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2021-07-06 01:14凌亚萍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相关者导师

陈 炜,凌亚萍

(1.南宁师范大学 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桂林理工大学 南宁分校,崇左 扶绥 532100)

一、引言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直接培养者,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对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341万人,较上年增长17.59%,其中攻读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生占比超过35%。大规模的扩招使得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呈现数量不足、工作压力较大、导师团队结构不合理、工作热情降低等问题,营造适合研究生导师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研究生导师团队是由少数知识互补又相互关系、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小组[1],其环境建设不仅需要研究生导师的积极参与,而且离不开政府、学校、老师、学生、社会、企业、家长等相关主体的支持。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受导师个体特征、团队文化氛围、经管类学科地位、人才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诉求与矛盾也更为突出。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在对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划分的基础上,对广西区内开设有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专业教学单位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调研,探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互动关系,从而揭示影响广西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而探索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优化的多元支持体系。

二、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8),经管类专业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具体来讲,经济类分为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以及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16个二级学科;管理类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一级学科以及14个二级学科。“经管类研究生导师”是指高等院校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并经过某种遴选和聘任程序,承担经济学和管理学博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责任的大学教师或科研人员。与此同时,经管类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其研究生培养需要导师密切关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及方向。因此,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最密切,与企业、市场接轨程度最高,与其相关的组织和个人相对较多,其团队建设环境也更为复杂。

本文认为,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或在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团队建设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当前,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探讨,如崔传金、陈至坤等介绍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各个研究方向上按照“1+3+3+3”(即1个学术带头人,3个教授,3个副教授,3个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的模式进行导师梯队建设[2];周坤顺、马跃如指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除了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团队文化氛围、团队领导方式、团队个人特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3];陈娟认为研究生导师来源应多元化,导师可以来自一个单位,也可以来自多个单位,包括其他学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知名企业[4]。本研究参考和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结合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特点,综合考虑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对广西区内高校经管类硕士点相关学院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在读的研究生共30人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专家评分法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以入选率50%作为标准,可将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企业、学科带头人、专职导师、兼职导师、导师家庭和研究生等8类群体作为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尽管各类利益相关者在某些利益维度上存在部分利益交集,但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因此需根据8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维度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当前,“多维分类法”与“米切尔评分法”是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方法,前者是从多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以期寻找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某些特征上的差异[5];后者则从权力性、合法性、紧急性这三个维度上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6]。笔者结合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借鉴“米切尔评分法”的分析思路,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影响力和紧急性三个维度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其中合法性是指某一利益相关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拥有对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索取权,合法性越高,则得分越高;影响力是指某一利益相关群体是否拥有影响研究生导师团队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手段,影响力越大,则得分越高;紧急性,即某一利益相关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关注,要求越紧急,则得分越高。

为便于将8类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将分值范围定为1-5分,并划分为三段:1-3分(1分及其以上,但不包含3分)、3-4分(3分及其以上,但不包含4分)、4-5分(4分及其以上,至5分以内)。随后依据不同维度得分将其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其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需满足两个或三个维度得4分以上;预期型利益相关者需满足两个或三个维度得3分以上、4分以下;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则是两个或三个维度得3分以下。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8类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分类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2中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各利益相关者所得分值,可将专职导师、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归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其中专职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决策权,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属于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在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属于宏观层面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对于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健全、学科建设的发展、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方向发展等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主体,虽其地位稍微弱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但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也会为争取自身利益诉求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导师家庭、企业、兼职导师虽未直接影响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但其对学科带头人、研究生、专职导师及高校等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会间接地作用于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发展;同时他们也被动地接受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发展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因此属于潜在型利益相关者。

三、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为了厘清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科带头人、专职导师、兼职导师、研究生、企业、导师家庭8大类利益相关者,设计其利益诉求重要性评价的调查问卷,通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设计5个重要性程度选项,即“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并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5分”,运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的方式,调查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并计算其均值,最后根据均值大小进行重要性排序,明确各类利益相关者不同诉求的重要性程度,为接下来影响因素的筛选提供参考。重点考察上述各利益相关者与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利益需求,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利益相关者诉求

由于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及其目标不同,其利益诉求也会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信息、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在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中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变化、关注其诉求的满意度等等。表3整理归纳了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为广西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依据。

四、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确定

通过前文的相关研究可知,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8类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利益主体间会形成冲突关系或协作关系,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产生了消极性或积极性的影响。为能更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发展,笔者从前文所获知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中提取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产生影响的因素。当利益相关者形成协作关系,即其所追求的利益诉求互相一致,意味着所构建的影响因素初步量表里囊括的变量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合。因此,笔者将对内容叠加的变量予以合并;对内容表述不够准确的变量进行优化,对影响较小、内容不具代表性的变量予以删除;对未能较全面地体现和反映研究所需的,则可适当增加相关变量,以提高影响因素量表的科学性、合理性。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修正量表

表4(续)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能够整体客观地把控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产生的影响,笔者沿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价,以及对其他有关因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将其重要程度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选项,并分别给这5个选项赋予5、4、3、2、1的分值,通过赋予分值将专家对变量重要性的评价进行量化,分值的高低反映此变量重要程度的高低。专家方面则需根据其知识经验和认识对影响因素量表内各变量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五等级评价打分。该问卷主要面向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及相关专家发放,问卷发放150份,回收136份,有效问卷124份,问卷有效率91.176%。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7.0软件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的32个变量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测,经运算得知其α系数为0.726,说明本问卷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可以做进一步分析。

1.因子分析

为能确定所设计的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量表,以及针对专家调查收集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因子分析,须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通过检测得知,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量表Bartlett的Sig.统计量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能够做因子分析;同时,KMO统计量值为0.715,进一步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中,本文主要选择降维因子分析,即将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中的32个变量归纳为具有代表性的几大类影响因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变量间的线性组合关系,找出因子的个数和规律。此外,为使因子的实际含义更为清楚,本文利用SPSS17.0软件中的最大方差法,对32个变量进行因子旋转,使各个变量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比较高的载荷,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较低,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最大方差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5(续)

吴明隆提出因子负载值的选取准则判断标准是:指标在因子上的负载值若超过0.71表示非常理想;大于0.63表示非常好;大于0.55表示好;大于0.45表示一般,在0.32以下则表示不好,此外,一个指标最好只在一个因子上负载超过0.40[7]201。如表5所示,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处理后,每个因子只对少数几个指标的载荷值较大,除“X10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X21对外交流及实践机会”外,其余30个指标的载荷值均大于0.45,但仍有部分指标,如“X4学校声誉”“X13教学设备”“X17教学改革”“X22家庭责任合理分配”“X26教育政策法规”在两个因子上载荷超过0.4,因此,根据因子负载值选取准则,剔除上述7个观测指标,并根据因子负载值将剩余的25项指标分为4大类。其中,第一公因子F1在“X1职业认同感”“X2薪资待遇”“X3社会地位”“X5科研能力的提升”“X23家庭成员认可”“X24教师业余时间”“X25家庭生活质量”7个变量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值;第二公因子F2在“X18办公条件”“X19团队发展氛围”“X27人际关系”“X28健全的规章制度”“X30团队凝聚力”“X32导师师资结构”6个变量中的因子载荷值最大;第三公因子F3在“X8教师评价体系”“X11科研经费投入”“X14教学科研水平”“X20学生社会竞争力”“X29校园文化”“X31生源数量与质量”6个变量中的因子载荷值最大;第四公因子F4在“X6教育体制的完善”“X7政府专项资金支持”“X9学术交流合作”“X12人才需求”“X15企业盈利水平”“X16校企合作力度”6个变量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值。为能更好地通过因子的解释变量反映影响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因素,现结合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对4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如表6所示。

表6 旋转后总方差分解及因子命名表

如表6所示,旋转后得到4个解释因子,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152%,即4个因子共解释了总变量的65.152%。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超过60%,不仅表明相关数据适合因子分析,而且由此可知旋转后提取出的主成分方差越大,重要性越大。在所提取出来的4大因子中,F1中所包含的变量以“科研能力的提升”“薪资待遇”和“家庭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个人环境因素”,其贡献率位列第二,为18.671%。这说明个人环境因素在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主要通过研究生及导师要求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导师及导师家庭是否在导师团队建设中予以支持,促进高校导师团队建设。导师既作为高校导师团队建设中的主体,又作为导师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以两者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来判定对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影响。F2中所包含的变量以“团队发展氛围”和“团队凝聚力”为主要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团队环境因素”,其贡献率最高,达到22.382%,即由于团队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所产生的效益大小,是否能提升整体实力来进行评估其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F3中所包含的变量以“校园文化”和“生源数量与质量”为主要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学校环境因素”,其贡献率为12.164%,学校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中所产生的教学、科研效益大小,宏观上是否能助推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微观上是否能提升经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来进行评估其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F4主要从社会这一宏观的角度体现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因此将其命名为“社会环境因素”,其贡献率11.935%,主要是指企业、政策、市场、管理等社会环境作用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产生的影响。即从教育体制的完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学术交流合作、人才需求、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与高校合作力度等方面判断其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由个人环境、团队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构成,其中团队环境在整个环境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个人环境(主要包括研究生、导师、导师家庭)在整个环境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其团队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环境(高校环境、科研投入)是影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直接因素,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环境(政府部门、企业)因素属于潜在因素,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具有辅助支撑作用。而因子分析的结果明确界定了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影响因素,因此,可基于上述分析从个人环境、团队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四大方面探讨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优化的具体路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个人环境、团队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是影响广西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导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在这4个方面提出有效对策。首先,应当优化研究生导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环境。不仅要重视岗前培训,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还要促进学术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树立工作家庭平衡新理念,优化研究生导师家庭环境,从而营造良好舒适的个人环境。其次,应当创建协同合作的团队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团队协同合作,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另一方面应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物质保障。再次,应营造人性化的学校环境。除了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与办公条件以外,还应丰富导师的进修培训方式,使导师的指导方式方法更加多元化。此外,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有效地激励经管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研究生导师团队的高效发展。最后,需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可通过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资金保障;重视研究生导师诉求,提升导师社会地位,促使导师更有作为;增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经管类相关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V eraW an g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