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7-07 04:10赵薇薇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岳 琴,赵薇薇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

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如肉类、果类、水产品,比较容易腐烂和损坏,因此产品新鲜程度成为衡量其品质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人们在购买的同时往往会搭配购买其他商品,因此其也是促进其他产品销售的重要引流产品。

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为了把需要冷藏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其放到低温环境中的一种运输方式。为保证产品质量,可建立网上信息平台,将物流信息上传到平台及时进行追踪。生鲜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更为细化,需要加大对生鲜农产品特性的关注。冷链物流不只包含低温储存运输和低温销售环节,对产品的外观、质量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冷链供应链主要模式

2.1 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冷链模式

龙头企业作为带头人,利用企业知名度联合周边农产品基地,组织生产销售,企业作为主导单位把整个市场信息进行汇总,再将信息传递给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使生鲜农产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生产加工企业对生鲜农产品资源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把汇总的资源再重新分配到生产各个环节,使生鲜物流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

2.2 批发市场运营商主导的生鲜冷链模式

国内农产品贸易以批发市场为主要交易场所,蔬菜批发市场是供应链的核心,它缩短了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时间,使质量得到保障。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缺乏配套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批发模式发展迅速,物流成为中心环节,它汇总下游市场反馈的消费信息,再将供应信息反馈给企业达成供货指令。这种供应模式分布范围较广,但是此方式生鲜冷链的参与主体多,环节比较烦琐,导致监管难度加大,信息不畅。

2.3 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生鲜冷链模式

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特殊性,无法采用传统的运输方法,因此出现了生鲜电商。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是将运输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信息进行整合和总体把控,可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和效率。使用现代化电商平台进行信息传递,消费者可以快速获得相关信息,使生鲜农产品实现跨地区销售。

2.4 零售超市主导的生鲜冷链模式

零售超市通过与农户和生产基地的合作来购买农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将超市和生产农产品的源头相连接,省去多余的运输环节,降低农产品损坏率,建造加工配送中心进行包装加工,利用自营的物流体系进行销售,品质更有保障,这种销售模式使供应链生产与流通相协调,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到生产者手中,便于及时调整市场供应量。

3 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现状

3.1 生鲜农业市场概况

农业是生鲜供应链的供给端,为市场提供各类生鲜农产品。截至2019年12月,数据显示,生鲜冷藏肉的产量达到2 817.5万吨,相较2018年增长0.9%。截至2019年12月,乳制品产量达到2 719.4万吨,相比2018年增长5.6%,增幅较大,这表明我国市场上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十分充足。查询中商院研究报告可知,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7 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 418亿元,线上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达到7.9%。2018年,线上电商交易市场达到2 158亿元。据研究院预测,未来生鲜电商市场份额也会逐年上升,2020年将高达21.7%。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见表1:

表1 2017-2020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Tab.1 China’s fresh food market transaction scale from 2017 to 2020

3.2 冷链物流市场概况

生鲜市场中,消费者非常关注产品的新鲜程度,因此对农产品运输要求比较高。冷链物流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运输需要重点关注农产品质量,在保证新鲜度的条件下送达消费者手中。国内生鲜冷链损耗率较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的三大品类——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损耗率分别为15%、8%、10%,相较其他国家来说损耗率较高。据相关机关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产额约4.2万亿,涨幅为3.1%,而整体的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万亿元,占近1.4%,说明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见表2:

表2 2017-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交易规模Tab.2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market transaction scale from 2017 to 2019

3.3 终端消费市场概况

生鲜产品最终会销售到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饭店等地方。就目前来看,生鲜农产品大都集中在农贸市场上,交易规模占到一半以上,但是存在各类产品质量不齐、价格差距大等现象,造成农贸市场管理难度加大。基于这种情况,各大超市、饭店等生鲜农产品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一种发展新模式。2019年,我国餐厅行业的收入高达46 721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10.76%。近年来,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电商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从线上到线下成为销售渠道主流。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额达到3 220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14.9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市场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发展空间不断发掘。

4 国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及不足

4.1 冷链设施和设备发展不足,技术水平低

冷链物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确保农产品质量。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冷链运输过程中,不同农产品有着不同的温度要求,因此冷链物流运输要求更加复杂,且运输成本较高。我国冷库设备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设备老旧且储蓄设备功能不完善,无法精确控制产品的储存温度,无法满足运输需求。我国冷链设备短缺,设备分布不均匀,发展速度较慢。

4.2 冷链物流发展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国内冷链物流整体运行模式较传统,运输效率低,成本较高,企业间大多为纯竞争关系,缺乏合作。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各环节能否做到平稳对接决定了其运输效率,这些环节包括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等。应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缺乏协调性配合,处于各自发展阶段,不具备现代农业和物流要求的集约化、一体化、规范化。

4.3 缺乏专业人才

冷链物流复杂,各环节的细化管理必须得到重视,而现有的冷链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大多只是学习、从事传统的物流运输,在冷链产品运输及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经验,专业人才极度匮乏,迫切需要高校和社会为其输送。

5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主体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及运输者,加强基础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支撑起行业发展。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产地、批发市场等配套建设,实现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可扩大冷库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冷库进行改造升级,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形成生产、运输、销售等完整的物流体系。

5.2 建立标准化冷链物流体系

企业应对冷链运输环节中的冷藏车进行定时维修,尽量保证运输环节安全。要加快形成明确的运输准则及配送策略,使运输环节做到有准则可依。生鲜冷链运输要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对冷链温度、湿度进行正确操控,使管理系统逐渐标准化。要求冷链运输企业使用统一的外包装,对冷藏车辆进行分类管理,促使冷鲜运输车辆统一化,专业化,打造标准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5.3 优化物流企业人才结构

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来自各个方面,企业人才储备是赢得竞争的重要战略要素,但是综合型人才非常稀缺。高校可按照企业人才需求,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可以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与老员工定期开展交流,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可以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冷链物流专业人士到企业进行交流讲座,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知识技能。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