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栽培管理初探

2021-07-16 06:18刘志远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油棕产油量棕榈油

刘志远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 100069)

引言

油棕是棕榈科油棕属植物,其原产地为非洲热带地区,是一种产油率高的热带木本油棕作物,被誉为世界油王。其产出的棕榈油可作为食用以及轻工业用油,现今已遍布于世界各地。据统计,早在2017年,世界油棕的收获面积便已经达到2.14万hm2,棕榈油总产量约7000万t,平均可产棕榈油4.27t·hm2,而在这2.14万hm2的油棕种植面积中还有部分高产油棕,平均产油量可以达到9t·hm2,是同种植面积中花生产油量的6倍,更是大豆产油量的10倍。由此可见,油棕的产油率之高。此外,每年油棕所产的棕榈油产量可以达到全球主要植物油总产量的35%左右,这也使得油棕成为主要的产油植物。而这其中约有65%的棕榈油产自印度尼西亚。每年印度尼西亚油棕的棕榈油产量之高也使得印度尼西亚棕榈成为全球棕榈油以及植物油生产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使得棕榈油产业以及相关配套的棕榈油加工产业成为该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此外,印度尼西亚每年大量出口棕榈油也使得棕榈油产业成为该国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印度尼西亚宣布暂停新增种植准证,这也意味着印度尼西亚油棕的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相较之前会大幅下降。想要依旧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保持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印度尼西亚油棕单位产量以及降低种植养护成本将成为行业重点突破方向。基于此,简要分析印度尼西亚油棕的种植现状以及栽培过程和场景的病害及虫害,从而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

1 棕榈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油棕树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棕榈科油棕属的高产油类经济作物。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且土壤肥沃的环境,其树形高大,拥有又长又大的羽毛状叶片,是一种典型的非洲热带植物。油棕规模化种植可以为当地带来优美的热带风光,因此在19世纪被作为观赏性植物引种到印度尼西亚[1]。而印度尼西亚将油棕作为经济作物还是在20世纪初。1911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在东部沿岸地区正式开辟油棕种植园,在印度尼西亚境内开始油棕的商业栽培。印度尼西亚油棕产业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与该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有关。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地区,全国境内多以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且拥有丰富的降雨量,同时该国境内拥有广阔的可耕地,这种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使得其能够大规模种植油棕。印度尼西亚经过多年的油棕种植以及油棕的高经济性,也使油棕成为在1970年之后印度尼西亚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作物。这也导致印度尼西亚油棕的种植面积从1986年的60万hm2快速增长至600万hm2,仅在短短20a时间里油棕种植面积便增长了将近10倍[2]。而这600多万hm2的油棕种植面积也让印度尼西亚成功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种植国家以及棕榈油生产国家。此后的10a多时间内印度尼西亚油棕种植面积以及棕榈油产量都在不断增加。据印度尼西亚统计机构的数据可知,在2017年印度尼西亚的油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90万hm2。而印度尼西亚油棕种植面积中有将近70%的种植园位于苏门答腊岛,剩下约30%的种植园则位于加里曼丹岛,其它区域内也分布有零星的油棕种植园。

2 棕榈植物栽培过程

2.1 选购种植材料

现阶段,油棕的种植依旧是以种子供给方式为主。种植过程中所供给的种子以发芽或正在发芽的油棕树种子为主,且种子的种类将直接影响到油棕的最终单位产量以及油棕的产油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选购优质的种植材料。对于油棕种植行业而言,种子订单者往往会在预定时间内进行种子的预订,一般这种情况1a只会发生1次。通常采购产油率高的油棕果实种子,而优质的油棕果实种子往往都来自于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如北苏门答腊岛北区油棕种植园中挑选出的“矮杜拉”,其产量以及收割难度都处于适宜状态,使得该种类的油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且相关人员在挑选油棕果实种子时,需要考虑种子在保存运输以及培育成发芽种子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因此,订购的数量应该控制在200株·hm2和250株·hm2,这样可以确保自然损耗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防止油棕经济效率降低情况的出现。

2.2 种植影响因素

对于油棕而言,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单位产量上。因此,在种植时需要考虑油棕果实种子的种类、发芽率以及种植时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

考虑油棕果实种子的种类时,应选取高经济性的种类,综合考虑其单位产量、产油率以及最终收割时的成本,可以选择北苏门答腊岛北区油棕种植园中挑选出的“矮杜拉”。同时,需要考虑发芽率以及发芽种子的相关情况,选取生长率高的发芽种子[3]。油棕的果实在发芽前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具体操作为工作人员将松散的果实和整个果串用袋子围起来,然后在标准的成熟时期收获。预备栽种的果实种子需要移除其表面的果皮,待结果之后对其进行加热处理,选取适宜的果实种子等待其发芽。油棕的种子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芽,相关人员需要将选取的种子浸泡在杀菌剂溶液中几分钟,以此来预防疾病。将种子放在适宜的环境内经过40d左右的加热;待完成加热过程后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含水量恢复至适宜程度;随后将种子晾干直到过量的表面湿度蒸发,再把种子放回到培育袋中;静置40~50d,种子即可完成发芽。当种子发芽结束时,就可以开始油棕树的种植。此外,还需要注意油棕的生长环境。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4]。因此,油棕的种植园应当位于年平均温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h以上的地区,这种气候条件最适宜油棕生长。此外,年平均温度23℃以上,月平均温22~30℃的月份有7~8个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的区域也能满足油棕的生长条件。因此,印度尼西亚的油棕园基本都位于苏门答腊岛以及加里曼丹岛。

2.3 除草及施肥工作

在油棕生长的环境周围保留一些地被植物对于该区域土壤的遮荫以及防止水土流失都十分有利。但是这些植物生长也需要养分,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油棕产生资源竞争,因此在油棕的生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一些没有经济价值或经济价值低下的植物进行拔除,降低油棕生长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杂草可以分为3个等级,第1个等级的杂草是属于对生态平衡有利的,因此可以不对其进行处理;第2个等级的杂草则是对生态平衡有利,但需要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规模控制在适宜的程度;第3个等级的杂草则是完全无用的杂草,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完全清除。对于杂草的清除一般以1a1次的频率为最佳,可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方式。由机械进行大规模拔除或是大规模喷洒除草剂,再由人工对剩余的小规模杂草进行除草剂喷洒或是运用鹤嘴锄等工具进行拔除。此外,还需要引进特殊的虫类以及病原体对杂草进行生物防治,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的结合清除有毒有害或经济价值低下的杂草。

对于油棕树而言,除了生长环境和油棕种类会对其产油量产生影响之外,营养元素种类和数量也会对产油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油棕生长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施肥。

从表1可知,油棕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镁、钙等营养元素,因此日常生长中所播撒的化肥应该包含这5种元素,且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搭配。此外,油棕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锰、铁、铜、钼、硼等微量元素。只有确保油棕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足量的营养成分,才能保证油棕树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其产油量。

表1 油棕植物所需营养元素表

3 棕榈植物栽培管理工作

油棕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害以及虫害,对油棕的正常生长以及产油量产生影响,因此防治病害以及虫害工作成为了油棕栽培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1 棕榈植物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油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害,如维管萎蔫病、苗疫病、灵芝菌茎腐病等,对于印度尼西亚的油棕植物而言,其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为灵芝菌茎腐病。灵芝菌茎腐病也被称为菌茎腐病,其最严重时可以导致植株损失率高达80%。该病是由灵芝属的真菌感染所致,在天然条件下该属的真菌会形成大量担子孢子的子实体,通过接触油棕的根系对油棕进行感染[5]。一旦油棕感染灵芝菌茎腐病,在2~3a内便会枯死,且该病害无法根治。因此,在印度尼西亚油棕生长过程中,需要加强巡查力度以及加快研制出相关的新型抗生素以降低灵芝菌茎腐病对于油棕的威胁。

3.2 棕榈植物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对于印度尼西亚油棕而言,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虫害,其中主要虫害有老鼠等脊椎类害虫以及白蚁、蚂蚁、蜗牛等无脊椎害虫等。

3.2.1 脊椎类动物对油棕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老鼠是油棕种植中最严重和最顽强的有害生物之一,若不加以防治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如,老鼠在油棕树尚处于苗圃状态时咀嚼幼苗的茎、芽组织等,使油棕树无法正常生长,待油棕树成长之后,老鼠也会啃食已长成和未长成的油棕树果实,而且当油棕树到成熟期后,老鼠还会将油棕树上掉落的油棕果偷偷搬回自己的巢穴之中。这些都会对油棕树的经济价值产生严重影响。为此,相关人员可以引入抓捕各种鼠类的生物,如猫头鹰等,也可以借助特殊的蜂类传播影响鼠类正常繁殖的因子,从生物防治方面控制鼠害。此外,还有各种豪猪、松鼠等脊椎类害虫,这些动物会为了生存而以油棕的树叶或果实为食,对油棕造成一定影响。对于这种虫害,相关人员可以定期巡逻以降低其对于油棕的损害。

3.2.2 无脊椎类动物对油棕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油棕所遭受的无脊椎害虫主要是白蚁以及二牛犀甲等。白蚁对油棕的危害主要是对小型的油棕产生危害。在印度尼西亚,白蚁主要会对在泥煤土壤上种植的棕榈树产生危害,无论是什么种类什么树龄的棕榈树都会遭受损失。有些白蚁会攻击幼小棕榈树的根、茎、叶子;在年幼棕榈树上,有些白蚁钻进茎里和叶腋里,最终到达分生组织;也能从叶尖向下攻击,这种破坏伴随着分裂组织的细菌腐败,最终导致棕榈树死亡。二牛犀甲对于油棕的损害最主要是其以油棕树的树叶以及果实为食,在印度尼西亚每年因为二牛犀甲吃掉的油棕树的树叶以及果实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亿美元。对于这些无脊椎类动物,相关人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物理防治是利用智能传感器以及新生物技术提取诱捕剂来提升诱捕效率,从而对其进行物理灭杀,而对于蚂蚁、白蚁这种小型无脊椎动物而言,除了增加物理诱捕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引入这些动物的天敌,如特殊的蜂类、鸟类等,实行生物防治,消除其对油棕树的影响,提升经济效益。

4 总结

油棕树因其欣赏价值而被各国引入种植,后又因为其高产油率而使得其经济效益激增。印度尼西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世界上油棕树种植面积最大、棕榈油产量最高的国家,也因油棕的高经济性使得油棕产业成为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支柱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可以从油棕植物的选种环节、栽种环境以及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病虫害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油棕树果实以及棕榈油的单位产量,以此来提升油棕行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油棕产油量棕榈油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马来西亚一年多来首次提高毛棕榈油出口税
7月油棕市场监测分析
泰国油棕果市价连跌2个月
中、印棕榈油需求量下降影响印尼棕榈油业的发展
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于2月底下降了1.5%
中国境外援建油棕引种试种取得初步成功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产油量的影响
热科院油棕育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可望大规模种植油棕组培苗
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印尼油棕下游业投资2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