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之间有机结合研究

2021-07-12 06:50
大众文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群众精神

张 媛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临沂 276400)

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音乐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用于满足人们娱乐与祭祀活动。所以音乐不仅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促进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而且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有效应用音乐元素,能够进一步带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助益。当下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大众在精神文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因此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娱活动与音乐审美进行有效结合,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方式。

一、音乐审美内涵

在当下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审美一词被频繁提及。所谓审美指的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绪的变化,对于这个过程基于的评价与判断,保证整体的运行过程是拥有美感的。换种说法来讲,审美是人们在充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保证高质量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在对某项活动或者某个物品进行评判,从而进行审美,能够让其心灵与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保证人们的心情愉悦,进而促进生产和生活的有序开展。因此,从这方面来讲,审美最为核心的本质就是人民群众对于客观事物由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应的判断,同时在这件事物当中发掘出美好的一面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内在动力,进而驱动自身更好地生产和工作,让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更加完美。

音乐这种倾听的艺术,每一段旋律当中都寄托了表演者的情感,但是受众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生活都各不相同,不同的基因、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塑造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些因素会在个体倾听音乐时,对其感悟音乐和自身心境产生影响,而这是无法控制的。相同的人在不同状态和环境之下听到音乐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情,优美的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思想和性情,让人们对于某些事物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促进人类社会朝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会产生快乐、悲伤、幸福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体验据调查研究表明,是人体细胞与音乐的旋律形成共振,从而影响人们的心情,不同的音乐旋律也可有很大的不同,在此影响之下,人们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大不相同。举例来说,古典音乐的戏剧性更强,所以人们在倾听古典音乐的时候,画面感会更强,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出现高潮与低谷,这些都会对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受众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命运的抗争与不屈的精神。第一章当中听众跟着音乐起伏变化,会感受到从明快美好到惶恐不安再到勇敢前行的一系列情绪变化;在第二章时,在行板与双重主题变奏式当中,感受到作者对于沉重命运的思考,在思考中衍生出来的强大力量与抗争命运的信心,而听众也会受此鼓励,变得信心倍增;在第三部分时,大小提琴与低音提琴的不断变化之下,受众能够感受到命运的强大,进而对处境产生无奈质感,但是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命运狂风暴雨当中作者一颗向往光明,战胜黑暗的心,从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积极情绪;最后,听众随着音乐,因为命运高悬的一颗心,最后感受到战胜了黑暗迎来光明而缓缓落下,产生了无尽的喜悦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受众融入音乐作品当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心灵经历一番洗礼,从而形成良好的三观与思想,升华自身品格。

所以音乐审美应当广泛融入大众,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应当注意给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作品与音乐活动,保证大众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而陶冶性情,形成一定的品鉴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与自身修养,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升华。

二、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于其他艺术一样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但是与之不同的是,音乐情感表达方式直接,而且效果一目了然,没有情感和灵魂的音乐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所以对于群众音乐作品演绎人员而言,在演绎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沉浸于音乐的世界,使自身与音乐作品和旋律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能够更好地传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直击受众的心灵。就目前而言,在群众文化工作当中,音乐剧广受喜爱,不但能够带给大众听觉享受,同时也能够带来视觉冲击,但是要想让音乐剧真正的符合大众的精神需求,那么就需要表演者能够真正代入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进行问题思考,以精湛的演技带动群众与角色同悲喜,共命运。让群众随着角色心路历程的转变而转变心情。

以著名音乐剧《茶花女》为例,该剧目能够充分显示作品年代的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直击观众心灵,让受众随着剧情起伏而心生感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群众能够与作者形成共情,感受作品中主张的人道主义精神,敬佩女主角玛格丽特纯洁而又高尚的精神,对于其不幸的人生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同时也会对她自我牺牲的精神肃然起敬,还会感受到个体之间关怀和人性的爱。不仅这部作品,在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通过演员优美的演绎,带动群众置身于故事当中,形成情感共鸣,感叹爱情与命运,赞叹罗密欧与朱丽叶跨越家族情仇真挚的情感。要形成这样的效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甄别挑选相关剧目,引导群众的音乐审美与情趣不断提高和发展,保证群众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身音乐审美水平不高,对于音乐的鉴赏和认知过于浅显狭隘,那么将无法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当中的情感,更无法引导人民群众有效参与音乐文化活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音乐的需求,导致群众文化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最终沦为表面文章。此外,还有部分群众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选择群众参与的音乐活动时,会加入自己的喜好与偏好,导致人民群众对于参与音乐活动产生误区,不符合大众审美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活动甚至会让群众产生抵触与逆反心理,使得文化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浪费国家资源。

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音乐素养与审美的培养方式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在实际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过程当中,可以融入自身民族所喜爱的乐器,或者制定主题化音乐活动,融入群众需要的音乐风格,引导群众循序渐进,接触多种音乐类型,让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而多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强行推荐群众不喜欢或者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与风格,那么会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效果不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跟得上时代发展以及审美,在此前提之下对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创新和改革,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结合时代需求,同时基于有效调研的基础之上,组织群众参加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社会精神生活正常且丰盈,同时也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音乐鉴赏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形成音乐审美,不断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

三、提升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的措施

正如上述所言,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学习,同时还要接触优质多元的音乐作品才能够保证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所以要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审美,那么首要问题就是要深刻的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与音乐的基本用语,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接受更多音乐类型并进行学习与吸收,通过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来扩大群众的审美视野,提高自身对于音乐的认知与审美的能力,帮助人民群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当中,有效锻炼审美能力,提升鉴赏水平。

正如某位思想家所言,“如果你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那么你本身就是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了保证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地开展,保证群众文化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那么就需要提高自身对于音乐的认知与修养,并带动群众提高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的能力。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利用好群众文化活动,在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与音乐作品当中,充分发挥自身高水平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带动各个层次群众对于音乐的认知,使其爱上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最终达到与音乐共鸣的状态,提高音乐审美,使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之间形成有机结合,带动我国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出于种种原因,我国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但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国家、社会与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保证在日常文化生活当中大众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扩充自身对于音乐审美的视野,进而提升音乐文化素养。而且由于群众文化具有群体性和带动性,因此可以号召群众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然后带动身边其他群众在音乐艺术修养方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大众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者与相关机构要尽可能多的丰富群众音乐活动,给予群众欣赏不同种类音乐的机会,这样才能够保证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相契合,使得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群众精神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多让群众咧嘴笑
音乐作品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