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2021-07-06 20:55郭小平
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太阳辐射大气垃圾

郭小平

【摘    要】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实践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迁移能力,促进迁移的发生,降低地理学习难度,使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的系统系、有用性,是值得学习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迁移;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3-0169-02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Geographic Migration Ability

——Take "the Process of Atmospheric Heating" As an Example

( Fuzhou Gezhi Middle School Gushan Campus,China) GUO Xiaopi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heating process of atmosphere”, it is worth learning to apply the theory of learning transfer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geography migration,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migratio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geography learning, make students feel the system and usefulness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let them learn Students learn to learn.

【Key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Learning transfer; Strategy

“大气的受热过程”选自高中《地理》(2019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标要求为: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教材不但涉及很多具体的地理概念与原理,还有数学、物理等许多知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难度都相当的大。笔者有幸参与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课题:基于能力迁移和能力系统形成模式的实践研究。教育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而“地理学习迁移”是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前后两种学习情景间的相互影响。在教学中,我们所指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为例,进行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旨在为地理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一、了解原有认知,设计先行组织者

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或原理能够迁移到后来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知识或原理,这种一般知识或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课前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明确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认知结构。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把握潜在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水平之间搭建“脚手架”,主动地在“原有认知”与“学习新知”之间搭起桥梁。在人教版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对光学和热学知识的描述过于简单,阻碍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去自学教材或者让他们阅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因此,教学中呈现近期的福州气温日变化图,将“大气的受热过程”中抽象的能量交换过程外显化,能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接着呈现两幅图——“太阳辐射能中各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和“大气对不同波段电磁波谱吸收情况图”,给学生知识铺垫,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在认知上的准备。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链,观察图中太阳辐射的能量分配情况如何?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是集中在图中哪个光区?从图上读出可见光占多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各类电磁波会被大气哪些成分吸收?云层对太阳辐射产生什么影响?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寻找“太阳辐射哪里去了”,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巧借生活例证,找寻共同要素

生活经验被喻为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地理所授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例证,在遇到与新知识在逻辑上相一致的生活现象或体验的情境时,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很高。找寻所教授的新知识与在逻辑上相一致的学生生活体验,挖掘两者间的地理共同要素,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新旧地理知识的认知,实现触类旁通。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教学中,先呈现“早晚橘红色的太阳”两幅照片,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时再抛出提示信息,交通灯为什么是红黄绿三色? 在讨论中,学生得出结论,波长长的不容易被散射,波长短的容易被散射。红光的波长比较长,不易散射,所以太阳成橘红色。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时,举例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凉快。讲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播放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和闯关东防霜冻视频等生产生活案例,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逐渐形成地理表象。接着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找寻这些例证与所授知识间的共同要素,使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强化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

三、制造认知冲突, 拓展思维能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认知冲突就没有学习的发生,更不可能有思维的发展。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标、教材,准确?把握所授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學生头脑中的认识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刺激出思维的火花。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天当中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正午十二点。当问学生,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在正午十二点吗?马上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呀”。这时展示福州一天的气温变化图。当学生看到最高气温出现在十四点时,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是午后两点?”“那是什么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着呈现在晴天的中午同时用三只温度计测量地面不同高度的温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气温的变化,推测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由此可见,认知冲突的创设,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学生希望能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从而实现由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转换。

四、巧妙设计三板,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三板即板书板图板画,教师边讲边画,使每个知识点都能落实在图上,而地图是学生发生学习迁移的关键。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手、脑、眼、耳等各种感官同时被调动,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巧妙设计板图板画,可使抽象的概念清晰化,知识过程具体化、可视化。通过让学生参与,自主绘制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大气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根据图示过程归纳出:两个来源、两大作用、三大过程、三种辐射。再通过板书绘制联系图,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地面(保温作用)。通过整理,学生头脑中有了一条明确的思维线路,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学习迁移奠定知识基础。

五、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学以致用,将知识用活,在新情景中,检验所学的理论正确与否,日常生活中进行迁移应用,扩大外延,产生新的生态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态习惯。而用以致学是利用已有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迁移思维水平。在本节课课堂小结后,先布置了探究问题——最近“垃圾分类”成为全国热词,请同学们谈一谈垃圾分类对对流层大气环境的影响。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回答,“可以减少有害垃圾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如果不对其分类,和普通垃圾一样处理的话,就会把这些毒素释放到环境中,对空气污染很大”“城市热岛效应也会减弱”“如果全世界的国家都进行垃圾分类,就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废物再次利用。比如我们不用的废纸可以回收了再做成纸,可以有效减少森林的砍伐。垃圾分类对大气环境的好处有的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是通过这些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等等。可见,学生在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后,已经能够运用新的认知结构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同原理的问题。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全球变暖”的相关视频,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布置作业,收集“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照片,发到班级钉钉群上分享,鼓励同学们参与评论,并评选十佳照片。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类活动与大气的密切性,感悟地理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总之,教学的过程既是“受热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已知地理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新知,真正掌握未来的生存技能与竞争实力。

注: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课题“基于能力迁移和能力系统形成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2018GH01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希宁,高超.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8).

[2]李元功.先行组织者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 .山东师范大学,2018.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太阳辐射大气垃圾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垃圾去哪了
大气光学现象
倒垃圾
微趣图
阳光照射下汽车内部件温度的数学模型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巨型射电望远镜结构日照非均匀温度场特性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