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戏剧作品的创新表达

2021-07-12 11:21韩建飞
剧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剧剧目戏剧

韩建飞

主旋律戏剧作品一直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怎样摆脱题材的同质化、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呈现角度的雷同化,真正表达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情感内涵,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一直是文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由锦云编剧、张曼君导演的大型評剧《母亲》,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感人形象,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成为当代戏曲艺术的高峰之作。该剧在主旋律作品的创新性表达方面做出的有力的尝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独具匠心的戏剧结构

评剧《母亲》的编、导、演勇于创新与实践, 在戏剧结构的设计上十分巧妙,采用了倒叙、插叙、补叙、意识流、旁白等多种方式进行叙事,并融入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从此改变了一个普通人家的平静生活。为了抗日救国,母亲邓玉芬在战争中先后失去了六位亲人。评剧《母亲》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戏剧搭建,以点带面地反映了母亲的伟大和战争的残酷。剧目以倒叙方式开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让母亲追忆老汉和四个儿子战死沙场的悲壮故事,中间又插叙、补叙了娶亲、三个儿子在战斗中牺牲、老汉在送军粮的路上中弹等情节,虚实结合的舞台时空处理、跳进跳出的叙事手法,使剧情紧凑、丰满、跌宕起伏。用一个母亲的视角回望历史、审视战争,在载歌载舞的表演形态中,抒发母亲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血泪控诉,对家国平安的祈愿,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戏剧情景,铸就深沉浓烈的情感。

二、充满幻象的叙事线索

戏剧的守正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评剧《母亲》在人物设计和情节贯穿上就充满了奇思妙想。小仔是母亲最小的儿子,也是老汉的遗腹子,剧目尾声在跑反的过程中,躲在山洞里的母亲为了保护乡亲们,不暴露八路军领导机构、军工厂和军医院,将刚出生不久要大声啼哭的小仔捂死,失去了自己最后的血脉。而在编导的设计里,母亲想象中已经长大的小仔却在第一场戏中就出现,作为一条叙事线索贯穿始终,并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在时空交错里他围绕在父母身边,和他们对话,看他们娶亲,旁观哥哥们奔赴战场英勇牺牲,在母亲的阵痛中等待自己出生……小仔幻象的设计如一个精灵活化了舞台的表现力,减淡了悲剧的气氛,增加了戏剧的灵动和魔幻色彩。母亲想象的对话,虚拟的情感体现,在调节剧情节奏的同时,为剧目增添了引人入胜的意蕴与张力。

三、包含深情的音乐铺陈

“一更里哟天黑黑,掌起灯来望儿归;二更三更连四更,门外吹来一阵风;望到五更天发白,娇儿扑进娘的怀。”在评剧《母亲》的开篇就响起这样如泣如诉的歌声,此后每到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都会响起同样的曲调,作为主题音乐形象与戏剧情节相互交融对接,实现了全剧的情感贯通。为了突出主题,编导大胆地在传统戏曲中选用了这首河北民歌《望儿归》作为贯穿剧目始终的主旋律,具有直指人心的审美力量。一直以来,张曼君的导演风格被归结为“新歌舞演故事”。这样鲜明的个人风格在评剧《母亲》中再次得到彰显,一曲悲情的《望儿归》,一个个母亲的群像,让戏剧的思想主题得以升华,在母亲对亲情的守望、对和平的呼唤中,观众融入人物,达到共情。

以当代人的视角开掘主题,深度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中国戏曲的美学特点,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用创新的戏剧结构和表现手法来打造主旋律作品,这正是评剧《母亲》取得成功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工作会上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相信在这样创作思想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主旋律戏剧作品,以中国的文化自信来传递伟大的时代精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评剧剧目戏剧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传统戏剧——木偶戏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