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嫁接”高新技术——固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用特色产业铺就老区振兴路

2021-07-05 15:32王延霞
发明与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固原固原市六盘山

文/王延霞

在固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蔬菜只是其中一个板块(王延霞 摄)

四月的宁夏,千枝萌绿,万芳吐蕊,黄土高原上的山城固原却依然寒气袭人。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来自贵州的李发长正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侍弄小白菜。

海拔高、天气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这样的气候恰恰成了菜农的福音。

“固原菜品质好呀,而且有了园区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72个小时就能走上香港人的餐桌,收入比在老家更有保障。”李发长解释千里迢迢来固原种菜的理由。

在固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下称“固原农科园”),蔬菜只是其中一个板块。

虽然2017年才通过科技部验收,但园区管委会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十分清晰,那就是打造以蔬菜、马铃薯产业为代表的节水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以中药材、肉牛产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科技示范区,林草产业亦是重点领域。

集当地优势特色资源于一体,科技支撑,强强联合。六盘山脚下,这个年轻的农业科技园区要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贡献力量。

冷凉蔬菜远销大中城市

固原曾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10多年前,彭堡镇姚磨村还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受干旱、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这里农作物产量低、种植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土地撂荒碱化现象日趋严重。

靠天吃饭,模式守旧。这也是原州区乃至整个固原市当时的农业生产现状。

2014年8月挂牌后,固原农科园决定打破常规,走一条全新的路。在位于彭堡镇和中河乡的蔬菜、马铃薯产业核心区,他们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冬菜北上、夏菜南下。

“就是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内供与外销协调、品种与季节适应,全面打造冷凉蔬菜产业集群,突出抓好新技术、新品种及新装备的引进、集成与示范。”该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陶永鑫说。

试种蔬菜新品种20类438个,提供全程预冷、分级、包装、保鲜冷链服务,同时建成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推行生产、包装、销售过程全程质量监管,这让陶永鑫感到欣慰又自豪。

南菜(果)北种,85后杨波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作为固原市博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园区的蔬菜核心区共有36栋大棚,杨波就占了30栋。他的目标是把所有大棚都承包下来,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我这儿好多南方水果,固原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杨波说。

园区帮助企业积极对接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逐步实现冷凉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

味道泛酸的百香果,经过杨波与福建省农科院的试验,果子是紫的,口感是甜的,八九月份就能挂果。他种的李子5月中旬就可以采摘,而此时,露地种植的品种刚刚开花。

不走寻常路,注定赢商机。

目前,园区蔬菜、马铃薯产业核心区已建成4个万亩蔬菜基地和10个千亩蔬菜基地,示范区20.3万亩(1亩≈666.7平方米),辐射区60万亩,年蔬菜总产量80万吨以上,菜心、西兰花、娃娃菜等主要品种远销上海、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和港澳台地区。

西吉马铃薯迎来丰收(图/《宁夏日报》)

四大核心区并行发力

“农业园区里不能只有菜,把本地所有优势资源集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陶永鑫笑道。

按照“一心两园三区”的蓝图,固原农科园着力培育高产高效优质农产品,打造六盘山冷凉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品牌,壮大中药材和草畜产业,培育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精深加工等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园区建设主体,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园区的核心区除了在原州区设有蔬菜板块,还根据地方特色在泾源县、隆德县选址建设,示范区和辐射区覆盖全市。

固原素有养牛传统,尤其在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黄牛肉脂肪少、瘦肉多、肉质嫩,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固原农科园将肉牛产业核心区建在了该县香水镇,示范区面积5.9万亩,辐射区面积45万亩。在宁夏伊源牧业有限公司、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牵头下,这里可实现年产值11 000万元。

宁南山区中药材种类繁多,蕴藏量大,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地处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中草药占宁夏蕴藏总量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高原绿岛”“天然药库”。固原农科园位于隆德县沙塘镇的中药材产业核心区,示范区面积6.8万亩,辐射区面积达35万亩,由隆德县葆易圣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可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

宁南山区中药材种类繁多,蕴藏量大,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王延霞 摄)

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发源于六盘山的泾河,承载着陕甘宁三省区32个市(县、区)600多万人的生计问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固原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一棵树、一枝花、一株苗、一棵草,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应时而生。在规划布局上,固原农科园亦追求山绿与民富共赢。

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种出希望。

在原州区,固原农科园已建成“四个一”林草产业核心区工程0.632万亩,在宁夏六盘山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海升集团等企业的牵头下,可实现年产值10 800万元。

革命老区依靠科技赋能

“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原州区姚磨瑞丰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马仁至今还记得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视察时的谆谆教导。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创新者胜。

固原市科技部门主动出击,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机制弥补人才、技术短板,为企业与区内外优势创新资源穿针引线,促进了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

一手抓科技,一手强服务,固原农科园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含量。

冷凉蔬菜基地与宁夏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院地合作关系,建成实训基地100亩,形成了“科技工作者蹲点包片服务、先进实用科技直接到户、关键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机制。

在法人科技特派员固原天启薯业有限公司、瑞丰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带动下,蔬菜基地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建起高标准温室66栋、网室24栋,建成自动化育苗联栋温室4座,建有蔬菜预冷库1.5万平方米、蔬菜分拣精包装加工车间2座。

“高新技术高位嫁接优势特色产业,让西吉马铃薯、原州冷凉蔬菜、泾源黄牛肉、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固原市科技局副局长李雅娟说。

一批“科字姓”产业,勾勒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

脱毒种薯技术以技术转移的方式走向海外市场;采用生物技术茎尖剥离生产的脱毒马铃薯青薯9号,进入川滇黔等省广受好评;泾源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与中蜂产业研究院合作,研发的智能蜂箱能产出原生态纯天然蜂蜜;彭堡千亩优质张杂谷采用双垄沟覆膜穴播等七大技术,成为固原小杂粮的中坚品牌……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科技创新。我们要继续围绕产业做足文章,让科技为产业赋能增力。”固原市科技局局长周建设表示。

下一步,固原市科技局将积极为固原农科园协调各类科技专项,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专家团队对接引进、优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式,助革命老区特色振兴之路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固原固原市六盘山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缺水的城市该怎么发展?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听须弥松涛、看文化古迹、观六盘云海、闻山花飘香
宁夏固原出土一枚汉代五铢压胜钱
藏在心中的风景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获奖名单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