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制学习以及此模式下的音乐教育

2021-07-12 15:31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音乐会音乐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对于项目制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套系统的教学法,这种具有系统性的教学法是对相对复杂但又真实存在问题的一次探索过程,同样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计划、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中,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常都与他们的体验相关,我们需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需要学生不断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从浅到深、从低到高的高阶段学习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是帮助学生不断掌握新技能、帮助自己不断了解学生能力的过程。

一、项目制学习的概述

(一)项目制学习的内涵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发展初期在北欧、北美等许多国家的学校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在国内被频频提及。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做项目来完成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究,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开发新的技能。简而言之,即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日常学习思维,融入每一次的学习当中,项目起到任务和引导作用。项目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教师以项目作为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只发挥辅助、答疑和建议的作用。

项目制的教学方法近些年在国内被频频倡导,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尝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大基本内涵。其中,“自主发展”模块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要真正学会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并且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估。在项目制教学方法之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项目制学习在国内的发展成了一种有价值且有益的全新尝试。

(二)项目制学习的特点

1.“教”与“学”的系统化呈现

项目制下的教学,是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学习模式的一种教学,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找到自我,将学习方法变成终生学习的锦囊,而不是所谓的学科知识。为什么会用“系统化”来形容项目制下的教学,是因为项目制的学习已经开始摒弃所谓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滔滔不绝”的教师、“只知其一”的学生以及“爱莫能助”的家长,它更关注的是“教”与“学”的一种平衡和融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否可以被现实所用。

2.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解决

追溯到学习的本质,是通过阅读、研究、理解、观察实践等手段不断获得知识及技能的行为和过程。那我们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是是什么呢?广义上理解为,为了更准确、更微观的认识整个世界,狭义上理解为,可以运用一些技能解决现实当中发生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命意义。比如,垃圾分类,消除雾霾以及当下最严峻的新冠疫情的防护与救治。不论是各个专业的顶尖专家还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普通民众,都在用自己的能力改善和解决着当下面临的社会问题。

3.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

在项目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而是在探索某一个驱动问题的同时不断克服新的困难,然而这样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正是一个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会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比如“关于开发一款为初学者打造专注于学习音乐知识的APP构想”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中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原型设计、音乐知识系统学习、确定产品需求等探究过程,在解决这些问题困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笔者认为,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归宿。

(三)项目制学习的理论溯源

1.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它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这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他的思想就如同教育界的马克思一般,总是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实践、合作与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中开发创造精神、在合作中探求事物的真知、在生活中发现学习。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学习是在已知的知识框架基础上不断填充、完善、新旧知识碰撞的知识体系。它所强调的是学生要主动探索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项目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输入-整理-输出-评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合作中利用已有知识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再一次建构。

二、为何要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项目制学习

(一)从教育的角度符合核心素质培养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例如: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要强调的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如果只是照循书本教学或开展简单的唱歌活动,是很难达到以上目标的。设想,如果教师采用项目制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一个有关于音乐的驱动问题,例如:在“纪念建党100周年”的主题下,我们如何用一场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选择节目(曲目)、安排排练计划、设想舞台布局、构思撰写文案等等,他们将在其中会学到更多的技能,感受到更多音乐的魅力。

(二)从教师的角度是一种自我提升

直到现在,学生眼中的教师依旧扮演着一个要求者、管理者的角色,而音乐教师在大多数地区会被看作辅助所谓的“主科”教学者,以至于当下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渐渐受到挑战。

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过程,音乐教师从“站讲台教唱歌”到“与学生一起创作音乐”,渐渐启发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带领学生掌握音乐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同时,在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于音乐学科不同知识的兴趣(有的学生热爱唱歌、有的学生热爱演奏乐器……)、能够从真实世界出发,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精神的调味剂、能够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以“学生是否能辨别某首歌曲”为学习成果标准。这样,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不但完成了自我完善而且还提升了教育的价值。

(三)从学生的角度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项目制的学习在国内渐渐推广之后,有许多学生反映体验到了学习真正的乐趣,在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之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笔者从周围攻读音乐相关专业的同学中做了小调查,结果显示大约80%的学生对于项目制学习抱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这种主动挖掘音乐灵感的方式总是可以让他们保持研究的热情和专注。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项目制学习是能够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和问题当中,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结果几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模拟在真实的情境中所发生的事情与面对的困难,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内容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同时,由于项目制学习具有“向公众展示”这一特点,学生也可以进行成果分享与展示。例如音乐相关学科可以进行音乐会展示、音乐课说课展示、音乐类APP开发等。

三、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项目制学习⑨

(一)确定主题——提出核心驱动问题

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具备实施性、价值性、情境性、关键性和道德性。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拓宽眼界,加深认知水平,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好的驱动问题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思考。

例如,“我们如何策划一场形式多样的音乐会来纪念建党100周年”这样一个核心驱动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此核心问题进行分解:

1.建党100周年期间发生过什么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党成立的背景之后才能够确定以什么主题线路贯穿整场音乐会)

2.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的前期准备有哪些?(场地安排、曲目安排、后勤安排、演员挑选、节目单设计以及宣传任务)

3.人们对此主题的看法是什么?我们的受众群体应该是哪个年龄阶段?(市场受众调查)

在分解驱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开始进行分工合作、制定具体计划以及收集资料等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环境——模拟真实情境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情境之中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角色投入到研究和策划当中,才能对学习材料产生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例如,在一场音乐会的策划中,教师应该安排或者学生自主产生每个节目编排的负责人,负责节目的创编、排练以及最后的呈现。同时,负责的同学依旧会以参与演出的身份加入其他小组的排练当中。当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音乐会的整体策划中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并提出切实合理的建议,使得音乐会可以完整呈现。

(三)成果展示——展示问题解决成果

项目成果实际上是学生学习产出的“产品”,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形式来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如舞台展示、节目单设计、倡议书撰写、视频制作等。

例如上述提到的例子:“我们如何策划一场形式多样的音乐会来纪念建党100周年”。首先学生可以为音乐会做一个前期的“推广演讲”,提前聆听音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音乐特征及历史与现状,基于自己的理解“宣传”共产党的魅力和传播我党精神的必要性,将音乐学习由简单的聆听深化到了解、传承传统文化层面。在此铺垫基础上,学生可展现一场“带解说的音乐会”,以民族器乐合奏、钢琴演奏、合唱以及朗诵的形式为主,每个节目之前加有主持人解说其节目构想由来,为受众群体清晰呈现音乐会主题。

(四)多元评价——自评与互评

反思与评价是项目制学习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的形式,从旁观者和参与者的不同角度反思活动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不但可以从中不断改进以获得更高质量的项目成果,还包括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对于上述例子中“推广演讲”以及“带解说的音乐会”,学生可以分别针对演讲稿的文章结构、内容进行评价;对演讲情绪、肢体语言的评价;对讲解内容的准确性、乐曲选择等进行评价;梳理音乐会流程,对音乐会各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对音乐会整体效果进行评价等等。

综上所述,项目制的学习可以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学习三位一体论当中的观点来描述:“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会形成以音乐学科为中心,多学科综合的自主、实践、创新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置身音乐发展语境,在解决实际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多角度思维,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得审美体验,实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目制的教学方法是具有无限价值的,是需要大力倡导和推广的。

注释:

①SN Rohmah,Rohmah SN,Waluya SB,Rochmad,Wardono.Project based l earning to improve student l earning activeness[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Volume 1613,Issue 1.2020.PP 012079-

②http :// www .360doc .com/ conte nt/18/0818/11/11385318_779194329.shtml

③Lekha Das,Amita Naiksatam,Megha S hama.Project Based Learning:Effective Tool for a Course on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sVolume 33,Issue 0.2020.PP 257-259.

④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第5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9).

⑤杨日飞.行动、实验与协作: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意蕴[J].教育史研究,2021(01).

⑥李逸平.建构主义背景下的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化,2021,24(05).

⑦https://wenku.baidu.com/view/f93eb85969ec0975f46527d324 0c844768eaa018.html

⑧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9528361332461267.html

⑨韩婷,郭卉,尹仕,张蓉.基于项目的学习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65-72.

猜你喜欢
音乐会音乐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失败的音乐会
音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森林里的音乐会
音乐
新年音乐会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