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锡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2021-07-12 08:16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锡剧形式舞台

(靖江市锡剧团,江苏泰州 214500)

在步入近代以来,锡剧艺术的发展形式经过原有基础的演化与提炼,已经形成出了更加丰富的表演理论。它既综合了许多其他曲艺形式的优秀之处,同时也以此为根基发展出了别具一格的出彩特色。在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方面,其更是扬长避短,在将吴语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充分将华东一带地区的风土人情呈现给了观众,使得锡剧文化在我国曲艺舞台上得以大放异彩。下面本文结合实例,对锡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展开分析。

一、锡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锡剧起源于江南地带,因此其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价值皆与江南地区的传统民俗相吻合。锡剧的曲目内容大多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农耕劳作为主题,因此起唱腔婉转动人的同时,也充满了方言化的口语念白,不仅能够被搬上高雅的剧院舞台,同时也是寻常百姓日常娱乐的重要文化。

在锡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肢体动作往往要比戏剧的台词更为重要,而这也正是其表演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曲艺种类的地方。在锡剧的表演组成中,虚拟表演占据了极大的比重,所谓虚拟表演也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不借助道具进行表演的形式,这一点在其他的曲艺表演中很少能够得到体现。特别是随着锡剧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在表演过程中被更为突出地展现了出来,由此成了锡剧表演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演出方式。

例如,在锡剧传统曲目《吃面条》当中,剧中的主角在首次亮相便是以肢体语言配合唱词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了农忙时节,农民在地里除草、翻土、施肥、割稻等不同行为,演员在演出过程中虽然没有借助任何的道具以及布景,但是却通过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很好地为观众展示出了农民热火朝天、辛勤劳作的景象,同时也借助唱腔的配合,试使观众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与激动。随后,作品为了更加完整的展示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展示其在为妻子制作面条的细节,来讲主人公大男子主义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主人公在进行切面、生火、煮面、盛碗的过程中,虽然依旧是没有借助任何的道具,但是却将男主人公不善于家务劳作的场面表现得极为写实,使观众在丰富的联想中,加深了对剧中人物的印象,并以此为基础,想到了现实当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存在,从而对观众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锡剧文化在现代舞台理论中的完善

各地的曲艺文化由于其发源地不同,民众的审美取向与风俗文化同样也存在着不同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代表曲艺都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化特征,锡剧表演也不例外。同时在经过漫长的发展与进步之后,锡剧文化也在不断地吸收着一些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逐渐形成了如今极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

例如在传统曲目《双推磨》中,作为一出具有代表性的小戏,其通过模仿当地生火、推磨等劳动情景,完美的为观众展现了江浙一带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背景,并经过了几代人的共同加工完善,使得曲目中的舞蹈动作在更加贴近于真实的同时,也更富有了艺术性和美观性,不但能够被寻常百姓所接受,同时也助力锡剧这种艺术形式登上了更大的发展平台,生动诠释了“艺术始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这一特点。

同时,这一特点在锡剧其他曲目中也纷纷得到了体现,例如在连台本戏《玉蜻蜓》当中,其创作原型来自现实中苏州是七里山塘的一则真实故事,艺术家根据其民间流传的各种版本进行了大量文学创作与改编之后,最终使《玉蜻蜓》这部戏曲成了连台本戏的起源。这种创作形式在剔除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民间传言与思想之后,经过大量的艺术加工使其表现出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对于观众的教育意义也更加深远。例如,作品中的男主角申贵,由于向往自由的婚恋关系,从而主动打破了父母为其定下的婚约枷锁,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思想中包办婚姻的抵制与批判,并以此作为戏剧的主旨思想,向观众宣扬了婚姻自由的先进思想。而这一种优秀内容的体现,正是由于作者对故事原型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而形成的,故事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此后,这部戏曲的表演形式在经历过几代艺术家的丰富与完善之后,其表演形式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无论怎样改变,锡剧的众多艺术家们在对其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始终都坚持着现实主义的表演形式,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因此发展至今,这部作品的演出不管是在表演形式还是在舞美设计方面,都极为浓郁地体现了现实主义色彩。

特别是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随着电影理论的超前发展,许多锡剧艺术家在更是在对这部作品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个人理解与电影理论,在不断提高《玉蜻蜓》的艺术内涵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蒙太奇表现手法,旨在丰富锡剧表演形式的同时,也呈现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作品中“庵堂认母”这一情节中,为了将母子相认那一刻的感人场面更好地呈现出来,有表演者采用“慢动作表演”的形式来将这一刻的情感表达放至最大化,不仅很好的震撼了观众心灵,同时也将蒙泰奇手法表现到了极致。

三、锡剧表演中的角色行当

锡剧作品中的艺术行当分工极为鲜明,同时也是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与建设从而发展出了如今的舞台表演形式。最初的改变是在戏子戏时期,此时的锡剧首次对于男女角色的不同称谓进行了明确,例如在表演过程中男女演员被分别称为了“上手”与“下手”,也有另外一种称呼为“左口”(男)、“右口”(女);随后则是进入了“小同场”阶段,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随着锡剧作品的不断增多,演员角色为了更好地服务剧本,从而细致划分为了花旦与小生、老旦与老生以及丑等角色,使得锡剧的艺术形式更加具有表现力;最后到了“大同场”时期,其上述的几种角色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丑角衍生除了呆派;小生形象由于剧本不同划分文士、武角;老旦则有彩旦、家庭老旦之分;老生分为文武、家庭等等,其中以花旦的角色发展最为丰富,包含了文武、青衣、小旦、闺阁以及风骚几种,这一点主要是由于锡剧中涉及讲述民间故事比较丰富,故此在一般作品中多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因此对于女性角色的划分要比较严格,而也正是这种对于人物角色塑造表现出来了独特性,使得锡剧表演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锡剧艺术中的女性人物角色塑造为例,锡剧作品中将角色戏曲化的一格重要特征便是尽最大限度上保证“人性”的真实,在作品《烂柯山痴梦》中,其中的女性角色“崔氏”便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崔氏的性格特点中,观众最真实的感受便是该角色“世故”“势力”,而演员在舞台上为了将这一人物特点最大化,便需要将其性格特点中的缺陷以夸张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此才可以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察觉到她性格中“善”的一面,继而使观众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整体感触更加真实。为此,演员在接触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便不能够只单纯地通过剧本进行解读,而是要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形势的角度去对其人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演员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崔氏的人物设定中固然存在着不可掩盖的瑕疵,但是这种缺陷却是由于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对于崔氏的塑造演员不光要表现出性格中的不完美,同时也要恰当地表现出一种对于人物的同情,如此才能够使得演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形”与锡剧艺术中的“神”达到完美结合的状态。

四、锡剧音乐伴奏的艺术形式

锡剧的音乐伴奏如果单纯以音乐曲调进行划分的话,可以简单地区分为两种,分别是:锡剧的剧本曲调和大陆调。前者的音乐伴奏形式主要有新簧调、老簧调还有就是慢簧调这三种,其艺术组成部分与戏曲的剧本旋律类似;后者则是泛指一类演奏手法,强调演员在舞台上要“紧拉慢唱”。这两种伴奏形式都极为符合华东一带地区的演奏特色,擅于通过曲调直接向观众表达情感,并且音乐中饱含浓郁的吴地文化气息。

锡剧戏曲伴奏音乐中的包含的成分并不复杂,仅仅只是单纯的为演员与作品进行服务,而这一点也决定了其在舞台上有着较大的操作空间,不同的锡剧流派在演出同一部作品时往往只需要通过开场音乐便能够让观众轻松地将其区分开来,由此可见不同的锡剧流派在伴奏音乐演出手法上有着较高的辨识度。锡剧的伴奏音乐再起始阶段通常只有一个二胡,后来随着锡剧戏曲作品的不断丰满,对于伴奏音乐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故此发展到后来,锡剧的伴奏音乐又先后增加了竹笛、三弦、琵琶等乐器,然而二胡依旧是锡剧在舞台上的主要伴奏乐器,由此可见二胡对锡剧艺术的重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锡剧文化想要在历史舞台中获得更加广阔的表演空间,便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不断丰富、创新自身的艺术形式,在完善自身表演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充分的借鉴不同的文化元素,如此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受众认可。

猜你喜欢
锡剧形式舞台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锡剧音乐在锡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型现代锡剧《天下无讼》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