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分龄阅读服务探讨

2021-07-04 03:15陈佳佳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摘  要:本文探究了图书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分龄阅读服务的基础,分析了早期阅读对儿童的重要身心互动影响,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阅读提供书目指导,针对公共图书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提出若干优化举措,以期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分龄阅读;公共文化服务

引言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6岁幼儿,早期阅读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情感发育、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是知识行为,阅读本质上是对知识的获取,通过阅读行为,能够充盈人的知识,能够促进家国文明、民族文化以及优秀精神的传承发扬[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展开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阅读活动,能够在其身心发展的早期奠定优秀的基础,并为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开端[2]。

一. 公共图书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的基础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战略逐步推进和深化,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儿童发展早期以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进一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发育,改善我国人口未来的竞争能力,就要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3]。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潜能开发的雏鸟时期,处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幼儿能够通过学习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基础,而经过该时期之后,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就没有这么顺畅和快速,也就是说学龄前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如下。

首先,从学龄前儿童整体的身心发展来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幼儿处在学习发展的前运算阶段[5]。这个阶段的学习认知特点体现在:儿童相对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相对片面、无逻辑、缺乏推理能力;直线思维,较难以理解事物的可逆转性;具有模仿认知、语言表达、进行象征游戏的能力。相比于运演推理,儿童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项感官去直接体验、感受、理解世界,从具体事物的接触中、从指导操作中,儿童能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全面的发展。儿童具有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得亲子阅读的介入不可或缺。学龄前儿童时期小朋友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好发问、好模仿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家长科学指导、合理组织,起到示范、答疑解惑的作用。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儿童处于情绪性、依存性,对自身情感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有明显反应,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创设良好环境,协调儿童与教学环境的依恋关系。

其次,学龄前儿童还具有鲜明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的发展特点,他们不具备预定目的,也不具备自控能力,对于周边发生的事物呈现出被动回应的特点,在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中称为“无意注意”主导。儿童的“无意注意”特征与身体成长发育还不够完善平衡有关,儿童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和抑制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掌控,因此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提供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展开服务,针对儿童的兴趣爱好,结合有趣声响、浓烈色彩对儿童的吸引力,考量儿童喜欢动态的事物,结合上述特点,提供更好的图书馆阅读服务。

最后,在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学龄前儿童成长变化快,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最好时期,3- 6 岁是锻炼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由于学龄前儿童各年龄间差异大,因此图书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小读者的阅读需求,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分龄阅读服务,分龄启蒙阅读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儿童节受到外界的良性刺激能够促进儿童成长事半功倍,阅读开拓正是有效的良性刺激儿童身心发展的方式方法。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学龄前儿童通过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进一步对这个阶段进行把握,针对幼儿的成长阶段特点,提供相应的分龄启蒙阅读服务。

二. 图书馆提供分龄阅读对学龄前儿童身心互动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

这个时期是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学龄前儿童的神经元以惊人的趋势速度成长,左右脑共同发育,有助于涵盖语言、视觉、理解、感知的多项大脑功能的同时开发,并最终完成成人期90%的到脑发育状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对于儿童未来具有终生性影响。在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过程中,儿童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感知阅读内容,形成对语言、语义的理解,并快速识别图像、语音、语义等内容,不断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大脑的神经构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想象,并逐步理解和记忆,从而开发大脑。研究显示学龄前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阅读脑”,并经历图像、词素、正字法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学龄前儿童能够在家长或者成人的陪伴下,通过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认知环境,促进其大脑各个部分机能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

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的语言发展是不同的,随着儿童年纪增长,他们在听、说、读三个方面会快速地成长,这既是儿童分龄阅读的基础,也是分龄阅读的依据。在听这一个方面,3-6岁的儿童能够将听的范围逐渐从自己的小世界扩张出去,从听自己感兴趣、听与自己有关的话题,到逐渐能够听懂日常对话,听懂更多话题,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说话方面,3-6岁的儿童能够逐渐从简单回应到提出问题,能够从模仿表达到独立组织语言,能够从清楚地读出儿歌到逐渐完整地叙述出脑海中的长篇故事。在阅读这个方面上,3-6岁的儿童能够从模仿读书,牙牙学语学习成年人进行阅读,在进行一定的阅读积累后,能够对熟悉的绘本画面进行指读或者联想,能够表达故事内容,对于生活中见到的阅读中出现的事物也能够触发想象联动。通过阅读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听、读、说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的理解、想象和表达。

(三)促进学龄前儿童感知发展

在图书馆提供阅读的过程中,要深度结合阅读对学龄前儿童感知发展促进的机理。儿童会将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零散信息整合成一个模糊的整体,并通过自身的知觉系统将其与自身感兴趣和所需要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不断形成对阅读内容的自身理解。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是重要的媒介,同时阅读也对感知进行不断地刺激和塑造。学龄前儿童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各个感知之间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因此图书馆再提供学龄前儿童分龄阅读服务时,要注重儿童喜欢鲜艳色彩、喜欢舒适却有吸引力的声音、喜欢良好的阅读环境、喜欢探索发现等等,并应用在图书馆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环境、读物选择、有声书选择、多媒体阅读资料的选择中,并形成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良好的阅读系统生態,比如采用蓝、黄、橙等鲜艳颜色,使用声波频率为1000~4000 赫兹的视听读物。

(四)促进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

学龄前儿童阅读能够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随着儿童不断成长,其思维能力逐渐从探索表象到探索事物规律,能够从笼统地对事物进行认识到探究事物的具体细节和实际意义,其抽象能力和具象能力的转化也在不断提升,并逐步具备一定的语言、事物、数字等的概括能力,可以说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思维的提升也促进了学龄前儿童对于阅读的信息吸收,儿童在家长或者成人的陪伴下,在接触读物的过程中,是一个多重感官刺激的过程,并不断建立自我的思维发展体系。

三. 图书馆学龄前儿童分龄阅读服务指导

通过图书馆的学龄前儿童服务基础以及幼儿身心互动发展影响,能够了解阅读服务对儿童的影响,了解儿童的成长发展特点,因此采用推荐书目的方式来进行图书馆学龄前儿童分龄阅读服务指导,此指导还需要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幼儿发展得比较快,那么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儿童发育比较晚,可以减缓阅读。

针对3-4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儿童进入幼儿期后能够逐渐在行为上开始产生独立自理意识,并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语言表达方面已经能够日常会话进行回应,并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做出选择,对小伙伴和群体活动感兴趣,在认知方面形成了自我的初步探索,情感认知能够感受到亲近关系,科学认知上能够认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艺术感知上对音乐和美的事物能够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内容的日常性,注重图画选择,注重篇幅适当,注重陪读的韵律感,注重选择语言简单、字体偏大的书籍。在进行阅读时,图书馆要注重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在进行陪读时,陪读要注意培养学龄前儿童爱护图书的习惯,要有耐心地讲明故事大意,在儿童复述时有章法地提示关键词,图书馆也可以为亲子阅读提供相应的指导。

针对4-5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这个时期的幼童已经额能够独立照顾自己,慢慢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并且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到周边的环境,在自我接纳的同时也逐渐接纳周边的事物,比如和小伙伴发生沖突能够自己解决,也愿意接纳他人的帮助和建议。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渐能够对有点困难的任务和活动产生兴趣,对于集体活动也很积极,并主动探索他所处的环境,感受生活中事物并得到体悟,会逐渐关注到一些生活细节,对遇到的事物产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在图书选择上要注重类别选择,比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图画书,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内心的爱和需求,简单的生活现象科普、探索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类型。

针对5-6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独立自主、主动完成任务已经具备较好的能力和自我效能。他们能够观察到一些常见事物的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根据天气变化在下雨时带雨具,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适当的服装,遇到很烫的食物能够吹一吹、等一等再吃。再语言表达上,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面对较为复杂的语义环境表达出陈述、疑惑、递进、假设、条件、因果等语句,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理解不同的事物,还能够做出简单的辩证思考。在群体活动中,儿童能够自我融入、自我处理、自我承担、自我克服,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在感知上能够对简单事物、情感、审美等进行稍微复杂的思考,能够引发稍微复杂的情感共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导意识和创造意识。在书目选择上,图书馆要注重密切联系生活,注重阅读时候能够引发互动,注重具有一定故事性和创造性的类型,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科普。

四. 提升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提升体术管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效果,图书馆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供更好的环境、读物、服务,促进学龄前儿童发展。

(1)极简化启蒙阅读空间,创造整体浅色、自然、干净的阅读环境和空间,为儿童打造一个有感官刺激的阅读环境。

(2)保证较高的安全性,采用缓冲垫,运用圆弧倒角,分散排放排架,减少安全隐患,配备儿童专用的医药。

(3)采用多样化的、有目的的启蒙阅读书目类型,以简单的方式比如颜色标记做区分。

(4)针对不同年龄的阅读需求进行适当分级,从年龄和阅读类型上进行两个维度划分。

(5)积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增强阅读和儿童的互动性,丰富阅读资源和阅读形式。

(6)依托图书馆自身的强文化性,加强传统文化启蒙和传承阅读,比如《三字经》、神话故事,可以结合陪读服务、专题活动、VR技术对传统阅读进行推广。

(7)针对学龄前儿童特点,图书馆要提供高质量的陪读服务,注重对儿童心理、成长特点的把握,注重对在岗人员的陪读培训,还要配备医护人员等。

(8)提供家长亲子阅读指导,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陪护人还是家长,图书馆要通过儿童心理讲座、活动、培训,定期推荐家长相关的指南和参考书籍,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组织的职责所在。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展开分龄阅读服务,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促进学龄前儿童通过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图书馆、学龄前儿童、亲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发布[EB/ OL]. [2018- 07- 05].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 2016 - 12/ 27/ c_129421928. htm.

[2] 周兢. 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 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 23.

[3] “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与改善未来竞争力”报告发布[EB/ OL].[2018- 07- 15]. https: www. lvyouw. net/ 206/ 9858/

作者简介:陈佳佳(1992年7月),女,汉,江苏省盐城市,研究生,单位:盐城市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