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1-07-06 11:37杨红艳
乡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污染垃圾

杨红艳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些年我国实施的一大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国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但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现状与人们所期望的美好生活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故而,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探究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对于新农村建设、国家切实做到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福祉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1.1 匹配新农村发展可持续经济的现实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兼顾后代子孙利益的同时,合理分配及利用现有资源,全力促成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保障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经济循环发展[1]。故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推动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保持生态环境优良,才能促进经济持续、长久发展。

1.2 符合人们对真正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且始终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基本奋斗目标。虽然当前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新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产生了质的飞跃,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仅仅物质层面的提升并不足以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环境友好才是人民真正向往的美好生活,而且以上3个要素中环境友好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2]。

2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2.1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民处理生活垃圾时,普遍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这不仅对村容村貌产生了破坏性影响,而且对农村附近的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农村环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全国各地仅固体垃圾产量约为2亿t,其中包括有机堆肥垃圾36%左右、可回收垃圾40%左右、惰性垃圾21%左右(见图1)。而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村依旧没有设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使得大量废物得不到有效且及时的处理,使水体和土地遭受严重污染,最终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威胁。

图1 农村产生的固体垃圾分类及占比

2.2 农业生产致使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方面,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制剂的随意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调查发现,2012年全国各地农村化肥使用量约为6 000万t,比2011年增长约为2.5%。我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年平均使用量已突破5 000 万t,其中2015 年甚至超过6 000 万t(见图2)。另一方面,牲畜、家禽规模化养殖造成了水体污染。虽然从表面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水体、土壤、空气污染愈发严重。

图2 2014—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使用量

2.3 农村“三废”治理不当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显著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许多大型工厂为了节约成产成本,会选择将工厂建在村庄,严重破坏村庄生态环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于2010年正式下发,其中明确指出我国重点发展流域,如海河、太湖等河流中现存大量挥发酚、石油类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而造成这些污染的本质原因是一些农村生产企业对“三废”治理不当或处理不合格。水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农田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致使当地农作物产量直线下降。另外,工厂排放的烟尘和废气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威胁当地村民的身心健康。

3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农村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3.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经济

在新时期,为进一步优化新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发展可持续经济。例如,通过对农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更加重视发展绿色技术。因此,有关部门开展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时,应全面利用现代化绿色生产技术,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发展所形成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

3.2 强化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每一项生态文明工作开展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在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时,应提前对农村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保障制度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保障工作人员开展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可以遵法、守法、学法、用法[4]。

3.3 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新农村规范化发展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优化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已势在必行。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在综合考虑新农村资源情况、发展特点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更加贴合新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战略规划,合理划分新农村的各项功能[5];另一方面,为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所需的配套设施;对非耕地和可耕地进行合理利用,逐步提高新农村的植被覆盖率。此外,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污水处理中心资源,通过对现代化技术加以运用,实现对农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和有害垃圾进行有效处理。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污染垃圾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倒垃圾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