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交代什么

2021-07-15 20:13徐蓉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交代团圆刻画

徐蓉

对我而言,《小团圆》是一部讓人看了不愉快的小说。

虽然看了不愉快,却也看了有两回,最近为查找文中一句原话,又断续地看了其中一部分。

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完这部小说,我的疑问是,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很容易被人们当作索引或者注释,来解读作者本人。

张爱玲在1975年7月18日写给宋淇的信中,说“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1976年1月25日的信中说“《小团圆》情节复杂,很有戏剧性,full of shocks(处处皆惊),是个爱情故事,不是打笔墨官司的白皮书,里面对胡兰成的憎笑也没像后来那样。”这些通信似乎更可证实了这部小说的是有所本的。

宋淇是真正关心张爱玲的,在他与张爱玲的通信中指出“这是一本thinly veiled(露骨),甚至patent(明摆着的)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你在写作时想把九莉写成一个unconventional(非常规的、非传统的)的女人,这点并没有成功。只有少数读者也许会说她的不快乐的童年使她有这种行为和心理,可是大多数读者不会对她同情的。”

我倒以为,书中的九莉其实是会让读者产生同情的,不论是真有所本或只是小说人物,因为她唯一的错误不过是爱了一个身份不对的人(汉奸)。其他的,九莉其实没有可被指摘之处。

有读者说“藉由《小团圆》看到一个最真实、最扭曲、最自卑、最疏离、最冷酷、最焦虑、最低下、最痴傻、最可悲,亦是最纯挚的张爱玲”。在我看来,九莉的扭曲、自卑、疏离、冷酷,看到最后,都有所因。

所以,这本书,不论写的初衷为何,看到最后,只感觉这本书很大程度写成了九莉的辩白。作为小说,如此创作并非不可,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形成,一个最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

可是,当作为确有其本的故事,特别九莉有着张爱玲的影子时,这样的创作实可堪商。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为了解释一个人,将众多人置于道德上的更低点,这实际上对于众人是不公平的。

作家常以刻画众生和世相为己任。我以为,虚构(实事虚之、众人之相集为一人)是刻画的必要前提。

张爱玲在本书的前言写道,“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迴,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可是,书中的爱情,如果还算有的话,也实在够得上盛九莉所感觉的:南京谚语所谓“糟哚哚,一锅粥”。将这样的一本书看完,读者若还没有对人生、对感情产生暂时的幻灭,那全得佩服读者神经够坚强。

不过,我想了许久,想到最后,自以为或者可以理解张爱玲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许多人认为张爱玲刻薄,我却以为她是老实。虽然不需要交代什么,张爱玲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对一切作了交代。

猜你喜欢
交代团圆刻画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给我个交代
团圆的日子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交代
交代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盗墓者的“交代”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