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赤霉病等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措施

2021-07-07 05:22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农村局317000
新农村(浙江) 2021年5期
关键词:赤霉病白粉病麦穗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农村局 (317000) 梁 丹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今年麦类生育期普遍早于上年同期,3月份已处于破口期至齐穗期。综合田间菌源、虫口基数、品种生育期和气候条件,预测麦类赤霉病为中偏重、局部大发生趋势;穗期麦蚜为中发偏重趋势;麦类白粉病为中发趋势。必须切实抓好小麦扬花期麦类赤霉病的预防和蚜虫防治,确保春粮丰收。

1.发生趋势分析

(1)麦类赤霉病 菌源偏高:田间稻桩带菌率调查,临海市桃渚点丛率平均28%(3%~44%)、株率平均 3.1%(0.1%~4.7%),杜桥点丛率平均46.7%(30%~80%),白水洋点丛率平均12%(0~33%)、株率2.8%(0~6.2%),属偏高年份;品种抗病性:目前栽培的品种以浙麦和扬麦为主,均属于易感病品种;气候条件:麦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扬花期遇气温15℃以上且持续3天以上连阴雨,易发病流行。根据气象预报:3—4月份阴雨天气较多,气候条件较有利赤霉病发病流行。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为中偏重、局部大发生趋势。

(2)蚜虫 蚜虫为麦类常发性害虫。3月17日调查蚜株率平均25.6%(6%~40%)、低于上年同期。综合当前虫口基数和未来气象预报,预测小麦穗期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趋势。

(3)麦类白粉病 白粉病是常发性病害,种植品种大多感病,目前虽未见发病,但后期易感染流行。各地应加强检查,发现发病中心及时施药控制。同时,注意粘虫和锈病的兼治。

2.防治意见和措施

(1)实时监测,做好科学预警 加强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重大病虫监测调查,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频次,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田块病虫消长动态。小麦易感赤霉病的扬花期是否遇到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关系到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小麦生育期的调查分析,准确掌握小麦生育进程,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抽穗扬花期,开展分类指导;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趋势,不断修正赤霉病中短期发生预报;三是全力做好赤霉病等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发布,认真执行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制、突发灾情实时上报制以及信息网络汇报制,为大面积防控当好参谋。

(2)精准施策,强化科学防治 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小麦扬花期预防赤霉病,达标兼治蚜虫,及时控制白粉病发病中心。具体措施:

一是掌握防治适期。第1次防治为小麦始花期全田预防;第2次看天打药:即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如遇3天以上连阴雨且气温在15℃以上,应立即抢晴用药防治。或穗期遇长期持续阴雨则需抢晴进行再次防治;其他病虫做好达标兼治:蚜虫指标防治为蚜株率15%、白粉病见有发病中心即需防治。

二是做好药剂配方。麦类赤霉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及复配剂、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兼治白粉病等加20%三唑酮;防治蚜虫兼治灰飞虱可选用10%吡虫啉或50%吡蚜酮配方。上述配方采用加水45千克进行均匀喷雾。要用足药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千克,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千克。

(3)多措并举,加强技术指导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发布赤霉病等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要点,指导农户参加当地农业保险,提升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同时,借助公众号、电视、广播、农民信箱等便捷高效的传播方式,全面加强以赤霉病为主的病虫防控宣传,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二是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在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深入病虫重发区流行区、技术力量薄弱区和苗情复杂区,指导农民抢抓适期、选对药物、科学防治。三是加强统防统治。积极引导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小麦穗期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大力推广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植保无人机,推进防控药械的提档升级,提高防治效果和统防统治覆盖率。

猜你喜欢
赤霉病白粉病麦穗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彩虹色的雨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