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与关系修复及绩效

2021-07-11 11:17代海岩
中国商论 2021年5期

代海岩

摘 要:本文研究价值网络内部的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对网络内部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修复的中介效应,厘清其作用机制和路径,并给出实证检验结果。对212家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网络建构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市场绩效。(2)网络运营能力显著正向营销企业市场绩效。(3)企业间关系修复显著正向中介网络建构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4)企业间关系修复显著正向中介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关系修复;市场绩效;实证检验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5

竞争的日益加剧,环境的动荡,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企业面临的商业生态充满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合作伙伴、其他组织机构等组团式发展,即参与并依托价值网络开展业务,为各方创造价值,并出现了众多的跨界经营,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

由于环境、技术、不确定性等原因,价值网络内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时常会被某些因素干扰或破坏,从而导致合作不能持续,由此关系修复在此情景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价值网络内部,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间的关系修复,关系修复后企业的绩效有何变化,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

已有研究关注了关系修复的影响因素、必要性,也分析了关系修复的手段和过程,但缺乏在价值网络情景下的考察,以及对能力这一战略支撑和基础性地位的要素进行解读。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从价值网络内部能力视角,探索能力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同时尝试分析并检验企业间关系修复的中介效应,厘清作用机制与路径。

1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关系修复文献回顾

已有关系修复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关系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有效性进行探讨;二是聚焦关系修复的必要性和修复手段;三是从动态角度阐述关系修复的过程。

就关系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有效性来看,Reb等(2006)认为组织补救的有效性取决于感知到的不公平类型与提供的补救类型之间的匹配[1],Ren和Gary(2009)则阐释了关系要素和文化要素在修复关系行为有效性方面的重要性[2],陈建安等(2015)就组织与员工关系修复域、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作出阐述,并建立了干预修复模型[3]。

就关系修复的必要性和修复手段来看,Bottom等(2002)指出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导致合作破裂,进而分析了怎样修复合作[4];Petriglieri(2015)考察了组织和成员间关系修复是否有必要以及怎样修复[5],McCarter和Arran Caza(2010)则强调了因果归因、社会均衡、关系结构和权力作为关系修复的手段[6]。

就关系修复的过程来看,Dirks等(2009)综合了部分关于关系修复的研究成果之后提出一个概念框架,并论述了关系修复的过程[7]。

综合上述关系修复的研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且缺乏在网络环境下的考察。随着竞争的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进行跨界经营,并依托价值网络开展竞争。由此,有必要探索在价值网络的情景下,企业间关系修复的前因后果。

1.2 假设提出

1.2.1 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

价值网络通过分享和组合已有分离、分散的知识有助于学习和创新[8];通过网络内部参与主体形成的系统或平台而有助于竞争[9],应对不确定性;也有助于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并实现价值的指数级增值和释放[10]。

价值网络内部能力是指收集、整合与部署网络资源以与网络内部的其他企业资源组合或共存,以提高绩效和获得竞争优势[11]。依据资源基础观,网络资源作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且更多涉及由焦点企业所主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定位。遵循Fang等(2014)关于网络内部能力的四种分类,即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网络中心化能力,但同时本文认为网络建构能力解决的是网络的产生问题,即从无到有;网络运营能力关注的是网络的维持、存续问题,以及怎样在竞争的生态环境内更好地生存,即从有到优。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重点关注价值网络的两种能力,即网络建构能力和网络运营能力。

网络建构能力即管理价值网络范围和密度的能力,指的是怎样建立网络;寻找、评估和选择合作伙伴;发展与潜在合作伙伴的直接联系。网络运营能力指的是怎样管理价值网络内部企业与笔者之间关系的各个方面,比如关系力量、持续时间、规则距离。

企业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取得的市场表现和业绩[12],这一概念长期以来是经济学、管理学和营销学中的关键概念,因为它是品牌绩效和企业绩效的潜在驱动力[13]。

通过网络建构能力所建立的价值网络,作为其开展业务和竞争的最开始,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后续网络内部参与企业的合作目标和竞争导向[14],也会决定各个企业的战略决策、选择和具体的执行[15],尤其是满足顾客需求和快速市场响应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与巩固等方面,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网络建构能力正向影响企业市场绩效。

价值网络内部拥有较强的网络运营能力,能较好地管理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网络理论,这将导致参与主体间形成张弛有度的合理联系,充分发挥资源的协同,并产生企业间合作的长期预期,减少机会主义[16]。同时根据动态能力理论,管理者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变化环境的动态能力[17],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是前置的组织和战略路径,通过这些路径管理者转變资源基础——获得和放弃资源、整合到一起,和重新配置——以产生新的价值创造战略[18];也是公司使用资源的过程——尤其是整合、重新配置、获得和释放资源——以匹配甚至是创造市场变化。

据此本文认为网络运营能力在动态变化中管理价值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间有合理强度的关系力量、必要的关系持续时间,以及保持一定的规则距离,从而实现两种匹配:一是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的匹配,二是网络与外部环境尤其是顾客需求之间的匹配,从而稳定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网络运营能力正向影响企业市场绩效。

1.2.2 企业间关系修复的中介效应

关系修复是指从负“价”到正“价”的一种运动,途径包括为关系平衡中增加积极元素,或剔除消极元素。网络建构能力通过寻找、评估、选择合作伙伴,并发展与潜在合作伙伴的直接联系建立起价值网络。当面临关系破坏时,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已有历史、价值观、企业文化等,将为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信任的重新建立打下基础[19],为积极交换的再发生提供支撑,为剔除关系平衡中的负面元素呈现参考依据[20]。也就是说,网络建构能力越强,越有助于价值网络内部企业间的关系修复。

网络运营能力通过管理企业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关系力量、持续时间、规则距离的合理维持。如果关系破坏发生,网络内部企业将及时动态捕捉、收集、整合和部署相关资源,并嵌入到所需环节,疏通网络内部的业务经营通路[21],进而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彼此间的信任,促进交换,减少负面作用。换句话说,网络运营能力越强,越有助于价值网络内部企业间的关系修复。

企业间关系修复后,价值网络内部参与主体间的各种通路、线索、业务环节等,都将如期按计划开展,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继续稳定健康的存在,并将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作用。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关系修复后的价值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会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预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研发导向的顾客需求响应,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与分配[22],也有助于减少经营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市场的巩固和开拓[23]。即企业间关系修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市场绩效的提升。基于上述分析,同时结合假设1和假设2,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企业间关系修复正向中介网络建构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假设4:企业间关系修复正向中介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和数据收集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小组讨论完成了量表的初步开发,并做了预调查。选取山东省内的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地,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结合当地制造业企业名录,采用判断式抽样确定样本。问卷发放主要通过MBA学员,以电子邮件和纸质问卷相结合。历时4个月,共发放300份问卷,实际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复率为70.7%。

2.2 同源方法偏差

首先,在问卷设计阶段,课题组按照主题顺序组织测量问项,而不是按照变量的顺序来排列;其次,确保所有的关键知情人有信心完成问卷涉及的所有信息填写,并保证回复问卷的匿名;事后统计检验采用Harman的单因素t检验,4个变量解释了总方差的76.279%,未旋转的第一因子解释总方差的比例为37.302%,没有显著性因子出现,这表明同源方法偏差不会影响研究结论[24]。

2.3 变量测量

(1)网络建构能力:借鉴Fang等(2014)的研究,用建立价值网络、搜寻与评估合作伙伴、发展与潜在合作伙伴的直接联系衡量。

(2)网络运营能力:借鉴Fang等(2014)的研究,用管理价值网络内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力度、持续时间、规则距离衡量。

(3)企业间关系修复:借鉴Petriglieri(2015)的研究,用信任再建立、积极交换再发生、剔除影响关系平衡的负面因素衡量。

(4)企业市场绩效:借鉴Zeriti等(2014)的研究,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服务质量衡量。

(5)控制变量:以往学者如Yang等(2012)认为企业成立年限、企业性质会对企业的市场绩效产生影响[25],由此有必要将成立年限和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两个控制变量均以选择题形式让被访者給出成立年限所在的区间。

2.4 信度和效度检验

所有潜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8,KMO值为0.814,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示Bartletts Test of Approx.Chi-Square为1844.34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所有问项的单一标准化因子载荷(λ)都在0.6以上,这些表明测量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聚合效度。潜变量信度和效度检验值,其他指标显示χ2=169.39,df=71,χ2/df值为2.386,RMSEA=0.081,NFI=0.94,NNFI=0.96,CFI=0.96,表明拟合优度较高。

3 统计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值与Pearson相关系数

本文对控制变量(成立时间、企业性质)作虚拟变量处理,均产生3项虚拟变量。表1给出了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平均值、标准差),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3.2 回归分析结果

3.2.1 主效应: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的回归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且容忍度均大于0.1,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适合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主效应的方法是:首先以市场绩效为因变量,以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1;其次以市场绩效为因变量,以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同时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2。

如表2所示,模型2显示网络建构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绩效(β=0.423,p< 0.001),假设1得到支持;网络运营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绩效(β=0.176,p< 0.01),假设2得到支持。

3.2.2 中介效应:企业间关系修复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本文遵循Baron和Kenny(1986)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如表2所示,模型4显示网络建构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修复(β=0.198,p< 0.01),网络运营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修复(β=0.126,p< 0.1);模型5显示关系修复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绩效(β=0.331,p< 0.001);模型6显示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关系修复均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绩效(β=0.385,p< 0.001;β=0.152,p< 0.05;β=0.191,p< 0.01)。综合模型2、模型4、模型5和模型6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关系修复显著正向中介网络建构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3得到支持;关系修复显著正向中介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4得到支持。

4 讨论和结论

4.1 结果讨论

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研究表明价值网络内部的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均积极影响企业市场绩效,也就是说,网络建构能力通过搜寻、评估合作伙伴,以及发展的联系等所建立的价值网络,对价值网络内部企业的最终市场绩效产生积极作用;网络运营能力通过管理价值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的协调,实现了两种匹配:一是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的匹配;二是网络与外部环境尤其是顾客需求之间的匹配,这都对企业市场绩效产生积极作用。

企业间关系修复的中介效应。通过较强的网络建构能力所建立起的价值网络,为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信任的重新建立、为积极交换的再发生、为剔除关系平衡中的负面元素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企业间的关系修复。通过较强的网络运营能力,实现了关系力量、持续时间、规则距离的合理维持。网络内部企业实现动态捕捉、收集、整合和部署相关资源,并嵌入到所需环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彼此间的信任,促进交换,减少负面作用,也有助于企业间的关系修复。

企业间关系修复后,价值网络内部参与主体之间,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预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经营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市场的巩固和开拓,提升企业的市场绩效。也就是说,企业间关系修复在网络建构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之间均起到正向中介作用。

4.2 管理建议

第一,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关注价值网络内部能力。一方面,网络建构能力侧重静态方面价值网络的初始建立,网络运营能力側重动态方面价值网络的关系管理与资源协调、匹配;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价值网络的参与主体处于不断变化中,由此网络建构能力和网络运营能力是应用于持续地建立网络和运营网络的过程。

第二,凸显价值网络内部关系修复的地位。关系修复总是和关系破坏相对出现,价值网络内部的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预防关系破坏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关系破坏发生后,能及时响应,通过准确、有效的关系修复举措,实现合作的持久性、动态性,进而保障价值网络的良性发展和长期的相对稳定性。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也总是会伴随企业、顾客或其他组织、机构进入或退出某个特定的价值网络。

第三,确定合理的价值网络规模和边界。如果价值网络规模和边界过大,则在构建网络和运营网络时成本较高,且会带来实际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关系修复时的复杂性与模糊性。如果规模和边界过小,则网络的外部性收益、规模收益不能实现。由此,必须划定适合的边界,并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动态变化中,根据企业的战略意图,实现网络规模和边界的合理调整。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只关注了制造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关于企业市场绩效的测量,虽然也借鉴了已有学者的研究,确保测量题项的可靠性,但相比客观数据的说服性稍显欠缺。

未来可在本研究基础上增加样本数量,拓展到其他地区或行业,也可以探讨价值网络的其他能力,比如网络中心化能力、技术能力等对关系修复及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B J.et al.Different wrongs,different remedies?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remedies after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Injustice[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6, 59(01).

REN H, GRAY B. Repairing relationship conflict: how violation types and culture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oration ritual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9,34(01).

陈建安,法何,陶雅.能动主义视角下的组织——员工关系修复研究[J].经济管理,2005, 37(01).

BOTTOM W P et al.When talk is not cheap: substantive penance and expressions of intent in rebuilding cooper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05).

PETRIGLIERI J L. Co-creating relationship repair: pathways to reconstructing destabilize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5,60(03).

MCCARTER M W, CAZA. Toward a theory of reinstatement: seven motivations for reinstatement as relationship repair[J].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 Rights Journal,2010,22(04).

DIRKS K T, Lewicki R J,Zaheer A. Repairing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building a conceptual foun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01).

ESCHENBAECHER J,GRASER F. Managing and optimizing innovation processes in collaborative and value creating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1,8(03).

KATSAMAKAS E. Value network competi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2014,33(01).

FJELDSTAD O D,KETELS C H M.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value network configur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6,39(02).

Fang G et al. Antecedents of network capability and their effec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test of hi-tech firms in China[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23(04).

ZERITI A et al.. Sustainable export marketing strategy fit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14,22(04).

REGO L L, MORGAN N A, FORNELL C.Reexamining the market share-customer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Marketing,2013,77(05).

WANG Z. The antecedents and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Marketing Thought,2015,2(03).

MISHINA Y, BLOCK E S, MANNOR M J. The path dependence of organizational reputation: how social judgement influences assessments of capability and characte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05).

GONZALEZ G R,CALRO D P,PALMATIER R W.Synergistic effects of relationship managerssocial networks on sale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14,78(01).

DRNEVICH P L, KRIAUCIUNAS A P. Clarifying the conditions and limits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ordinary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to relative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03).

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

ELANGO B, PATTNAIK C. Building capabilities for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hrough networks: a study of Indian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04).

張正林,庄贵军.基于时间继起的消费者信任修复研究[J].管理科学,2010,23(02).

Kim P H, FERRIN D L, COOPER C D. Removing the shadow of suspicion: the effects of apology versus denial or repairing competence- versus integrity-based trust viol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01).

晁罡.新媒体时代企业社会责任对声誉修复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1).

CHOI W et al. CEOs operating abil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cruals and future cash flow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5,42(5-6).

PARIDA V, ?RTQVIST 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etwork capability, ICT Capability,and financial slack on technology-based small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5,53(S1).

Yang Z L, SU C T, FAM K. Dealing with institutional dist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 governance strategies that engender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2,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