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在公安实践中的应用

2021-07-04 11:12陈黎明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警情警力警员

陈黎明

(哈密市伊州区公安局,新疆 哈密 839000)

0 引言

警用数字集群(PDT)标准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群通信标准,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公安无线调度最重要的通信手段,满足公安日常执勤、重大安保、应急处突等场景下的通信需求。PDT经过10年的发展,在国内警务实战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已建PDT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道、重点要害区域的数字集群信号覆盖,为警务活动提供无线通信保障和技术支持。除了PDT,还有PSTN电话、天网监控等多种系统,各系统互相独立,无融合手段,在使用过程中也往往止步于单系统内部,导致在日常通信保障中难以充分利用现存各类型系统的全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多系统语音对讲能力、人员在多设备情况下的位置收集功能、天网摄像头的位置信息及视频上拉功能等,缺乏对全区各通信系统的充分整合。特别是在应急处突和重大安保任务时,通信系统过多,没有整合手段,离真正实现“看的见、听的到、信息准、反应快”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如下:一是PDT覆盖存在盲区:首批建设的PDT基站未做到全面的深度覆盖,主要覆盖主城区与重点地区,在应对一些特殊场合的临时保障时往往显得有些乏力。二是多系统相互独立,信息未及时互通互享:随着信息化建设深入,PDT、IP、电话等通信手段不断增加,现有平台之间互相独立,无法做到有效且可靠的指挥调度。三是警员态势不清:警员位置信息主要依靠PDT终端,PDT终端目前仅支持卫星定位(GPS或北斗),在便民警务站、高铁站、地下室等无卫星信号区域无法定位。四是可视化调度不精准,接处警业务受限:“三台合一”提供的报警位置,与指挥中心看到的附近警力位置数据存在偏差,同时指挥中心看到的警力数据较为有限,可能导致接处警超时,与公安机关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要求存在差距。

针对以上现状,通过部署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平台,同时接入PDT、警用公网对讲系统等,将音频、数据、视频进行整合,解决目前现存异构系统信息孤岛问题,完善各类型已建设系统的信息打通和能力整合,从而实现有效且可靠的指挥调度。

1 应用架构

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平台具体应用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架构图

通过部署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平台,连接公安系统所使用的PDT、电话系统、视频等,实现不同制式的终端之间互联互通和统一调度,构建横向一体化、纵向扁平化的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同时,通过部署全域定位服务引擎,满足警员室内室外全场景定位需求。一是建设全域定位服务引擎,解决终端在无卫星信号或信号弱的情况下无法定位问题,实现智能终端定位率99%及以上。二是建设警用公网对讲系统,实现与PDT系统的互联互通。警用公网对讲系统利用移动信息大网的网络覆盖及带宽优势,补充PDT语音覆盖盲区、增强定位数据上传及指令传递效率,同时构建关键视频能力。三是建设多媒体音视频调度服务,包括调度服务、定位管理服务,实现可视化调度、警员位置信息呈现、动态重组、圈选调度。支持对接公网电话、公专融合、天网监控等多种通信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整合、互联互通。实现公安队伍在日常警务工作、重大安保及应急处突等各项警务任务中统一指挥、统一通信。四是建设多模终端,实现融合通信、关键视频、强执法移动警务APP等。同时,多模终端使用同一号码接入PDT和警用公网对讲系统,实现一警一号。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号码接入不同网络下的业务,保证一线警员在不同制式的网络覆盖下均可以实现全网的统一调度、统一监管,降低警员的操作复杂度,提升指挥中心对警员的调度效率[1]。五是建设智能设备管理服务,实现智能终端的升级、写频、远程控制等。六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相关系统均要部署在移动信息大网上,数据不出客户处。七是实施有效的接入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入全域定位服务,禁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后台资源。

2 典型应用

针对多通信系统分散割裂的痛点,通过部署集语音、视频、数据等调度业务为一体的融合通信平台,以及提供支持PDT语音、视频执法记录、音视频调度等丰富业务的多模智能终端,为用户在日常警务、极速接处警、重大群体事件处置和大型安保等场景下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和支撑。

2.1 日常警务

图2 业务架构图

2.1.1 民辅警、群防群治统一通信

通过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民警、辅警和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对讲终端相互通信,民警可以使用多模终端、PDT、警务通或执法记录仪进行加密通信或非加密的普通通信。为确保安全合规地传递警务信息,原则上民警之间采用加密通信组通信,民警与辅警、各种群防群治力量之间采用非加密通信组通信。

日常情况下,平台提供辅警内部通信,解决群防群治内部通信问题,应急场景下可以实现公安指挥中心调度全省安保力量的需求。同时,公安指挥中心还可以获取辅警和群防群治定位信息,便于领导掌握全省安保态势,必要时可上拉群防群治现场视频,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作出更科学的指挥决策。

2.1.2 警员精准定位

调度员能够在调度台(警力一张图)可看到所有执勤人员的上线情况以及精准位置,当警情来临或者发生突发状况时,可根据事件地点周围的警力情况进行就近、快速调配警力。

全域定位系统融合卫星定位、基站定位、WLAN定位等多种定位技术,满足室内室外全场景定位的需求,有效解决终端定位率低的瓶颈。目标是警员定位率达到99%及以上,定位更新速度达到秒级,满足警员快速移动的定位需求,帮助公安用户实现警务动态化、指挥调度精细化[2]。

2.2 极速接处警

近年来,部分地区大力建设群众身边的派出所、警务室、便民警务站、巡防大队、治安卡点,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发挥警务协作机制作用,构建“1分钟、3分钟”出警圈,见警率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要实现快速处警,合理、实时调派警情发生地周边的警力资源是关键。当下各地公安系统都在积极建设警力一张图来实现城市安全管理可视化,从而保证在警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部署,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就近快速处警。

(1)极速110。当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后,自动获取报警人位置信息。接警员以报警人位置为中心,圈选拉通周边警力,建立报警人、接警员、周边警力的三方通话,并实时同步警情。指挥中心通过报警定位、三方通话等功能,为接警员推荐最佳的警力资源并直接将警情推送给警务站实现就近处警,缩短处警距离,不断提升接处警的工作效能,达到1分钟派警,一般警情3分钟到达现场,紧急警情2分钟到达现场。

(2)警情追踪与监控。处警过程中,指挥中心可通过时间轴的形式记录警情处置过程,包括记录警情处置各个环节信息、通话录音信息和警员出警的活动轨迹等。接处警全程“可视、可调、可控”,提高处警效率,同时便于后续回溯警情处置的整个过程,也为后续出警线路的优化或警力资源的合理调派提供分析数据支撑。

2.3 重大活动安保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各项安保资源融合、强化各类预案支撑,各部门、各警种需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在活动期间面对突发各类群体性事件时,能够快速平息,妥善处理。

(1)勤务督查。通过警员多模终端的位置信息回传,结合GIS地图与语音点名确定到岗状况,支持岗位督察、越界提醒、岗位呼叫、岗位提醒等检查、督办重大活动任务下各警种的警务活动。系统能够实时显示警员超时、未能按时到岗位等情况,系统会有醒目提示岗位总人数及实到岗位人员,并以短信方式提醒相关岗位负责人督察。

(2)一键调度。指挥人员上拉警员智能设备(多模终端、执法记录仪等)的视频信息,快速、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提升现场感知能力,及时下达处置指令,提高处置效率。同时,PDT+警用公网对讲系统POC加应急事件处置方式的易用性和可用性。

(3)路线偏离预警。要人安保过程中,引导车或者警卫人员因某种原因偏离或者脱离原设置好的行进路线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警卫人员和指挥人员关注;指挥人员可根据警卫人员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指挥调度,并对其周边安保警员发出指令,查清原因,确保安保任务有序进行。

3 结束语

融合通信与全域定位平台旨在为公安构建横向一体化、纵向扁平化的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不同制式的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统一调度,对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能够“看得见、听得清、呼得出、信息准、反应快”,极大提高了公安系统的日常工作效率,提升了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警情警力警员
一种基于空间位置进行警情高发统计的方法
聪明的警员阿灵
基于快速凸包的目标车辆动态围堵算法
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扎实推进辖区打防质态提升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处置醉酒警情的原则和方法
网曝三亚消防称“浪费警力”拒救被困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