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可思数据调查的就业指导服务分析与思考

2021-07-12 03:30宋天华李同果张科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分析

宋天华 李同果 张科

摘   要:基于对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开展的《乐山师范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调查数据,围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得出毕业生求职渠道不平衡、工作区域定位集中、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不高、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参与度不深、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横向合作、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精准系统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麦可思报告;就业指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2.01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2-74-05

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指标。采取庖丁解牛的方法对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准确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症结所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一、麦可思调查目的与背景

(一)研究目的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是衡量一所大学对社会贡献的尺子。通过第三方麦可思数据公司对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1],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教育教学、学生服务落实、用人单位评价、校友评价、行业特色和素质、能力及知识等情况。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状态,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方面,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办法,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调查背景与样本情况

乐山师范学院自2012年就提出了“争创省属一流”高校的目标。一流是表示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就业和一流的贡献,寻找非一流的因素和指标是创造一流的前提。采取第三方麦可思公司开展数据调查就可以客观、公正、透明的反馈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从而找到非一流的指标和影响因素。乐山师范学院委托麦可思公司通过电子邮箱向2017届4337名毕业生发出了调查表,回收调查表2309份,回收率达到53%[2],调查样本具有有效性和代表性。

二、数据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求职成功的信息渠道

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社会其它专业求职网站为22%、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为16%、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为16%、参加政府或其他大学组织的招聘为13%。不难看出,学生获得工作的主要途径是社会求职网站和亲戚朋友,这反映出学校招聘信息的发布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方面解决工作的比例很小,证明学校的就业渠道还有较大空间可以拓展。

(二)毕业生期望就业区域

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最期望的就业区域为:成都市区(不包括下辖县级市)占49%、省内地市州占25%、北上广深占8%、省外二线城市占7%,新疆、西藏及陕甘宁等西部地区和区县的比例不足3%。从学生的择业区域来看,多数学生都把工作定位在新一线城市成都和省内二线城市,而选择到区县和西部偏远地区的比例非常少。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未能很好落实围绕西部二三线城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致学生普遍定位较高。其次是学校招生计划中80%学生来自四川,只有20%的学生来自外省,直接导致出省就业学生比例不高。第三是对学生缺少正确的就业指导,导致其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学生未能根据自身实际能力来正确选择就业区域。第四是学生对西部地区国家就业专项计划不了解,对国家扶持政策理解不深,导致学生盲目跟从现象严重。

(三)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3%,比本校2016届(77%)低4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2017届(78%)低5个百分点。学生对各教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差距较大,满意度较高的学院是体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均为81%,满意度较低的学院是旅游学院(66%)、美术学院(67%)。从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面出现了明显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果成效不明显,未能选拔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就业指导专业、市场拓展精干的老师担任课程导师。其次是学校就业信息发布渠道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依靠传统网站、广播站、微信等信息渠道。第三是学生对就业服务的参与度不高,体验性不强。第四是各教学单位毕业班辅导员不能随意更换,更不能让新入职的老师担任,同时学校应加强毕业班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能力提升,增强指导实效。第五是各教学单位就业指导不能做到分类指导和分层就业,表现为统包统揽,各学院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得力。

(四)求职服务参与度和有效性

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为50%,其有效性为65%;接收职业发展规划的比例为43%,其有效性为61%;接受“辅导面试技巧”求职服务的比例为23%,其有效性为87%。另外,“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的比例为19%。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参与度不高,但是有效性较高。这说明学校发布的招聘会信息对学生求职有很大帮助,但是信息发布未做到点对点发布,未能针对学生个体发布;或者发布信息时未能做到人职匹配,将合适的信息推送给适合的人群。毕业生接收职业发展规划、简历辅导、面试技巧、求职策略等方面的参与度都不高。这说明学校在这些工作部署的时候未能全覆盖,只有部分学生得到了服务;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毕业生对学校招聘会、职业发展规划、就业专题辅导等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下工夫,利用各种手段让毕业生主动参与各种招聘会,通过體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对策与思考

依照麦可思公司的数据调查分析,并与全国非“211”高校数据进行对比,学校应围绕学生集中反映的就业渠道问题、就业招聘参与度问题、就业指导实效性问题和就业指导满意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并不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与水平[3]。

(一)注重处理好战略规划与办学定位的关系

学校应该从顶层设计,将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学生。学校应该“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结合,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围绕市场定位将行业标准引入学校,对标市场开展针对性培养。其次是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围绕地区人才需求投放招生计划。第三是立足地方性大学的特点,“扎根乐山、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区域服务方向[4],培养出下得了基层、干得了粗活、耐得住寂寞、做得出成绩的优质毕业生。

(二)注重处理好学生就业指导面与点的关系

一是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入必修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真正做到就业指导全覆盖。二是学校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创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坊,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值班,鼓励同学走进职业生涯导航站,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三是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大讲堂活动。学校采取引入、聘请、公益等方式引进校外专家到校开展各种就业讲座,围绕不同群体的需求,利用周末召开教师类、公招类、考研类、企业类和基层服务类等专业的讲座,保证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指导[5]。四是开展就业指导空中课堂,收录学校近年来教师的专题讲座和学生应聘的优秀案例,让学生通过空中课堂可以随时随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案列,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五是在毕业生中建立就业导师制度,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拥有对应专业的教师为其就业保驾护航,全校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大格局。学校将就业工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充分调动全学院老师参与就业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位老师负责指导3~4个毕业学生就业。同时,聘请部分刚毕业的校友回校担任毕业生的就业导师,让校友将他们找工作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真正做到每一个毕业生均能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三)注重处理好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院均衡性关系

就业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自身实际情况给予指导、训练、纠正、助推的过程,预示着就业指导教师必须专业、科学、实效、敬业[6]。为此,学校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到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当中统筹,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二是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进行准入制度,采取持证上岗。凡是担任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老师必须获得就业指导师证书及相关职业指导证书且独立负责过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方有资格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三是学校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教研室定期围绕就业指导开展专题讨论与研究,并将上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优秀教案整理成册,编印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或讲义。同时,要求每个老师每年必须发表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或申报相关课题。四是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点配备与专业相匹配的老师担任毕业班辅导员[7]。大学专业较多,各专业之间就业情况不同,辅导员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统一的指导方法,只有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才能与毕业生有共同语言,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四)注重处理好横向合作与订单培养的关系

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就业基本上依靠国家提供的常规通用就业渠道,缺乏对本校学生单独构建的就业渠道。首先,学校应该根据毕业生服务的行业和区域,与政府、企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校政、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真正把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打开学生的就业渠道。做到学校与地方的各行各业深入合作、合作全面开花。其次是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与相关行业开展紧缺人才订单式培养[8]。继续丰富与完善“明星电缆班”“洲际酒店班”“卓越师资班”“京东电商班”等依托行业和专业的订单班,共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订单培养班。引入社会资源进入学校联合培养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解决就业岗位。第三是依托武汉大学对口支援机制,建立“联合招生、跨校培养、分段学习,一校颁证、两校盖章、国家认可”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第四是将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围绕高校的合理定位建立更多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将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让更多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

参考文献:

[1]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乐山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R].2019:99﹣104

[2]韩天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55﹣56.

[3]谭璐.广西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37﹣38.

[4]杨春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23﹣24.

[5]袁志锋.基于麦可思数据调查的就业质量探析: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18(10):105﹣106.

[6]李瑾,程利敏.探析高校畢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基于麦可思报告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7(10):92﹣99.

[7]刘东东.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力的提升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5):52﹣55.

[8]李洪岩.精准帮扶视阈下大学生“慢就业”的应策理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8(05):119﹣124.

[收稿日期]2021-01-06

[作者简介]宋天华(1978—),男,四川宁南人,乐山师范学院新校区推进与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面:大学生就业创业;李同果(1972—),男,四川三台人,乐山师范学院人事部部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科(1975—),男,四川资阳人,乐山师范学院党政办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乐山师范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青年就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ls801/8016195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