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背景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维度

2021-07-06 03:53卢艳香郝雪云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6期
关键词:私德共产党人党史

卢艳香 郝雪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从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中汲取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智慧与力量。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理;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崇尚坚定党性的大德、服务于民的公德、严以律己的私德为中国梦凝聚道德力量;以力行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在党史学习中明真理悟学理识道理

(一)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理。百年历史波澜壮阔,从最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并非历史的偶然。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从百年党史中去寻找。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旧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民族和人民才有了“站起来”的主心骨,成为执政党后,共产党人继续发扬革命时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宝贵经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成为人民群众殷切的期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指南。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人民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真理,而这把真理的密钥必须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常悟常新。

(二)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党的百年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得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群众路线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性的最好例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活灵魂”指导下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植根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在理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学习党史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体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

(三)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好不是由中国共产党说了算,更不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说了算,而是由中国人民说了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探索社会主义、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清朝封建主义穷途末路后,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破了产”。历经“光明的中国之命运”与“黑暗的中国之命运”较量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东亚病夫到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百年奋斗史书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印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学习党史方能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二、在党史学习中笃信仰强信念增信心

(一)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是为了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的第二个百年征程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防“软骨病”于未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告诫着共产党人必须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中国的和平崛起粉碎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员干部要做到常“补钙”,只有在理想信念上坚定,才能在政治上保鲜、经济上清廉、道德上高尚、生活上防腐,做到初心如磐。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正是因为革命者坚定信仰、舍生忘死,才有了新中国,正是因为建设者和改革者坚定信仰、勇挑重担、经得住诱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要以学党史为契机,增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守初心使命,拧紧共产党人思想上的“总开关”。

(二)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是为了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政治民主逐步完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想要接续中国辉煌发展之路,我们应当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须用前进性和曲折性客观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源,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勇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事关当今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是国家的灵魂,要把党在百年历程中熔铸而成的优秀文化發扬好、传承好,助力新时代文化创新、文化创造。

(三)增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理,是为了增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党的领导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关卡,只要中国共产党以饱满的斗志和昂扬的姿态发挥敢于斗争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惊涛骇浪。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推进是民族复兴的“强心针”,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进行自身建设的历史,只要坚持伟大工程建设就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伟大事业,我们既不能走“邪路”,也不能走“老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中国共产党敢于进行伟大斗争的品格、勇于推进伟大建设的素养、坚定不移建设伟大事业的决心,为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保障和充足信心。

三、在党史学习中崇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崇尚坚定党性的大德。习近平强调“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德体现在永远忠诚于党,永远忠诚于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坚定党性。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各方势力的围堵,共产党人在夹缝中求生存,终于以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革命的丰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建设祖国、奉献祖国成为共产党人的主旋律,他们在艰苦条件中舍身忘己、无私奉献,才使得新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共产党人科学规划,绘就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蓝图,激励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进入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党性更是历久弥坚,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共产党人始终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期间涌现出许多坚定党性的模范人物。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的不懈奋斗史中传承红色革命年代坚定党性的血脉,弘扬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坚定党性的奉献精神,弘扬改革年代的奋进精神,将其中蕴含的共产党人坚定党性的大德赓续传承。

(二)崇尚服务于民的公德。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在学习党史中强化宗旨意识,恪守好领导干部的公德。革命时期,党员干部就是在恪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中、在秉承“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为民情怀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执政以来,涌现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雷锋同志、不惜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李向群等先进典型,是共产党人服务于民的质朴情怀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学史以崇尚服务于民的公德是对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传承,是解决党当前面临挑战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有力抓手。要从党史学习中充分挖掘为民服务的典型生动事例,使崇尚服务于民的公德焕发出时代魅力。

(三)崇尚严以律己的私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党员干部的行事作风代表党的形象,党员干部的私德绝非私事。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严以律己、公私分明的先锋模范不胜枚举,他们恪守党员职责,做到心中有戒、廉洁修身,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人民。今天,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诱惑,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做到严于律己,就会在思想上腐败、经济上贪婪,就会丧失党性,继而损害党的光辉形象。学党史以崇尚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的私德,要学习优秀党员干部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的品格,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守好第一道关口,做到防微杜渐、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学习党史可知,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私德的养成。从党史中汲取智慧,要挖掘党史中良好家风建设典型,倡导对党员干部家风、家教的关注,為党员干部良好私德的养成培育沃腴的土壤。

四、在党史学习中力行初心践行使命

(一)力行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之责。开展党史教育,是为了追寻初心,更是为了坚定初心。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要以人民的期盼为期盼。而把期盼转为现实,需要力行。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力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共产党人如火如荼展开先进工业国建设、迅速发展经济文化,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解决生产力落后的问题以满足人民的期盼就成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亦是共产党人以人民的期盼为力行方向,经过实干取得的可喜成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历史是实干、力行的奋斗史。共产党人必须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汲取实干的力量,汲取人民的力量,脚踏实地地落实工作部署,身体力行地为人民谋福祉。

(二)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分阶段逐步完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喊出来的,是要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分两个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擘画了宏伟蓝图。党的百年历史筚路蓝缕,爬坡过坎终于站在离实现伟大梦想最近的历史方位,开展党史教育,就是要在学史中感悟成就的来之不易。“一篙松劲退千寻”,新时代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多样更加复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排除万难的心理准备;必须从行动上狠抓落实,扑下身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践行民族复兴之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有没有提高治国理政、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学党史以力行,以党史关照现实,将党史所学之理、党史所增之信、党史所崇之德融入到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私德共产党人党史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