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析

2021-07-15 02:02郑栋权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红皮阿维平均年龄

郑栋权,王 军,范 婷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作用共同诱发的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发病率高,其中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EP)是银屑病中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类型[1]。红皮病型银屑病以泛发红斑及鳞屑为特征,起病可为渐进,也可急性发病,在其发生前常有典型的银屑病皮损。为系统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现对3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的EP患者进行临床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EP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色,上覆片状或糠秕状鳞屑,皮损面积累计超过全身皮肤90%,且有银屑病临床表现和(或)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银屑病[2]。

1.1.2 病例选择:将2012年10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住院的46人次,36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完整。其中男33例,女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1.8±13.9)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8.3±13.1)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2.9±13.4)岁,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7,P=0.618)。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中青年组23例,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43.6±9.6)岁。老年组13例,男13例,女0例,平均年龄(66.9±4.8)岁。中青年组及老年组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0,P=0.174)。所有患者的病程1月~396月,平均病程(158.2±130.1)个月。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初次发病部位、诱发加重因素、伴发疾病、伴发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1.2.2 治疗药物、剂量及方案: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住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病情评估,先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白芍总苷胶囊”等抗炎药及保湿润肤剂外用治疗,根据病情评估、及医患沟通结果,再给予:方案A:(1)阿维A:成人20~40 mg/d。方案B:(1)+(2)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0.5~1.0 mg/(kg.d)。

1.2.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明显消退,皮损消退面积>80%;有效:仍有部分症状,能够耐受,皮损减轻,皮损消退面积50%~80%;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皮损消退面积<50%。显效例数在总例数中的占比计算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季节

所有患者四季发病比例为:春季(3~5月)9例(25%),夏季(6~8月)11例(30.6%),秋季(9~11月)3例(8.3%),冬季(12~2月)13例(36.1%),见表1。

表1 发病季节 例

2.2 诱因及加重因素

36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22例(63.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为5例,药物诱发者为17例(其中因寻常型银屑病应用中草药治疗后诱发7例,骤然停用糖皮质激素7例,外擦刺激性药膏后诱发3例)。

2.3 伴发疾病、伴发症状及体征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症状,其中9例(25.0%)出现畏寒、发热。21例(58.3%)出现伴发疾病,其中5例高血压病,7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低蛋白血症,2例高尿酸血症,2例单纯疱疹,高脂血症、浅表性胃炎、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败血症、心脏扩大各1例。

2.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验。3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中,血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11.1%);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升高9例(25.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4例(38.9%);C反应蛋白升高23例(63.9%);肝功能示转氨酶异常2例(5.6%);肾功能异常10例(其中血尿酸升高7例,血尿素升高3例);血清白蛋白下降31例(86.1%);

2.5 治疗结果

36例中,显效26例(72.2%),有效8例(22.2%),无效2例(5.6%)。临床有效率为72.2%。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见表2。

治疗方案方案A方案B显效16 10有效无效4 4 1 1有效率(%)76.2 66.7住院(d)19.8±6.7 17.7±6.1

2组治疗方法有效率经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结果P=0.71)。2种治疗方法的住院天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86,P=0.36)。

2.6 不良反应

3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停用白芍总苷胶囊后腹泻症状缓解。1例出现颜面部红肿,停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后症状缓解。36例服用阿维A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及皮肤干燥,指导患者多饮水和局部应用保湿剂,症状缓解;5例患者出现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的15例患者,2例出现血钾降低,经补钾治疗后,复查血钾恢复正常。

3 讨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严重,可与其他各种类型银屑病相互转变,即寻常性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在各种诱发因素作用下转变而成,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同时可伴发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EP治疗困难,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3]。

红皮病型银屑病占银屑病患者总数的1%~2.25%[4],占红皮病患者总数的44.9%,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5]。本研究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1:1,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36.1%。国外最近报道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8~53.7岁[6],与本文的平均发病年龄(51.61岁)符合。本研究中患者银屑病病程长短不等,反复发生,平均病程约13年。

本研究中36例EP患者夏秋季较冬春季发病人数少,这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冬重夏轻的发病特点相符,因感染为EP患者的主要诱因之一,可能与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较夏秋季增加有关[7]。但老年组患者夏秋发病人数较冬春季节多,这与武潇琪等[8]报道的脓疱型银屑病发病季节一致。红皮病型银屑病由诸多诱发因素引起,收住入院的36例患者均由寻常型银屑病演变而来,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合理应用中药及上呼吸道感染是主要诱因,这些均与国内研究报道相符合[9]。

本研究中36例EP患者中9例伴发畏寒、发热,4例出现血白细胞升高,9例出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升高,国内研究有认为EP患者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与全身炎症明显相关[10],Rocha-Pereira等通过研究发现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通过参与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蛋白水解反应,在银屑病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11]。本研究中多数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能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大量脱屑,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有关。此外老年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则更易出现蛋白水平的减低。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及药物有很多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12],维A酸类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是治疗EP的有效药物,近期的研究证明生物制剂对EP也有很好的疗效[13-14]。本研究中36例患者在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白芍总苷胶囊后均加用阿维A治疗,总有效率72.2%,阿维A对于过度增殖的上皮组织具有抗增殖作用,使异常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化等作用,对于改善皮疹,作用明显。仅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予以调脂、控制饮食等对症处理后,在随访中停药后患者血脂均恢复正常。通过本研究数据发现:相对于单独应用阿维A,本研究中对于全身症状显著的15例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1~2周内发热等全身症状控制后,即对激素进行减量,虽不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然而对于控制病情效果显著,但因其可能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如银屑病“反跳”现象等,故目前糖皮质激素并非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首选药物。因此,对EP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仍是阿维A,当患者病变范围广,且全身症状严重时,可选用阿维A+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本研究显示6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反复发生并入院治疗,其中1例反复4次入院治疗,6例中2例复发原因不明,余4例均因自行停用治疗药物而诱发,因此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健康教育亦十分必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正规就医,避免骤然撤减治疗药物,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或成分不明的药物、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至关重要。本文结果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2%,说明经正规治疗后患者病情多能得到控制,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红皮阿维平均年龄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联合阿维A胶囊和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加1万元来娶我吧
邻居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