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2021-07-15 08:31郭真礼
家教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情绪稳定情绪家长

文/郭真礼

我们一直在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往往忽略了家长自己的情绪。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情绪暴躁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暴躁的家长; 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家长。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也不想对孩子发脾气,可是他有时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一点点小事就能哭半天,你说什么他就说不要,完全不配合,撒泼耍赖的时候真的想把他丢出去!”

当面对撒泼耍赖的“熊孩子”,因为工作、杂事身心疲惫的家长,很多时候被气得七窍生烟、无比抓狂。可是每次吼完孩子,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的时候又会很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可这完全不影响下一次接着吼。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情绪要爆发时,可以先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们也知道要接纳自己的情绪,道理都懂,可是每次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实在是心累。

其实,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最好的方式不是当我们情绪崩溃时如何做,而是要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孩子总是让我们抓狂,让我们情绪崩溃。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误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但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行为导致我们发脾气,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误解。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没有一个孩子是想和父母作对的,很多在我们看来无理取闹的行为,其实都是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总是因为孩子的“捣乱”行为而生气了。

比如有的妈妈说:“一岁多的孩子总是乱扔东西,吃饭的时候也总是把碗、勺子、饭菜扔到地上,捡起来还扔,一看就是故意的,你越说他越要扔,真是气到血压升高。”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扔东西不是在淘气,也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一岁多的孩子,可以直立着,他的空间出现了高低上下之分,他很惊奇地发现:只要自己一松手,东西就会往下落,于是他就会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看到不同的东西落在地上,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有的会滚走,有的不会,这些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个行为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因为孩子扔东西而发脾气、责怪孩子。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东西,给他自由的空间去探索和尝试。

还有的妈妈会说:“两三岁的孩子就像是有强迫症,总是要按照他的意愿来,比如车要按照他说的摆放,勺子要指定的,并且摆放也要按照他说的来,一旦没有按照他的意愿来,就像是天塌下来一样哭闹。”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建构内心的秩序感,这一个过程常常会表现出家长眼中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但其实这就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

孩子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顺序,每一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求孩子这也别碰,那也别去,从小爱分享、不哭闹,这不仅是强人所难,更是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

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就不会总是误解孩子的“无理”行为,也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一点就炸。

不能接受孩子的反抗

有时候朝孩子发完火,回想起来好像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就是当时孩子没按照我们说的做。心想:“这么小就这么叛逆,长大了还得了”“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跟我废话”。

这个时候我们就和孩子陷入了权利之争,孩子的反抗,激起了我们的控制欲。家长觉得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只会感觉自己被压制,被迫服从。在这种时候,孩子表面上“听话”,其实他内心是委屈的不愿意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反抗,不要总想着去跟孩子争输赢,让孩子妥协,在情绪平和的时候再来和孩子商量,再去处理问题。接受孩子的反抗,其实就是尊重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声音。

抱抱那个“叛逆”的孩子

“叛逆”问题一直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叛逆”时都感到力不从心。但其实,很多叛逆问题的解决,最终也是要回到亲子关系的建立上来。可以说,叛逆的行为更像是孩子的一种另类控诉,他们在潜意识中有着对父母的不满情绪,有着对亲子关系的特殊需求,只是他们用还不够成熟的方式去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其实,叛逆的背后,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没有完全地尊重他的感受,不知道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当你因为那个“叛逆”的孩子而想发脾气时,停下来,抱抱他,你们会收获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可能你只是太累了

这大概是最常见的原因了,工作会有职业倦怠,养孩子同样也会。养育孩子是最无法预知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会做什么,所以你的神经要时刻紧绷着准备着。

也是真的当妈之后,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筋疲力尽。你需要担任无数个角色,除了满足孩子吃饱穿暖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你还得高质量陪伴,陪玩、陪讲故事,甚至还得成为半个“医生”,应对孩子大大小小的疾病。一天下来,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干,但是却感觉自己身体被掏空。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长期缺乏休息,孩子的一些小事就可能让我们炸毛。因为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情绪更容易波动。

虽然我们也看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也知道发脾气不对,可是有时候就是忍不住。其实,这真的不是因为我们脾气暴躁,只是因为太累了。所以,有时候学会放手,适当休息,在不触碰原则性问题的前提下“得过且过”,爱孩子,更要爱自己。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做情绪稳定平和的家长,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力量。家长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情绪稳定情绪家长
哲理漫画
基于飞行员情绪稳定性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师生情绪与高中英语教学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