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2021-07-14 02:13肖献法
商用汽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冷链设施运输

肖献法 文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成文日期:2021年11月26日,下简称:《规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规划》首先阐述了“冷链物流”的定义,及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冷链物流的“现状形势”并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之后分别以“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优化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实施保障”为题,系统阐述了如何在产业链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等方面全面推进冷链物流向高质量发展。其中,《规划》对冷链载具——冷藏车的技术、质量和应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下面为相关要点摘录,供参考。

1.冷链物流的定义及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规划》称: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2.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规划》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且面临着新的形势。

1)我国冷链物流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规划》称: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

一是行业规模显著扩大。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 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m3,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链条温控、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续提升。冷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国际冷链物流组织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新型保鲜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加速应用。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冷链快递、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冷链物流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延伸采购、分销、信息等供应链服务功能,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五是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冷链物流衔接生产消费、服务社会民生、保障消费安全能力不断增强,在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稳定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波动、减少流通损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冷链物流对保障疫苗等医药产品运输、储存、配送全过程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规划》称,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仍面临不少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从政策环境看,缺少统筹规划,东中西部、南北方和城乡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存在结构性失衡矛盾;冷链物流企业用地难、融资难、车辆通行难问题较为突出;冷链物流监管制度不全、有效监管不足,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2)从行业链条看,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新能源冷藏车发展相对滞后;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短板突出。

(3)从运行体系看,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存量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率不高,行业运行网络化、组织化程度不够,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与“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融合不足。

(4)从发展基础看,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强制性标准少,推荐性标准多,标准间衔接不够紧密,部分领域标准缺失,标准统筹协调和实施力度有待加强;冷链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制约行业发展。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要点包括:

(1)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开拓冷链物流发展新空间。(其他此略)

(2)冷链产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强化冷链物流新要求。(其他此略)

(3)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激发冷链物流发展新动力。(其他此略)

(4)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冷链物流发展新机遇。(其他此略)

(5)碳达峰碳中和对冷链物流低碳化发展提出新任务。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水平较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优化用能结构,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包装减量化和循环使用,提高运行组织效率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推进冷链物流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具体而言,包括3个方向目标(摘录如下):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二是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冷库、冷藏车总量保持合理稳定增长,区域分布更加优化、功能类型更加完善。……。冷链物流温度达标率全面提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设施温度达标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

三是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冷藏车、冷藏箱、重点冷链产品全程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

《规划》还提出: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从5个方面对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总体布局

《规划》从5个方面对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发展进行总体布局,要点包括:

一是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即“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具体来说即:加快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2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笔者简注。)

二是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结合我国冷链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主方向,串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中部、华东、华北、东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见下图),发挥通道沿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基础支撑作用,提升相关口岸国内外冷链通道衔接和组织能力。……。

三是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寄递、信息等冷链服务功能,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打造运转顺畅的供应链,支撑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对接。……。

“四纵四横”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布局示意图(此图系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附图)。《规划》提出: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

四是完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阐述此略。)

五是强化冷链物流支撑体系。……。加大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研发力度,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5.从3大方面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

《规划》就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提出了3方面要求:

一是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包括: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阐述此略。)

二是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包括:优化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提高农产品出村进城效率。(阐述此略。)

三是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包括:促进农产品产地直供发展;助力打造产地农产品品牌。(阐述此略。)

6.从3大方面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

《规划》就如何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3方面要求:

一是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包括:推动干线运输规模化发展;促进干线支线有机衔接。(阐述此略。)

二是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包括:

(1)提高冷藏车发展水平。严格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统一车辆等级标识、配置要求,推动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等,加快形成适应干线运输、支线转运、城市配送等不同需求的冷藏车车型和规格体系。研究制定标准化冷藏车配置方案,引导和规范不同容积车辆选型。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加强冷藏车生产、改装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加快推进轻型、微型新能源冷藏车和冷藏箱研发制造,积极推广新型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冷藏集装箱。

(2)促进运输载器具单元化。鼓励批发、零售、电商等企业将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作为采购订货、收验货的计量单元,引导冷链运输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提高带板运输比例。加强标准化冷链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完善载器具租赁、维修、保养、调度等公共运营服务。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倒箱”,减少流通环节损耗。

三是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包括:

(1)完善冷链多式联运设施。(阐述此略。)

(2)优化冷链多式联运组织。培育冷链多式联运经营人,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开展全程冷链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开展中长距离铁路冷链运输,串接主要冷链产品产地和销地,发展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大力发展冷链甩挂运输,鼓励企业建立“冷藏挂车池”,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完善冷藏车和冷链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提高冷链甩挂运输网络化发展水平。……。

《规划》提出:严格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统一车辆等级标识、配置要求

(3)增强冷链国际联运能力。(阐述此略。)

7.从3大方面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

《规划》就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提出了3方面要求:

一是加快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包括:推进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加快商贸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完善末端冷链设施功能。(阐述此略。)

二是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包括:强化区域分拨功能;提升末端配送效能。(阐述此略。)

三是创新面向消费的冷链物流模式。包括:

(1)培育冷链物流配送新方式。……。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并城市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加大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多种形式多温共配发展。……。

(2)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新零售。(阐述此略。)

8.从6方面优化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

《规划》就如何优化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提出了6方面要求:

一是肉类冷链物流。包括:

(1)加快建立冷鲜肉物流体系。(阐述此略。)

(2)升级肉类冷链物流设施。……。适应减少畜禽活体跨区域运输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挂肉冷藏车等专用设施设备。

二是果蔬冷链物流。包括:

(1)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条件。……。推广移动冷库、预冷设施应用,……,合理设置田头停车、换装场地,完善果蔬“最先一公里”冷链配套设施。支持适合果蔬特点的可循环利用包装、载器具以及零售末端保鲜柜等设备使用。

(2)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阐述此略。)

三是水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强化水产品产地保鲜加工设施建设;健全支撑水产品消费的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乳品冷链物流。包括:

(1)推进奶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规模化奶业企业升级冷链物流设备,支持牧场、奶农合作社、养殖小区、生鲜乳收购站等建设生乳冷却设施,配备生乳专用恒温运输槽车,提高生乳冷却、储存、运输一体化运作效率和温度质量管控水平。

(2)加强低温液态奶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乳品企业以及电商、连锁超市等流通渠道作用,完善从生产厂商至消费者的低温液态奶全程冷链物流系统,规范销售终端温度控制管理。推动传统奶站改造升级,加强服务社区的低温液态奶宅配仓建设,推广新型末端配送冷藏车等设施设备,发展网格化、高频率配送到家服务,提高低温液态奶末端配送时效性。

五是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包括:推动冷链物流与速冻食品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冷链物流对速冻食品消费保障能力。(阐述此略。)

六是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包括:

(1)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推动医药流通企业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配备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支持疾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室)等医疗网点提高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保障水平。加强医药物流中心与冷链末端的无缝衔接,鼓励发展多温共配、接力配送等模式,探索发展超低温配送,构建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2)提升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应急保障水平。研究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平台,整合行业医药冷库、车辆、标准化载器具等资源,健全应急联动服务及统一调度机制,提高医药产品冷链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全国统一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特别管理机制,保障紧急状态下疫苗及其他医药产品冷链运输畅通和物流过程质量安全。

《规划》提出:适应减少畜禽活体跨区域运输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挂肉冷藏车等专用设施设备

9.从6方面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

《规划》如何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 提出了6方面要求:

一是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包括:

(1)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力度,推动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实现对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

(2)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推动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间数据互联共享,打通各类平台间数据交换渠道,更大范围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对接效率。

二是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包括:

(1)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阐述此略。)

(2)加强冷链智能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泛应用。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运输装备更新换代,加强车载智能温控、监控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冷库“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冷链智慧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优化冷链运输配送路径,提高冷库、冷藏车利用效率。推动自动消杀、蓄冷周转箱、末端冷链无人配送装备等研发应用。

《规划》提出: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完善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行通道;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

《规划》提出: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运输装备更新换代,加强车载智能温控、监控技术装备应用

三是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包括:

(1)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节能水平。……。研究制定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完善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加强公共充电桩、加气站建设。……。提高冷库、冷藏车等的保温材料保温和阻燃性能。

(2)加大绿色冷链装备研发应用。研究制定绿色冷链技术及节能设施设备推广目录,鼓励使用绿色、安全、节能、环保冷藏车及配套装备设施。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适应城市绿色配送发展需要,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加强低温加工、冷冻冷藏、冷藏销售等环节绿色冷链装备研究应用,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

四是提升技术装备创新水平。包括: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基础研究和装备研发;完善冷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阐述此略。)

五是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包括: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通道;完善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行通道;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阐述此略。)

六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包括:培育冷链物流产业生态;构建生鲜食品供应链生态。(阐述此略。)

10.从4方面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

《规划》就如何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提出了4方面要求:

一是:育骨干企业。包括: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阐述此略。)

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包括:

(1)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守好冷链产品安全底线。……。

(2)加强标准评估和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支撑与引导作用。……。

三是完善统计体系。包括:加强行业统计监测。(阐述此略。)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专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阐述此略。)

11.从3方面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规划》就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提出了3方面要求:

一是健全监管制度。包括: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按照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冷链物流全链条保温、冷藏或冷冻设施设备使用和运行要求。

(2)健全政府监管机制。(阐述此略。)

二是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包括:

(1)推进冷链物流智慧监管。引导企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配备冷藏车定位跟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设备,在冷库、冷藏集装箱等设施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记录仪等监测设备,完善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测和定位管控系统。……。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智慧监测追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提高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信度。……。

(2)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阐述此略。)

(3)强化冷链物流社会监督。(阐述此略。)

三是强化检验检测检疫。包括:健全检验检测检疫体系;提升检验检测检疫能力;优化检验检测检疫流程;筑牢疫情外防输入防线。(阐述此略。)

12.从5方面做好实施保障

《规划》就如何保障《规划》实施,提出了5方面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阐述此略。)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通过现有资金支持渠道,加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价格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支持城市配送冷藏车便利通行的政策。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阐述此略。)

四是发挥协会作用。(阐述此略。)

五是营造舆论环境。(阐述此略。) S

猜你喜欢
冷链设施运输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综合运输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