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十三五”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科学决策方法与实践

2021-07-06 09:24
北方交通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学决策十三五辽宁省

施 磊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沈阳市 110005)

0 引言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普通公路管理养护部门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为发展理念,以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养护管理体系为引领,以实事求是、科学统筹为原则,坚持实行公路养护决策科学技术化、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逐步建立了与现代财政制度相适应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

1 科学决策工作理念

为了实现养护科学决策,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确保决策符合公路养护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树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理念。

(1)改变传统养护管理思维,主动从传统经验决策模式向以客观系统分析为主的科学决策模式转变,并贯穿到养护管理全过程。

(2)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善一整套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制度,明确养护决策的事项、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

(3)加强科学决策管理,决策前重视现状调查工作,决策过程不走过场,遵循决策规则,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专家与机构作用,科学开展论证评估。

2 科学决策工作做法

2.1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体系机制

出台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科学决策管理办法,明确了养护决策的事项、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指导省、市两级公路部门组建了养护工程项目结构方案审核委员会,以此为养护科学决策的议事机构,其职责是依托科学化的检测评价数据,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统筹兼顾、因段制宜、尊重客观、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养护工程具体段落与结构标准。

同时,组建了辽宁省公路养护决策咨询专家库,聘请省内公路养护决策领域的技术权威,负责研究解决决策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坚持集体决策、杜绝个人经验决策。

坚持公路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制度,在客观评定公路技术状况基础上开展养护决策系统分析工作,准确找出养护需求。

2.2 明确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流程

编制《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工程结构方案审核工作规程》,旨在提升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效率,增进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与融合,厘清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牵头部门、时限要求、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市级结构委员会依据本地区项目库,依托市级设计部门和基层养护单位,在每年4月至5月期间逐项目进行建设养护历史、交通量等资料调查,而后进行现场踏勘论证,并针对每个项目及不同路段的具体特征,结合本地区成熟的新工艺、新材料推广使用经验,确定项目工程结构推荐方案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建议。

省级结构委员会统一委托中介机构于5月末前完成项目库中拟决策段落外业采集和实体检测工作,包括:逐段落进行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弯沉值检测,同时对原路进行钻芯取样,并对芯样进行定量、定性描述;现场复核交通量数据、交通特征,以及原路建设养护历史、自然条件等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详实、全面的参考资料。

从6月起,省级工程方案审核委员会依靠采集的原路资料和检测评价的数据,对所有项目逐个路段现场踏勘论证,并参考各市上报的工程结构初步方案,于9月前完成下一年度项目库工程结构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审定。

审核过程中如果出现决策支撑条件不成熟或现场路况较为复杂的情况,将启动专家审核机制,聘请专家组现场踏勘论证,必要时增加现场挖验、雷达检测、材料试验等手段,再次确定项目工程结构方案。

2.3 强化决策前公路资产状况调查

做好公路资产状况调查是实现公路养护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几年来,辽宁省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坚持按照公路养护与评定标准规范规定的频率和要求,对公路路面、桥梁、隧道、路基、沿线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测与特殊检测。

(1)定期进行公路网级检测。坚持“一把尺”量到底,每年对公路进行体检。省级公路部门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1](JTG H20-2007)委托专业检测咨询机构,每年对全省约16000km普通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利用CICS车载路面快速检测与测量系统,对路面RQI、RDI、PCI、TCI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与评定,详见图1。以公路网级技术状况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辽宁省多指标体系的项目决策树,进而提出年度养护需要建议,于每年3月末前拟定下一年度工程计划项目库。

(2)适时开展公路项目级检测。针对下一年度工程计划项目库于每年5月底完成专项检测,为项目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有力的基础支撑,主要内容包括:

①养护历史资料即项目建设周期内最近一次改造、中修的工程内业资料。

②现场调查交通流量及交通量组成特性和流向特征,了解沿线重载车辆占交通流量的比重,调查重载车辆的载重量,以及交通量的增长趋势。

③原路病害调查,主要为病害的类型、数量及分布特征等。

④收集沿线气候条件、地质水文资料,原路地下水位和路基路面排水情况等。

⑤针对原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进行复核检测。

⑥项目路段采用落锤式自动弯沉车进行路面弯沉测量。

⑦针对原路各种典型病害及一般较好路段钻取芯样,分析病害成因及发展机理。

2.4 着重解决科学决策关键技术环节

(1)确立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方案决策模型。在总结“十二五”养护科研成果基础上,多方进行借鉴研究,通过专家打分、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拟定以PCI、RQI和交通等级为指标体系的公路养护方案决策模型树[2],统一确立辽宁省养护决策核心要素,辅助形成次年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库,详见图2。

图2 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方案决策模型树

(2)建立辽宁省路况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在参考借鉴同济大学孙立军教授团队有关成果基础上,结合辽宁省普通公路自身特点,初步提出以交通轴载、结构强度、面层厚度、基层类型、环境状况、材料类型为影响因素的路况使用性能衰变模型(详见表1),进而开展公路长期使用性能衰变预测、跟踪工作,合理进行公路网养护中长期规划。

表1 普通干线公路路况使用性能衰变模型

2.5 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科学决策

打造大数据养护决策模式,借助全面快速的资产和路况数据采集手段,基于大数据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统一、开放的《辽宁省公路大数据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监测、采集、统计、预测预警、挖掘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公路资产信息,实现公路基础数据高效检索查询、分析计算以及直观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探索开发《辽宁省道路辅助决策管理系统》,融入公路基础信息及路况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尝试使用该系统进行定量、定性养护预测分析,辅助制定养护工程计划项目库,进一步实现养护科学决策精细化和智能化,促进“智慧公路”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辽宁省建立了以路况客观状况为基础,融合了公路自动化检测技术、公路资产养护需求分析、公路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资金优化分配等技术,以规范完备的决策管理制度为体系保障,合理分析养护需求,优化分配养护资金,科学制定公路养护长期规划与实施计划,打造以提高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技术、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创建了科学决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决策数据的有序存储、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应用展示等功能。

猜你喜欢
科学决策十三五辽宁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科学决策 英勇善战 全力支前——莱芜战役胜利成因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