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

2021-07-09 02:0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土墙峰顶登顶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情感触摸与人生追求,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对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美文一】

我们为什么要登珠峰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这也是时隔15年,珠峰再次迎来高程测量,中国将向世界揭晓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高度”新答案。

沉穆的天色里,巍峨耸立的珠峰,是令无数登山勇士魂牵梦萦的神圣坐标。对珠峰来说,攀登者是一波又一波的过客,对攀登者而言,珠峰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何要登珠峰?

时间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处于山脉南侧的尼泊尔一再叫嚣着珠峰根本不属于中国,理由是没有中国人登顶过珠峰,而尼泊尔的嚣张态度,缘于他们率先登顶珠峰的底气。

于是,一场带有政治意味的攀登行动开始了。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214名队员分批进藏,平均年龄24岁。

在8500米处,他们建立了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而从这个营地到峰顶的最后300多米,或许是世间最危险的300多米。300多米的距离,40多名登山队员严重冻伤,有的甚至冻掉手指,失去胳膊;队长史占春差点从山上掉下去;队员汪矶因严重的高原反应,抢救无效牺牲;队员邵子庆因缺氧,失去生命……

最后,剩下4名身体状况良好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带着一面五星红旗、一尊毛主席半身塑像、一台摄像机和几卷胶卷,向峰顶发起最后冲击。

海拔8680米处,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个难关,它横亘在登顶之路上,完全垂直,高度接近4米,连钢锥都打不上,被英国人称为“飞鸟也无法逾越”之地。经过整整7小时的努力,4个人还是每次都在半途重重摔下,体力濒临极限。

终于,刘连满想到了办法,用自己做人梯,让队友踩着他的肩膀上去,但他也因此丧失了登顶的机会。屈银华登上“第二阶梯”后,牢牢打下钢锥。后来,钢锥上架起了近6米的金属梯,在此后数十年里,从北坡登顶的登山者可以直接爬梯继续登顶,这个梯子又被称为“中国梯”。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3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次年,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为中国领土。

为什么要登顶珠峰?“因为,祖国就在那里。”

2020年,当5G基站架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时,当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时,当国产重力仪首次在珠峰峰顶进行重力测量时,回头看征服珠峰的60年历程,实际上正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作者彭叮咛,选自《文史博览·人物》2020年第14期,有删节)

赏读品析

一个民族,总要有望向远方的探险精神,总要有敢于做梦的先行者。虽然攀登伴随着牺牲,但风雪不止,英雄斗志不息。“祖国至上、团结无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勇敢的中国人。

【美文二】

树的记忆

夏天,似乎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博大无边的天地,或者是为了锻炼自己软弱的意志,一个人在烈日中远足,走在广大空旷的原野上,远远地看见一棵孤零零的树,心底就会涌起一股潮湿的感觉。

我躺在树冠下,清凉的浓荫笼罩着我,身旁是被我散乱地扔着的行囊。树上受到惊扰的蝉在短暂的噤声之后,更加响亮地鸣唱起来。我闭上眼睛,身上的汗水在风中飞散。我在为自己寻找借口。我是不是要听完这一曲蝉声之后,再踏上道路呢?

夏天,田野上的树有着不能被人听懂的神话般的絮语,有着令人沉醉的清凉湿润的鼻息。寂静的夏天的原野上,在树阴之中,身下是松软的草地,身旁和原野上是一朵朵盛开的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的花,风中有青草、有花、有土地的气息。睡倒在這样的情景之中,一个人是很难抵抗睡眠的袭击的——我几乎就要入梦了。

树站在记忆中间,它的干,它的枝,它的叶,甚至它的浓阴,其上的鸟巢和鸟的鸣唱,无不成为记忆者心中难以磨灭的幻象。记忆就是这些幻象本身,这些幻象编织了令他者回味无穷的故事。而树可能还站在那个地方,或者已经消逝。我们倾听的是自己的故事,不是树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对于树的记忆。

我的梦境中多次出现过一棵大树。奇怪的是,即使我醒来之后,我也不能找到我与它在时空中的距离。这是不是说,它其实就挺立在我的心灵中与我“共时”呢?如此说来,我对它而言就不是“他者”了吗?好像不,我书写出的它也许已经不在我的梦境之中。在暴风雨中,一棵长在古老城墙上的大树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挺立着,那葳蕤的树冠上翻飞着翠绿的叶子,它的身体总是在接近脚下城墙的那一刻又奇迹般的挺立起来,充满着坚韧和固执。那些在暴风雨来临时飞回的鸟儿,它们惊惶的叫声从树上四散着渐渐小下去。后来,它们就不再惊叫了,也许在树茂密宽厚的叶子之下,鸟们安静下来。

在这史无前例的暴风雨中,古老的城墙被冲刷殆尽。如果不是土墙消失后那还没有长上野草的遗址,人们就难以确认这地方还曾耸立着一道古老的城墙。在暴风雨和洪水之中,土墙已被夷为平地,但树仍然站在那里,站在土墙的遗址上,树的根须已穿过了土墙,扎到了真正的大地上。雨后蓬勃的大树在阳光中散发出清香宜人的气息。那光洁明亮的叶子迎风轻摇,其上跳跃着闪闪的光斑。鸟儿就是向着这碧绿的大树飞来的。鸟儿欢乐的叫声此起彼伏。它们童话般透明的眼睛和晶亮的雨滴难以区别,在叶间闪烁着动人的异彩。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如是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此处之“故国”是古国的意思。但在今天,故国、故乡在远行人的眼中,则有着像一棵大树一样的形象,所以我们说“叶落归根”。

一棵小树长成大树,必有深深地扎于大地之中的根。有根是幸福的。

(作者瘦谷,选自《最受当代青年喜欢的精美散文·爱国情怀》,有删改)

赏读品析

在海外久居多年,祖国可好?家乡可好?亲人可好?那魂牵梦绕的思念涌上心头,让人彻夜难眠。本文并没有直接写爱国,而是把爱国之情融入其中,最后借用孟子的话点出了“叶落归根”。是啊,一棵粗壮的树不仅拥有美丽的成长、葱绿的生命,还有埋藏在土壤里的粗壮的根。根是生命的源泉,就好比家是人的精神港湾,与每个人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土墙峰顶登顶
峰顶“不许留”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每当在土墙村听到一声鸟鸣
登顶
Up/Down 让低谷者挣扎奋起,让峰顶者砥身砺行——本刊专访“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
一截土墙
登顶乞力马扎罗
打草鞋 筑土墙——非遗传承点亮中岙畲族古村落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
蛤蟆峰顶看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