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等线性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综述

2021-07-12 07:45张润斌邵晓霞
科技视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样方环境影响鱼类

付 丽 张润斌 邵晓霞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预防环境污染,促使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向高效绿色转变有重大的作用。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主要是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影响的作用方式、影响的周期及影响的程度等, 并分析这些生态环境影响产生的原因,提出消除或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及对策[1]。 而上述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环境背景即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做好线性工程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对环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推荐生态现状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勘查、遥感调查等方法。

1 资料收集法

即收集线性工程沿线地区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动植物类型及分布,土壤侵蚀,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等资料,分析线路所经区域各生态要素现状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得出沿线动植物类型分布、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等现状情况[2]。 由于线性工程沿线途径多个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需走访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务部门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如沿线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还需走访相关保护区管理部门,工作量通常较大。 因此,可考虑与工程线路专业及地质专业等配合完成部分一致性资料的收集工作,以提高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的效率。

2 现场勘查法

现场踏勘既要获得对工程全线主导生态因子结构及功能的全面、整体认识,又要重点关注特殊及重要的生态敏感区。 同时,通过对项目沿线评价范围的实地踏勘,甄别所收集资料、数据的有效性及遥感解译的准确性,从而获取有效准确的图像、资料及数据等。

2.1 植物与植被调查方法

项目沿线实地踏勘可采用样方调查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项目的重点工程如铁路项目的高路基、深路堑、隧道等地段以及植被发育良好地段进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沿线分布的大片农田区域、物种单一的经济林以及城镇建成区域多采用路线调查法。典型样方调查主要是了解主要植被类型和重要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明确典型植被类型中主要植物类型组成及盖度。 路线调查主要是对评价区进行踏勘,通过全线观察, 记录拟建工程沿线大致的植被类型、结构和主要的物种组成情况。

为保证样方的设置具有代表性, 能充分反映当地的植被分布情况以及植被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在工程线路穿越成片植被区域选取样地设置样方,并考虑全线布点的均匀性,同时考虑地形地貌、海拔等地形因子。 选取样方的植被类型应包括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或重要植被类型,在重点工程和植被发育良好路段适当增加样方数量, 且设置的样方应能反映该区域植被类型群落结构。 为了解沿线重要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变化,根据沿线的植被分布特点,可重复设置分布广泛和重点植被类型的样方。 在确保植被类型调查准确性的同时,对一些相同类型的植被样地只作记名样方调查,以增强样地分布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2 野生动物调查方法

依据线性工程所在省市编制的地方志、爬行动物志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在沿线评价区域分布的各类群动物。 同时,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线性工程所在省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等确定动物特有种和保护种。

沿线野生动物调查方法包括样线调查、访问调查和生境推测法。 样线调查,即记录目击动物实体的种类、数量,动物的活动痕迹、残骸,并进行拍照。 访问调查,即经实地走访,确定当地主要分布的常见种、保护种和特有种及其生境类型。 生境推测,根据当地的景观类型, 结合室内工作提取出的重要保护物种名录,推测当地各种景观类型中可能分布的各类脊椎动物特有种、保护种和稀有种,并通过实地调查,向当地居民展示图谱,加以证实。

2.2.1 两栖爬行类

根据评价和预测的需要,同时结合地形、地貌、交通的实际情况, 在两栖爬行动物有可能分布的各种生境,进行样线、样点调查。 向当地林业管理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调查了解两栖爬行动物的情况,并展示《中国两栖动物图鉴》《中国爬行动物图鉴》等,加以证实。

2.2.2 鸟类

主要采用常规的不定宽路线调查法,利用穿越调查区域的小路、便道作为调查路线,在不同生境类型均匀布设调查路线。 在调查沿线同时还应访问调查,访问线性工程当地护林员和村民, 了解当地的鸟类及其分布情况。 访问时请被访者看《中国野鸟图鉴》等鉴定确认。

2.2.3 兽类

以样线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 向受访问人员展示《中国兽类野外手册》、项目所在省市的兽类志等以确认当地分布的兽类种类。

2.3 水生生物调查方法

2.3.1 鱼类

对工程沿线涉及水体的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主要以访问调查为主。 通过渔业及渔政主管部门了解沿线河流是否涉及珍稀濒危保护鱼类,以及珍稀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的分布等。 如所在区域有水产科学研究机构,可走访相关调研人员,了解河流内的鱼类种群组成和主要集中流域,结合河流的水文特征及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验证珍稀鱼类“三场一通道”的分布情况。 通过当地渔民可了解近年来渔获量变化情况, 以及渔获物的种类和鱼类大小等,以此可判断鱼类种群数量情况及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 另外,对鱼类资源的调查还可辅以统计表调查和市场调查的方法,对前述的调查结果加以验证。

2.3.2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现状调查主要采用定性标本采集和定量标本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采集用13 号或25 号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拖拽采集2-3 min, 并将网中的样品装入有机玻璃样品瓶中,加甲醛溶液或鲁哥氏液进行固定。 定量采集采用5000 mL 采水器于不同水层中采集水样,充分混合后取1000 mL 水样,加入鲁哥氏液固定,静置沉淀48 小时以上浓缩为标准样。

2.3.3 底栖动物

依据河流断面长度及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布设采样点,采用定性采集和定量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采集可用抄网随时于近河道处采集, 软体动物则使用D 型网进行定性采集。 定量采集采用底泥采集器采集,无法用采泥器挖取的砾石底质,直接翻起石块在水流下方用抄网捞取,或用60 目筛绢网捞取砾石筛洗。

3 遥感调查法

铁路等线性工程具有涉及空间范围较大的特点,全线全部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 尤其是当沿线生态环境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人为干扰较少,无可利用既有交通道路的情况下,现场实地踏勘更为困难。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可借助遥感手段调查植被、土地覆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生态因子。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可选用ArcGIS,遥感(RS)软件可选用 Erdas Imagine,影像数据可选用谷歌免费影像资源数据等。

4 结语

铁路等线性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是对沿线生态环境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等进行全面了解,获取信息并核实验证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环评工作对线性工程实施后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与防治措施的采取。 因此,做好线性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是做好线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样方环境影响鱼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鱼类运动会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