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岩地层隧道注浆堵水材料配比及注浆工艺研究

2021-07-06 09:24高生苗
北方交通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散剂水泥浆浆液

高生苗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00)

隧道在富水地层时,为了保证后期的运营安全,一般采取注浆堵水措施。注浆能在周边岩体形成一个加固圈,起到加固隧道周边岩体、封堵裂隙水的作用,能较好地解决隧道突水、突泥的问题。注浆材料应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合理选用,注浆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隧道注浆止水的成败[1]。

1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南庄岭隧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隧道起讫里程为DK89+573~DK93+656,全长4083m。隧道DK90+213~DK90+305段埋深较浅(见图1),约6~16m,地表植被茂密,为果园和灌木丛。DK90+290处隧道洞顶为一冲沟,台风或暴雨过后,沟内水量明显增大。

图1 南庄岭隧道渗水段纵断面

1.2 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

隧道DK90+213~DK90+305段开挖揭示地质情况为凝灰岩,强风化,岩体极破碎,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很发育,泥质充填,风化程度不均,为V级围岩。

(2)水文地质

工点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层及裂隙中。由于围岩裂隙很发育,赋水空间联通性好,雨后隧道内渗水量大(见图2)。

图2 隧道内渗漏水情况

1.3 隧道施工现场概况

南庄岭隧道内渗水量随洞外降雨量大小变化明显,在暴雨过后洞内水量明显增大且具承压性。2019年7月3日本地区突降暴雨,局地降雨量达到200mm/d。伴随降雨的持续,洞内水量程逐渐增大的趋势,隧道内最大涌水量2000m3/h。为提高注浆止水效果,需要对地层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一种填充性好、凝结快、耐久性好的注浆材料。

2 硬质岩地层渗漏水特点

硬质岩破碎带的地层,一般裂隙连通性较好,在降雨过后,地表水下渗较快。隧道洞身位于此种地层中时,施工过程中洞内水量会随局地降雨变化而变化,若未采取有效的注浆措施,铁路运营期间极易发生渗漏水病害,对运营安全影响较大。

3 现有常用注浆材料的优缺点分析

通过调研,目前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普通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两种注浆材料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1)水泥浆:利用水泥与水按比例拌和,常用比例为1∶1。水泥浆价格较低,凝结后强度高,但凝结时间长,动水状态下,浆液留存率低,注浆效果很难保证[2]。

(2)水泥-水玻璃:利用水泥、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制成的浆液。该注浆材料,凝结时间短,但是施工工艺复杂,控制不好易发生堵塞注浆管。注浆材料的耐久性较差,且单价较高[2]。

表1 注浆材料的指标对比表

4 注浆材料的配合比的研究

4.1 注浆材料指标

南庄岭隧道DK90+213~DK90+305段施工期间正值雨季,台风活动频繁,局地降雨量较大,雨后洞内水量、水压较大。因此用于隧道注浆材料应兼具以下性能:浆液流动性好、水下抗分散性能强、抗压强度高、动水留存率高、凝结时间适宜、耐久性好,同时兼具经济、环保。通过研究分析,主要的控制指标为流动度、动水留存率和凝结时间,各项指标的参数应满足表2指标控制值。

表2 注浆材料的指标控制值

4.2 注浆材料外加剂的选用

注浆材料以水泥为基材,适量添加水下抗分散材料,增加混凝土的粘聚性和填充能力,通过絮凝作用,达到抗分散效果,通过调研选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抗分散剂。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2],作为絮凝剂具备以下作用机理:

(1)架桥作用

聚丙烯酰胺可以使混凝土拌和物粘度增大,对分散式泥浆体起到稳定作用。

(2)表面活性作用

分子中有亲水和憎水基团,有表面活性,可降低表面张力,有利于粒子分散稳定。

(3)桥键作用

各种粒子的结合,形成稳定桥键,使浆液失去流动性,拌和物粘度显著提高,出现更多凝胶体。

4.3 注浆材料配比试验

外加剂的掺量范围需要通过分组配比实验,通过测定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能满足硬质岩地层注浆的各项性能要求,制定合适的配比。

(1)水下抗分散性

水下抗分散性的测试可通过观察和PH值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抗分散剂的效果。

①观察法是将加入抗分散剂的浆液直接倒入水中,观察浆液在水中的凝固效果。分别将未掺抗分散剂和掺入0.4%、0.5%、0.6%的外加剂进行试验。未添加抗分散剂的水泥浆倒入水后迅速分散,掺入抗分散剂的水泥浆有明显的不易溶解,易结成团。

②注浆材料对隧道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有一定影响,需要对注浆材料的PH值进行测定。将300ml浆液倒入1000ml水中,通过对倒入水中的材料静置5mim,测试其PH值不应大于9[3]。通过测试,掺入抗分散剂的材料的PH值基本无变化,PH值为7.1~7.3。

(2)浆液强度测试

将未掺抗分散剂和掺入0.4%、0.5%、0.6%[4]外加剂的水泥浆液(1∶1水泥浆)进行试验,分别进行水、空气中的抗压强度测试,抗压强度值如表3。

表3 抗压强度统计表(单位:MPa)

通过实验发现,试件在水中和空气中的强度比均大于80%[5]。试件的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掺量大于0.5%后,强度下降明显,因此,掺抗分散剂的掺量不应大于0.5%。

(3)动水留存率测试

将未掺加抗分散剂和掺加0.4%、0.5%、0.6%外加剂的水泥浆液(1∶1水泥浆)进行试验,在一定水流速条件下的留存率,以此来评价浆液的抗动水冲刷性。本次试验通过自制水槽在室内进行。分别选取水流速为0.5m/s和1.0m/s进行试验。留存率见表4。

表4 动水留存率统计表

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抗分散剂的注浆材料动水留存率明显提高。

(4)注浆材料的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试验研究,最终确定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抗分散剂采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掺量为0.5%。

5 注浆工艺参数的选定

为保证注浆质量,在注浆前选取了试验段进行注浆试验,对注浆压力、注浆孔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段长度30m,对注浆孔间距1.5m、2.0m、2.5m[6]各施做10m,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注浆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0m。

注浆完成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打孔检查,检测注浆效果,通过取芯检验注浆扩散情况、裂隙的填充效果以及渗水量大小判断注浆效果。裂隙填充率大于95%,延米渗水量不大于1m3/d。满足上述条件,则认为注浆达到效果,注浆达到效果后方可进行开挖。

通过取芯,注浆孔间距1.5m的岩体浆液饱满,注浆止水效果较好;注浆孔间距2.0m、2.5m的取芯发现部分裂隙内没有浆液填充,效果不理想,且局部仍有渗水,需进行补充注浆。因此,选用注浆间距1.5m,注浆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5m(见图3),注浆压力为0.5~1.0MPa。

图3 径向注浆堵水横断面

6 结论

对硬质岩地层地下水渗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掺加外加剂改善注浆材料的性能,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理掺量。结合现场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工艺参数,使得在硬质岩裂隙联通性较好地层中的注浆堵水效果大大提高,降低了铁路后期运营风险,同时也为类似地层的注浆堵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分散剂水泥浆浆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固井水泥浆的性能优化研究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APEG-g-LA的制备及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大邑区块新型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白炭黑及其分散剂的发展及在轮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