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沼面积越大,湖沼沉积越多吗
——对一道高考地理试题的深度解读

2021-07-09 02:31宁夏金卫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沙地风沙沉积

宁夏 金卫东

笔者在解读2020年全国卷Ⅲ中的第37题时发现,第(1)问难度大,分值大(8分),结合参考答案也很难理解,更难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准确的解释。在网上搜索同仁们关于该问的解读,大部分老师对该问避而不谈,笔者找到了一个解释,即“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这只是试题参考答案的“翻版”,没有解释清楚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湖沼沉积与湖沼面积的关系。也有老师简单地认为“湖沼面积越大,湖沼沉积作用越强,湖沼沉积越多”,这不是一般规律,例如,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湖水面积约为4 568平方千米,每年沉积物质的总质量约为141.5万吨,而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平水位时的湖水面积约为3 150平方千米,每年沉积物质的总质量约为800万吨。就是同一个湖沼,也不一定面积越大,湖沼沉积越多。但在该题中正好碰巧了“湖沼面积越大,湖沼沉积越多”这一特例。

笔者经过深入学习并与同仁交流,与命题专家“谈心”,理解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和思维角度(考查考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对该问进行深度解读,请各位读者和专家给予指正。

【例】(2020年全国卷Ⅲ,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1

图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补充材料】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万里长城从毛乌素沙地南缘穿过,面积达4.22万平方千米,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大面积位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50~440 mm,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多雨年降水量是少雨年的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使毛乌素沙地中的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发生转化。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曾是水草肥美之地,唐五代以来,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流量不稳,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故得名无定河,它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北麓,流经梁峁沟涧区,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地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注入黄河。河源段的红柳河,河床比降大,割切剧烈。当红柳河流域因暴雨导致水位暴涨,洪水泛滥,淹没毛乌素沙地南部部分地区,使湖沼面积扩大。1959年以来,人们通过营造防风林带、修建草方格沙障、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等工程,使80%的沙地得到了治理。

【深度解读】

该题第(1)问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风沙活动、风沙沉积和湖沼沉积数量推断湖沼面积的大小,从而归纳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改卷时发现该题得分率较低,反而那些误把湖沼沉积量判读为湖沼面积的考生“歪打正着”得了高分。湖沼沉积是湖沼水中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在湖沼中逐渐下沉堆积的过程。湖沼沉积量与湖沼面积不一定呈正相关,要看湖沼沉积物的来源,湖沼沉积一般包括化学沉积、泥沙沉积和生物沉积,泥沙主要靠注入湖沼(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河流(红柳河)搬运而来,是由河流含沙量和流量决定的,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湖沼还接纳风沙沉积,生物沉积是生长在湖沼中的生物,尤其是植物死亡堆积、转化而成的。如果湖泊接纳的泥沙很少,湖水清澈,就是面积再大,沉积量也不大。

解答该问的关键是依据图文材料和毛乌素沙地的地理特征,在已知的风沙沉积与风沙活动关系的基础上,进而厘清风沙沉积数量与湖沼沉积数量、湖沼沉积数量与湖沼面积的关系。读图1可得,总体来看,风沙沉积数量与湖沼沉积数量呈负相关。“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即在自然状态下,当风沙活动增强时,说明大气降水减少,沙地植被受损,部分固定沙丘被激活,风力搬运和沉积增强,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可发生转化,部分湖沼被流沙掩埋;大气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湖沼蒸发量增大,部分湖沼植物枯死,湖沼生物量减少,生物沉积数量减少;大气降水减少,虽然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注入湖沼的河流含沙量提高,但流量减小,搬运能力下降,注入湖沼的泥沙和水量减少;虽然风沙活动增强,但因湖沼面积缩小,接纳的风沙沉积减少,故当风沙活动增强时,湖沼沉积数量减少,湖沼面积缩小。当风沙活动减弱时,说明大气降水增多,沙地植被恢复,抑制沙丘流动;大气降水增多,气候变得相对湿润,湖沼蒸发量减少,湖沼植物恢复,湖沼生物量增加,生物沉积数量增加;大气降水增多,注入湖沼的河流流量增大,搬运能力提高,注入湖沼的泥沙增多;虽然风沙活动减弱,但因湖沼面积扩大,接纳的风沙沉积数量增多,故当风沙活动减弱时,大气降水增多,注入的河水增多,湖沼面积扩大,风沙沉积、生物沉积和河流搬运注入湖沼的泥沙增多,湖沼沉积数量增加。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图1,即风沙活动越弱,湖沼沉积数量越多,湖沼面积越大;反之,风沙活动越强,湖沼沉积数量越少,湖沼面积越小,并归纳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是此消彼长。为使问题更加简洁明了,为使思维更加清晰,笔者绘制了风沙活动与湖沼面积的关系示意图(见图3)。

图3 风沙活动与湖沼面积的关系示意图

第(2)问主要考查降水与植被、植被与流沙之间的关系,即当降水增多时,利于植被生长,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功能,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反之,当降水减少时,植被受损(稀少),植被对沙丘的固沙功能减弱,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流沙增多。

第(3)问主要考查导致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的人为原因,读图2可得,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变化不显著、降水波动增加,从自然的角度讲,降水增多会使湖沼面积扩大,但实际上却是湖沼面积减小,因此主要是“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导致的。

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该题主要考查沙地存亡的主要原因。赞同的理由是:读图2可得,2013年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半湿润地区),气候趋于湿润,降水增多,植被生长较好,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说明随着科技进步和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不赞同的理由是:在自然界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本身就存在着沙地(沙漠),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但毛乌素地区仍然沙地与湖沼共存,降水是波动的,虽然目前偏湿,但可能过些年偏干;依据补充材料,毛乌素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而西北部降水较少;“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如果过度绿化,将使植物蒸腾量增大,大量消耗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增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参考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 mm,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猜你喜欢
沙地风沙沉积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电弧沉积TiSiN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的研究进展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风滚草
都怪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