的形式丰富了文字内容,增添了趣味性,观众也得以从故事情节还原潮绣在历史中的形象。此外,展品中“刘进忠公”帐眉源于潮州歌册《三春梦》,写的是刘进忠反清的故事。潮绣展品根据史实制作“刘进忠公”帐眉(图3),此帐眉原应供奉在刘进忠公的庙堂之上。此帐眉集中了潮绣最精湛的绣制技艺,综合运用了钉金银绣(钉金银绣在绣制之外,再施以“铺、垫、钉、贴、缀”等技艺综合使用)、金绒混合绣、绒绣、洋金银线绣等各种绣法,再现了潮绣最高艺术造诣。在潮绣专题展中,还采用了电子屏幕,将潮绣的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于观众眼前,搭配上屏幕下方展出的潮绣工具实物,让静止的展品在视频中动起来,也算是对展品的另一种活化展示方法。在2019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编排了潮绣舞蹈表演——《灵动心扉》,由一群学生将潮绣背后的历史故事以舞蹈的形式演绎出来,通过最直观的肢体语言这样一种别样又有趣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潮绣,了解潮绣,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图3 “刘进忠公”帐眉

(三)丰富展陈形式,突出参与体验

专题展览在陈列形式上应注重推陈出新,需要考虑的设计内容较多,包括电气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要求各方面内容相互配合;在实施中还要融入多种技术,例如安全防卫技术、装饰技术、雕塑技术、摄影技术、文物保护技术、绘画技术、雕刻技术以及印制技术等。对于不同类型的主题属性、展品形态、藏品数量,专题展览在展陈形式上具有非常灵活的发展空间,可以依据现实情况选取与组合方案,而其中场景搭建、数字科技、互动活动是可行性高且效果显著的几种方式。

以潮绣专题展的互动活动为例,考虑不同群众的需要,提升观众爱好、激发其求知欲望,突出展出的教育价值。潮州市博物馆邀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省级传承人卓桂芬大师及女儿李晓丹到馆,在“传承·展示潮绣历史文化”活动项目中,举办多场活动。给观众现场讲解潮绣传统文化;并从潮绣材料、起稿、工艺流程到工具带到展厅进行演示潮绣技艺与观众互动。在2019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潮绣T台秀”活动将汉服与潮绣进行融合,通过设计服饰和饰品,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潮绣这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应用;“潮绣DIY百人作画”活动提供大面积画布供活动参与者画出梦想中的灵感潮绣服装,激励人们以创新、开放的理念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其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不竭动力,也是博物馆从业者策划展览时的奋斗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专题展览具备传播文化的社会功能,所以在构思及实施环节,需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艺术美感,让展品、展厅、展板、展柜、互动活动等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紧密结合起来,注意主次分明、和谐统一。馆藏潮绣专题展的构思与实施,是对本土文化主题的专题展览的一次成功实践,希望能为更多的专题展览提供灵感与参考,联立众博物馆的力量,一起进入新时代博物馆征程。

猜你喜欢
潮州展品博物馆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第五届莫斯科国际航展展品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