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2号”:天然气市场之争

2021-07-08 21:28寇佳丽
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溪默克尔天然气

寇佳丽

当地时间4月20日,在一次视频会议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尽管有些欧盟国家持反对意见,但德国已作出最后决定,将继续支持建造“北溪2号”(Nord Stream 2)海底天然气管道项目。默克尔表示,“北溪2号”尚未完工,但俄罗斯天然气已通过其他渠道输入欧洲,比如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陆上管道“北溪1号”。她指出,即使在20世纪冷战的最激烈时期,欧洲也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

自2011年筹划至今,“北溪2号”项目已走过10年。按原计划,它应于2019年年底投产,但实际上至今没能完工。该天然气运输管道从建设之初就聚集了各方势力的多重博弈,如今更是成为德国与美国间的重大战略纠纷所在。

俄美争夺欧洲市场

2005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签署协议,决定建设一条自俄罗斯维堡至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天然气管道,即“北溪1号”。2011年,“北溪1号”投入使用,每年向欧洲输入大量天然气。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欧洲超过40%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其中80%左右经由乌克兰输送。近些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多次爆发冲突,已经危及欧洲的能源安全。与此同时,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有增无减,“北溪1号”早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欧洲产业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环保要求很高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气候变化规划,因此其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一直很大。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超过39000亿立方米,其中,欧洲天然气消费量接近6000亿立方米,约占总消费量的14%-15%,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进口量大幅提升。可见,欧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也是全球主要天然气公司的必争之地。”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飞彪这样说。

欧洲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倡导者,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引领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019年12月,欧盟正式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承诺要在2050年实现境内碳中和。为达目标,欧盟必须更多地转向清洁能源。

就在“北溪1号”投入使用后不久,“北溪2号”的筹划就提上了日程。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海岸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后,再以德国为中心,将天然气分流至其他欧洲国家。原本,乌克兰、波兰是俄罗斯天然气通向西欧市场的必经之路,但“北溪2号”的建设成功绕过两国,反倒使德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天然氣节点。也因此,管道项目建设期间,德国与波兰、乌克兰两国一度存在矛盾。

截至2021年4月1日,“北溪2号”项目管道已铺设2339公里,占全部管道长度的95%左右。此时,“美国因素”早已成为管道项目建设的最大障碍。2019年12月,美国通过国防预算法案制裁参与“北溪2号”的企业,迫使相关项目建设陷入停滞。此后,美国数次对“北溪2号”以及相关公司发出制裁威胁,且这种威胁当前仍然存在。

“美国之所以竭尽全力阻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竣工,是因为无论从哪个层面看,没有‘北溪2号对美国来说一本万利,其背后盘算涉及多个方面。”徐飞彪这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天然气的进出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管道,一种是走海运。管道运输天然气,需要先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铺设合规管道,然后以气体状态输送天然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海运或船运,则需要先将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再装进特制的LNG运输船,到港后再由专门的接收站负责接收。其中,LNG运输船、接收站的造价成本都非常高。也因此,以这种方式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往往更高。

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而美国每年也向欧洲出口不少天然气,区别在于前者通过管道运输、价格较低,后者走海运且价格较高。“北溪2号”一旦投入使用,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必将增多,等于挤压了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出口份额。此外,欧俄将因该项目走近,这也是美国不乐意看到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美国能源行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能源行业在该国是一个重要利益集团。基于政治上的考虑,美国政府也并不希望“北溪2号”成功。

此外,能源问题往往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北溪2号”一旦投入使用,欧洲会在能源上更加依赖俄罗斯,而这种依赖很可能会进一步牵扯其他领域。破坏“北溪2号”的建设,不仅可以斩断俄欧间潜在的紧密联系,还可以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更深刻的打击。这是美国乐于看到的。

德国会不会妥协?

当地时间5月4日,G7(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次因“北溪2号”项目向德国发难。他表示,“北溪2号”项目是美国总统拜登就任之初就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美国政府已下决心阻止该管道的完工。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默克尔也毫不示弱,她再次拒绝放弃项目,并表示不会针对所有事项与拜登达成共识。

默克尔必须更加强势,因为德国比从前更需要“北溪2号”。

欧盟及其成员国正围绕碳中和政策不断加码。5月6日,默克尔公开表示,德国计划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比原计划提前5年;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德国也提高了到2030年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即较1990年减少65%,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

与此同时,德国的默克尔时代即将结束。2021年9月份,德国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届时默克尔将完成她的第四个总理任期,且此后不再寻求连任。默克尔之后,“北溪2号”会不会功亏一篑?

“从内部看,默克尔的继任者是否会遵循她一贯的路线,尚难以确定。有些党派目前看是有可能胜选的,而这些党派与默克尔所在党派不同,他们主张更高程度地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天然气也属于化石燃料。从外部看,美国政府一以贯之地反对‘北溪2号,但手段与做法都与从前有所不同。在美国,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应该用更加柔和的手段来替代强硬手段,比如拉拢盟国一同给德国施压,从而阻止项目建设。”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这样说。

还有一件事同样值得关注,即项目竣工与投入使用是两回事。就算“北溪2号”最终顺利完成建设,能否顺利通气也还要看德国如何处理对外关系,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有观点指出,如果美国能与德国达成协议,约定“北溪2号”通气与否要与俄罗斯对西方国家政策的态度、回应挂钩,那在未来,将有另一场考验在等待“北溪2号”。

保证供应最重要

有人认为,同为全球重要能源,对比石油,天然气最终也将会走向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模式。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天然气确实很重要,而且未来能源消耗的增量重点看天然气。不过,与石油不同,天然气在地缘政治里的位置与重要性,很难达到石油那样的高度。换言之,天然气不太会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焦点问题。世界上三大稳定出口天然氣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其中俄罗斯和伊朗都是很难受外界意志左右的国家。所以在天然气交易问题上,大家都是就生意谈生意。”

与石油在全球形成统一交易市场不同,国际上的天然气市场是分区域的,即存在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四大市场。

“上述划分实际上与管道运输息息相关。尽管船运或海运天然气技术已经成为现实,但管道运输仍旧是天然气进出口的基础。以此为背景,全球各地的天然气价格差异较大,即便在中国国内,天然气的价格也没有完全实现统一。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国家,却划分成两个市场,也与此有关——日本进口的天然气全部是海运到港,其价格自成一体。四大市场里面,北美市场的天然气价格最低。”贾晋京这样解释。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国际经验和发展历史来看,能源定价权的角逐离不开市场交易体系与金融的支持,仅凭借生产或消费规模远远不够;因此,在全球天然气定价规则和交易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时,中国有必要通过建立自己的市场化交易平台,来提高自身在天然气交易市场的知情权、话语权,从而谋求定价权。

对此,徐飞彪表示,尽管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很大,但谈论定价权时,中国完全不占优势。“我们的进口渠道比较单一,议价能力也比较弱。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内部的交易体系不够健全。无论天然气还是石油,如果希望在定价体系中获取更多话语权,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市场且该市场要获得广泛认可才行;大家认可你,才会来你的市场交易。因此,想要更多话语权,关键在于加强内部市场建设。”

贾晋京则告诉记者:“现在看,参与国际天然气交易的各方还没有打算在未来统一定价机制,天然气的价格体系和贸易格局会在较长时间里维持现状,未来也不一定会期货化。大家都面临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即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比以往更重要,保证天然气供应才是第一位的。”

猜你喜欢
北溪默克尔天然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构造图形法解一类代数题
北溪书画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默克尔即将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