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乡村共享妈妈的艺术课

2021-07-16 02:17
女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毛虫村庄艺术

TA 是谁

湖南镇安县大元社艺术交流中心创办人。

晴朗的夏夜里,大元村里安寧而祥和,夏虫在低吟,抬头看得见萤火虫和满天繁星。周燕和村里的七八个孩子一起点燃了篝火,大家围坐在一起,丈夫刘休弹起了吉他,孩子们的歌声飘了起来:

在繁丽的天空中

有一只马

马好像在喝茶

旁边

有一颗星球

是木星

那里非常美丽

那就是独角兽

每天晚上

在天空中飞翔

……

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秀秀写的诗。秀秀是这群孩子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在镇里上初中,她来到“大元社”的第一天,也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她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银河,写下了这首《天空中飞行的马》,后来被周燕的朋友谱成了曲子。

夜空下围着篝火唱歌,这样温馨的场景是大元社的日常。

她衣服上沾满了苍耳球球,趿拉着鞋,手里拿着网兜,站在树下像个孩子王

湖南宁远县大元村,位于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九嶷山的北麓。翠绿的山脚下,一片片白墙青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土地被精细地耕耘过,从山上引下来的一渠水穿过村子汩汩流着,村里很安静,偶尔听得见一两声狗吠。周燕的大元社在村子最深处,2016年周燕和丈夫刘休成立“宁远县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修建了一栋两层小楼,无偿为村里的孩子提供艺术教育。

我们第一次到访,正是南方柿子成熟的季节,夕阳下,一个个红彤彤的柿子招摇地挂在枝头。周燕头发随意地扎了个马尾,衣服上沾满了苍耳球球,趿拉着鞋,手里拿着网兜,站在树下像个孩子王,指挥着树上的3个光脚丫子的大孩子摘柿子,身边围着四五个三四岁的孩子,个个手上脸上沾满了柿子汁。

这是周燕来到大元村的第5个年头,她早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有些孩子喜欢弹琴,有些喜欢植物……还有些啥也不干,他来只是享受这个环境和爱的

周燕的家在湖南洞庭湖边的一个村里,高中毕业她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大学里她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回村,看看艺术能为乡村做点什么。

大元村是周燕丈夫刘休的家乡,2015年她跟随丈夫来大元村给公公过生日时,被这个小村庄深深吸引。这里有99户人家,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到广东、云南等地打工,孩子留给了老人。

孩子们亲切地拥抱周燕,滔滔不绝地讲村里的生活。从孩子们的眼神里,周燕看到了他们对陪伴的渴望,于是,她和丈夫决定留下来。

“我们就说忘掉我们是做艺术的,我们只是乡村里面走出去的(村民)。”周燕说。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周燕这个“外来媳妇”彻底把自己变成了大元村人,开始把一些在大城市里已不鲜见的课程理念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里。她说:“有些孩子喜欢弹琴,有些孩子喜欢画画,有些喜欢植物,有些喜欢器物……有些啥也不干,就只是过来享受这个环境和爱的。”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帮厨,也一起上桌吃饭。孩子们以大元社为家,周燕和另一位常驻老师芸芸就是他们的“共享妈妈”。

她的诗里有毛毛虫,画里有毛毛虫,做的艺术装置里也有毛毛虫,漫天遍野,扑面而来

女孩曦曦(化名),不被父母重视导致她一度很自闭。曦曦不爱和人聊天,周燕就鼓励她用作品去表达自己。她害怕毛毛虫,她的诗里有毛毛虫,画里有毛毛虫,做的艺术装置里也有毛毛虫,漫天遍野,扑面而来。

曦曦设计了一个毛毛虫的巢穴,在周燕的组织下,曦曦和工人们一起用竹竿和松树枝把纸上的设计变成了供孩子们玩耍的毛毛虫的家。弯腰在蜿蜒的洞穴里钻来钻去,最终冲出洞口见到阳光的瞬间,压抑感一扫而光。

“在一次爬山中,她告诉我,‘阿姨,我现在终于觉得我的世界有阳光了。以前一直觉得我自己就住在一个盒子里头,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周燕说。

曦曦后来选择去职业高中学习服装设计,周燕相信她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她说:“哪怕她去做一个工厂女工,也是一个很有艺术感且手工能力强的女孩,一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工。”

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在需求,根据各自特点去引导创作,是周燕艺术教育的“法宝”。

芳芳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用语言暴力对待她,她也以同样的暴力对待同龄的伙伴。大元社有33个孩子,芳芳和其中27个孩子吵过架,她不会用吵架之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她很有艺术感受力,一起去爬山,户外野餐时,她能用水果、采摘来的野花、树叶把野餐垫布置得如同高级酒会。

周燕讓芳芳多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她的作品更多地引向人。芳芳用树根做人,用稻草做人,泥巴捏的也是人,许许多多的人被稻草缠绕,像极了她自己在语言暴力的环境里无法脱身。

艺术替代怒喊,成为另一种宣泄出口。

松果、泥巴、树叶、苔藓……村子里随手可及的素材都会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作品

周燕会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感受,然后自由地去表达,松果、泥巴、树叶、苔藓……村子里随手可及的素材都会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作品。秀秀对山里的东西非常熟悉,她到山上采集三十多种植物,画下了十米长卷《三界峰草本植物志》;旺仔创作了《山火》,呈现山林火灾之后烧黑的树枝和红得像火的土地;小挺用树枝、废弃的电子产品创作了《家园》,表达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东西,像空气一样的,一直在他们的世界中,一棵树怎么样在风里面起舞,一个蝴蝶怎么样去飞、停在花上面翅膀怎么张开,蜻蜓怎么点水,螃蟹怎么爬……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艺术的工具,他们有一个东西输出来了而已。”周燕说。

小小的大元社吸引了越来越多外界的关注。

2020年8月,大元社举办了 “乡村青少年艺术节”,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年度公益特展“家园”巡回展第二站放在了大元村。

2020年大元社组织了夏令营,来自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学生来大元社游学,大元社得到民社部门支持,并成为省级儿童之家。

在大元村乃至整个宁远县,一些改变正在发生。

村民、政府和企业一起合力修建了露天的知青森林剧场,让村里的老人孩子有了公共活动空间,村里的几处空置房也变成了村庄的公共食堂、露天剧场、公共宿舍。

大元社和中国美院的景观设计师一起做了整个村庄的景观规划,利用三界峰本来就有的芭蕉树、枫树、方竹做景观,孩子们还把自己的生活、村庄的故事和大元社的故事做成整个村庄的墙绘设计规划。

周燕形容自己像新时代的乡贤,受乡村文化的滋养长大,外出求学后归来,扎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土壤里,用数十年,甚至一辈子,为乡村的振兴努力。

“我们想通过艺术创造联结、激活村落的活力与公共性,继而改变一个村庄的品质,改变一个小镇,影响一个县城……以小见大,进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品质。”周燕说。

猜你喜欢
毛毛虫村庄艺术
初 春
彩色毛毛虫
可爱的毛毛虫
纸的艺术
村庄在哪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毛毛虫中的异类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