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构建

2021-07-17 19:44王星辉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倡议定位一带一路

王星辉

〔摘要〕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建设物畅其流、集约高效的物流大通道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现实诉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发展诉求,其次分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基础和瓶颈,然后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定位、目标和原则,最后落地实施层面,提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关键词〕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定位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1)03-0066-09

一、问题的提出

大连自贸片区是辽宁自贸区的主体区域,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是引领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和国际联运的重要枢纽[1]。“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连自贸片区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大连自贸片区需要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打造更高层面的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构建物流大通道成为了重要发力点。物流大通道是依托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的物资流动走廊,其发展程度可以衡量区域对外的可达性水平,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背景下,构建物流大通道有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强有力的保障[2]。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现实诉求愈发迫切,依托区位、政策和产业等优势构建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物流大通道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为资源高效配置、交通物流融合、投资贸易便利、监管便捷高效、辐射作用突出的大连自贸片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3]。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国际互联互通的深入推进,构建物流大通道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形成热潮,一部分学者从战略选择、政策解读的视角研究如何构建物流大通道。汪鸣[4]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共同致力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格局与发展要求的角度,提出了物流体系的建设要求,以及国内物流大通道和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思路。辛曼玉[5]从目的和任务两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解读,着重分析了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物流大通道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相应建议。陈文玲和梅冠群[6]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整个物流体系进行了前瞻性设计,并从物流通道、物流节点和物流业态三个方面进行了物流体系设计。其中,重点指出建设高效便捷的物流大通道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国内物流大通道和国际物流大通道整体架构。魏永存等[7]强调了构建物流大通道对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指出要着力从通道网络、通道节点、运输组织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推进物流大通道的建设。

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从物流大通道构建措施与做法的视角进行研究。王伟娜和陈森[8]对以重庆为核心节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进行了研究,侧重分析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必要性、总体架构和经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以重庆为核心节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于提升西部地区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姚言伟[9]针对重庆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基于重庆内陆地区的特征明确其系统结构和基本构建内容,其次根据重庆物流需求和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提出重庆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方法并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对策建议。Lin[10]针对东盟与中国广东之间国际贸易的主要物流通道进行了研究,收集并分析了东盟与中国广东之间的贸易数据,比较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情况,并建议进一步提升运输工具的发展水平,为双边贸易提供更优质的物流通道。近年来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货运物流的重要性,积极规划并构建物流大通道,并推出相应的措施和做法保障物流大通道的发展,林坦[11-12]针对欧盟物流大通道和美国物流大通道的发展历程、规划布局、主要措施与做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为中国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另外一部分学者是从通道影响因素、演化机制、发展模式、通道配置和评价等视角研究物流大通道建设问题。王武岗[13]指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主要影响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是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前提条件,物流节点是其重要支撑,经济规模是其发展动力。徐榕行[1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物流大通道的演化机制,指出物流大通道的功能和形态发展是一个环境与系统相适应的过程。Fraser和Notteboom[15]指出物流大通道是连接港口与内陆腹地物资流动的重要纽带,并运用資源和能力评估模型对南非三个海港运输通道的吸引力进行了战略评估,确定了每个通道的主要优势、劣势和利益相关者认为每个通道的吸引力程度。胡天勇[16]对物流大通道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根据经济实力、市场供需和位置环境等多种因素,提出在不同条件下物流大通道的发展模式,为加速构建中国物流大通道奠定基础。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关于构建物流大通道实施策略、实施计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较少,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层面的成体系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一方面解决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问题,明确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发展定位,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解决实施层面的策略计划问题,明确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实施策略,提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计划。

二、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需求分析

(一)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发展模式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中国物流业也进入了发展新常态,近年来物流业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总成交额增长速度也在减慢,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7]。要想把握经济新常态工作的主动权,迎接物流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就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18]。物流大通道是战略性的经济走廊,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有效动能,能够优化物流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优质产能的同步提升,有效服务区域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物流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从而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是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举措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議推动中国长期的海向开放转向海陆双向开放,同时在自贸区等战略的推动下,对外开放内涵更加丰富,对外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全球治理水平逐渐提高。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开启辽宁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全面开放、推动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大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在《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三核三区、两廊两沿、七港七路、双园双融、一网一桥”建设中均占据核心地位。2019年大连发布《大连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提出了在基础设施联通、国际产能与科技合作、贸易升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方面发力,届时区域之间的物流量将会进一步增大,物流市场需求旺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大连需要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有助于提升跨区域物资交换水平,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通道沿线政府间合作,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一盘棋”的发展效能,整体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大连连接东北亚经济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枢纽作用,从而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三)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是东北地区及大连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在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东北地区更多支持,通过利好政策举措,设立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专项,推进创新转型。其中,重点要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出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构建和升级物流大通道、能源大通道等为支撑,重点发展自由贸易,培育合作机制。大连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既是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自贸片区是东北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出海口,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构建物流大通道有助于开辟物流运输、对外贸易的新路径,带动新的出口产业和培育新的产品,加快大连自贸片区各项发展任务的建设进程,促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和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四)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是发挥自贸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的要求

2017年《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涵盖大连片区、沈阳片区和营口片区三个片区,实施范围为119.89平方公里。辽宁自贸区自实施以来,紧紧围绕东北振兴这一国家赋予辽宁自贸区的特色,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连自贸片区作为辽宁自贸区的开放龙头,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和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面临东北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大连自贸片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在东北地区对外通道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有助于加强大连跨区域物资交换能力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优秀物流企业品牌文化和竞争力,提升大连自贸片区在金融、信息和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大连自贸片区营造优良的开放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环境,从而进一步发挥大连自贸片区交通枢纽的龙头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构建起立足东北地区及东北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五)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是提升综合运输整体效能的重要手段

交通运输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中国已经进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入的重要时期,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9]。作为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沿江港口更是面临加快转型升级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另外,物流业是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长期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物流大通道是依托综合交通体系承载大量物资流动的动脉,能够有效提升综合运输整体效能,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成为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消除瓶颈制约的重要发展方向。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提供规范的物流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从设施供给为主向建设与服务并重转变,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经济活力,促进整个行业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能够稳步增进综合运输整体效能和物流综合支撑能力,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要素高效联通,减少国家间、地区间货物流通的程序,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三、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基础及瓶颈

(一)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基础

⒈ 大连自贸片区区位优势显著

大连自贸片区位于大连金普新区,包括大连开发区和保税区两个区块,共计59.96平方公里,是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大的片区。其中,大连保税区位于大连自贸片区的核心地带,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管理于一身,是目前东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综合经济区。大连自贸片区处于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对内是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可连接大连—哈尔滨的运输通道和东北东部铁路,从而有效对接和联通东北地区;对外是东北亚国际航线的要冲,可以通过海上航线连接至国际主干线,辐射范围涵盖东北亚区域,是东北亚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2020年“大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位列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其规划范围的大窑湾港区和北良港区全部位于大连自贸片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运输体系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⒉ 大连自贸片区外向型经济发达

近年来,大连自贸片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且成效明显,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大连是东北地区发展的开放高地,大連自贸片区便是这块开放高地上走在最前沿的“探路者”,大连不断提升对外经济开放水平,这也为大连自贸片区发展按下“快进键”。大连自贸片区着力打造国际化、法制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保税船供油新模式”“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先进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2019年初大连自贸片区正式启动“保税混油、离岸直供”业务,保税混油业务辐射日本、韩国和远东地区,打通了从原料进口到成品燃油供船的全链条流程,极大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和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根据权威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结果,2019年大连自贸片区在全国第三批7个自贸区21个片区中率先完成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在制度创新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贸易便利化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⒊ 大连自贸片区产业基础雄厚

大连自贸片区具有雄厚的航运物流产业基础,是优势集聚的现代产业基地。近年来,大连主动对接辽宁战略层面的新兴产业和关系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连自贸片区也在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港航物流、航运服务、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落地。与此同时,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也在加速聚集,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助力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截至2020年上半年,大连自贸片区累计新注册企业25 686家,注册资本3 400亿元;新注册外资企业334家,注册资本93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 077亿元,占大连1/200面积的大连自贸片区,集聚了全市1/9的企业和1/6的外资企业,实现了全市1/3的进出口总额,对城市经济贡献率效果显著且不断攀升[20]。

⒋ 大连自贸片区物流规模不断壮大

2016年大连保税区(物流园区)入选了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成为大连物流技术手段最先进、企业运作最规范的现代物流业先导区,形成改革创新和先进示范的高地,更好地推动大连“四个中心”建设,同时在物流、贸易方面为东北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拉动和扩散效用,有助于辽宁以及东北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大连自贸片区的物流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物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物流网络体系不断优化,科技、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大连自贸片区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为核心,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港口、航运、运输和代理等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业务特点鲜明的口岸物流体系和保税物流体系。大连自贸片区建设了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油品物流和粮食物流等多个物流园区,以及全国最大口岸冷链物流中心。大连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承载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每年大连70%以上(近3亿吨)的港口货运总量、90%以上的国际物流、东北地区95%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在大连自贸片区中的保税区产生[21]。

(二)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瓶颈

⒈ 国际政治因素不稳定

当前日韩、东盟和欧盟等都是大连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受政治因素影响,给大连自贸片区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关系因历史遗留问题不稳定,中国与韩国之间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和韩国之间关系的影响。这些关系的变化将会造成效益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连自贸片区的平稳运行。

⒉ 政策制度不健全

大连自贸片区于2017年正式挂牌,运行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遇到很多管理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些管理模式滞后、决策流程缓慢、协调力度下降、诸多功能逐渐弱化等问题。另外,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消费能力不足,政策也普遍较为保守,整体缺乏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大连自贸片区的快速发展。大连自贸片区与周边区域的同质化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尤其是与大连较近的青岛自贸区的竞争十分激烈,因而大连自贸片区想要迎接更多的挑战,未来还需进一步摸索适合的一套政策体系。

⒊ 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一直以来,东北三省因自然资源充足多以出口为主,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进一步增加了贸易的便利性,使得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进一步不平衡,资源输出更加严重,亟需培养新的出口产业。当前大连出口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和成品油、船舶等资源性大宗商品支撑,一般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相比先进地区支撑不足,新的出口产业和产品培育相对缓慢,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⒋ 基础设施不完善

大连在辽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起到核心枢纽作用,但是仍存在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整体上看,大连自贸片区基础设施还处于粗放式发展水平,表现为一些仓储企业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或者市场把握不准,仓库仍以静态储备、保管储存为主,单一功能無法对接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发展需求。还有一些物流园区存在重复、盲目的建设问题,导致较高的仓库空置率,更有一些医药快递物流等重要特殊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连自贸片区枢纽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物流服务集约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都亟需系统规划,基础设施亟需提档升级。

四、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定位、目标和原则

(一)定位

第一,物流大通道是促进辽宁自贸区创新发展的“新载体”。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利用自贸区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和要素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大连自贸片区向自由贸易港过渡,充分发挥“新载体”的创新发展功能。

第二,物流大通道是带动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港口、园区基础设施服务引领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保障东北地区的物流运输,促进产业从重工业、高能耗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港航物流、现代服务业转变,是带动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第三,物流大通道是加快区域开放合作的“新优势”。充分发挥海港、铁路等交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对接东北亚交通枢纽,拓展海向、陆向腹地,积极融入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推动内外统筹,扩大开放合作,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是加快区域开放合作的“新优势”。

(二)目标

第一,到2025年,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初步建成。公用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通道枢纽布局规划完成,多式联运便捷高效,运输能力得到提升。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物流成本有效降低,整体发展质量得到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占大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成为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以及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第二,到2035年,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全面建成。公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道枢纽布局更加合理,多式联运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港航物流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际商贸产业集群等进一步集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原则

第一,口岸引领,全面推进。以增强大连港口、物流服务能力为引领,全面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第二,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为根本遵循,创新体制机制、政策、商业模式,优化市场环境,鼓励物流、金融等领域新业态的发展。把握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提升物流大通道开放发展水平。

第三,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改变“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形成“大、聚、强”的新发展格局。

第四,协调衔接,绿色发展。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和网络化水平,增强交通、产业、城市的协同融合和良性互动。

五、构建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建议

(一)实施策略

⒈ 依托铁路和内陆港拓展内陆腹地

第一,打造“通道经济”。依托大连—哈尔滨的铁路、东北东部的铁路网络和国际海铁联运通道,推动大连自贸片区与东北地区、东北亚、欧洲互联互通,有效串联产业供应链上下游需求,形成产业聚集和贸易互补,带动产业的沿线布局,推动形成“通道经济”。

第二,构建“枢纽经济”。充分发挥枢纽和口岸作用,与内陆口岸一体化联动发展,合理分析、科学拓展内陆港布局,逐步将物流基地拓展至国内其他地区。同时加快向国际内陆港的布局发展,将大连自贸片区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贸易聚集区,以“枢纽经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⒉ 依托航线优势开拓海向腹地

第一,积极拓展面向欧洲、东南亚的航线网络。以集装箱班轮航线为重点,优化并加密近洋航班密度,积极开辟远洋航线。同时创新保税港区的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争取在保税港区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内外贸同港运作试点、增强保税港区中转功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第二,依靠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利好政策,优化并加密既有的航线,积极参与物流大通道沿线的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强化重点面向日韩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日韩精品在大连”为目标继续深耕日韩,建设日韩商品集散中心和分拨基地。与大连海关、辽宁港口集团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中日韩自贸区”框架下的跨境贸易便利化研究,探索制定与日韩重点港口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打造日韩精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⒊ 加强与国内沿海港口的合作,拓展纵向沿海通道

第一,以国内主要自由贸易港为重点学习对象,尝试构建高效集约的沿海通道。以既有合作方案为根本遵循,重点推进与上海港的合作,建立区域港口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辽宁自贸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与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合作,吸引东南沿海地区的货物通过物流大通道实现国际中转。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重点关注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诉求,最终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第二,根据物流量与货种结构,积极发展大连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合作,建设服务于沿海运输与海陆联运的物流链网体系。同时,积极向沿海城市所辐射的内地延伸,通过大连与东南沿海港口的物流合作,推动东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⒋ 促進多式联运发展

第一,促进多式联运发展。以大连为枢纽节点,构建以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为核心的连接亚欧市场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一是加强多式联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先进装备的投入力度,提高多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衔接水平,培育多式联运主体,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发展区域铁路与大连机场的接驳服务,创新空铁联运模式。二是完善多式联运协调机制,建立大连与重要物流联系节点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通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等多式联运通道,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

第二,推进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工程建设。加快探索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设备技术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规范、作用流程的全方位对接方式,研究推动统一单据、货票、流程及“铁路、海运、装卸一票制”操作模式。

第三,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立足现有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及分拨配送体系,重点完善区域分拨、城乡配送、电商快递等配送体系建设,强化大连自贸片区物流大通道的物流中心功能。推动大连物流业由货物的仓储、装卸、集散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配置交易、结算、调度等各种物流要素,使大连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物流要素配置中心。

(二)实施步骤

为达到战略发展目标,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需要划分为聚合式加速发展与扩张式跨越发展两个阶段,分步进行。

第一阶段:聚合式加速发展阶段(2021—2025年)。通过资源滚动开发和强化资本运作两大发展核心,实现大连自贸片区资源和市场的聚合式发展。在业务方面,又好又快推进物流大通道开发建设任务,加强战略联盟、合资合作,利用资源开发、资本运作手段实现物流大通道开发建设与大连自贸片区管理的协调发展,同时开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航运服务等业务,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等产业稳步招商,增强业务发展基础和产业集聚水平。在管理方面,完善组织结构,设立结构合理的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公司运行效率;根据业务的发展设立子公司,促进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第二阶段:扩张式跨越发展阶段(2026—2035年)。通过大连自贸片区开发物流体系、资本运作、资产运营的循环提升途径,实现业务的扩张式跨越发展。在业务方面,实现业务板块之间的支撑、促进、协同,有效利用已建成的港口资源,积极拓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航运服务业务空间,向价值链高端、增值能力强劲的业务环节延伸,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增强业务收益率。在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整体管理能力达到同行业中上游水平,树立良好的行业声誉,打造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实现示范引领作用。

(三)实施计划

第一,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推动物流大通道建设。东西方向通过“辽满欧”通道,加强海铁联运,形成辽宁—俄罗斯—欧洲的陆路运输通道;南北方向通过与南部沿海港口和长江沿线的深度合作,串联东部、南部沿海省份、长江区域、东北亚和东盟经济圈,形成辽宁—中国东部及东北亚—中国南部并辐射大西南和东盟的海运通道。贯彻“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欧班列的健康发展。做好物流大通道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第二,积极构建丰富的多式联运体系,研究“辽宁—新疆—欧洲”通道运营方案。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支持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在多式联运单证统一、数据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中俄集装箱物流园区等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实现货物运输各种方式间的“无缝衔接”。大力推广集装化运输,支持企业加快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机具等升级改造,提升接驳、转运效率。鼓励铁路、港口、航运等企业全面加强合资合作,进一步引导“海箱上路、铁箱下水”。制定重点货运通道铁路往返运力利用方案。

第三,加强公共信息交换共享。推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政企数据融合,引导多方信息平台集聚化发展,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促进铁路、港口、航运和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合作,推行业务单证电子化,消除“信息孤岛”。推进物流信息标准统一建设,提供基础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加强与上海的对口合作。探索自由港建设对物流供应链发展的需求,促进大连物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继续推进大连物流业与上海企业间的合作,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果。按照《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支持大连自贸片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资源、平台和信息共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两地保税区在港口业务、特殊监管区运作、汽车产业等方面合作。加强两地港航合作,共建物流网络,搭建长三角和辽宁沿海城市间物流通道。推进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协作及互联互通,引导两地现代航运服务企业拓展航线。共同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交流与功能建设。

(四)保障措施

第一,组织保障。建立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大连市政府带头,下辖发改委、交通局、工信委、商务局、财政局、税务部门、金融机构、口岸局、人社局等相关的市直部门,审议推动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政策、规划布局、重大工程和工作安排等。

第二,体制机制保障。根据物流大通道实际建设和推进情况的需要,构建通道沿线跨地区的联动合作机制,协调通道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掌握并把控正确的舆论动态,重点宣传物流大通道建设政策、经济、交通优势,从而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第三,资金保障。鼓励、引导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物流大通道建设,形成政府引领、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投入模式。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相关的金融机构提高对大通道建设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并释放大连金普新区的政策利好,探索多元化的企业跨境融资方式。可以设立物流大通道建设的专项投资基金,加快引导长期资本向商贸物流业流转。

第四,人才保障。制定严格的从业标准,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在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强化从业人员沟通交流能力,鼓励从业人员到国内典范企业和国外先进物流企业进行学习。优化人才引进体系,鼓励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联运技术研发人才等,同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出台吸引高层次、高技能的物流人才的配套政策。

第五,政策保障。依据物流发展和物流大通道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新规则实施,加快物流各环节监管方式改革,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提升口岸工作效率,推动物流标准化制定进程,从而促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薇娜,张平.大连构建东北亚开放高地的思路指引与方案供给——基于环渤海五市的比较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4):90-96,封三.

[2]  朱鸿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结构与误区廓清[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6):3-11.

[3]  徐长香,刘亚娟.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大连服务业快速发展[J].中国商论,2016,(4):127-128.

[4]  汪鸣.国家三大战略与物流业发展机遇[J].中国流通经济,2015,(7):5-9.

[5]  辛曼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90-92.

[6]  陈文玲,梅冠群.“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方案[J].经济纵横,2016,(10):19-26.

[7]  魏永存,李偉,谭小平,等.建设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走廊——解读《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J].中国公路,2017,(6):14-19.

[8]  王伟娜,陈森.以重庆为核心节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前景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17,20.

[9]  姚言伟.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2-86.

[10]  Lin, Z.G. Research on Logistics Channels Between ASEAN and Guangdong China[J]. Academic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20,2(3):1-5.

[11]  林坦.美国物流大通道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推进政策[J].港口经济,2015,(4):35-38.

[12]  林坦.欧美国家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的经验和借鉴[J].综合运输,2015,(4):64-67,74.

[13]  王武岗.物流通道的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4):7-8.

[14]  徐榕行.物流通道系统构成与演化过程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7-80.

[15]  Fraser, D.,Notteboom, T.A Strategic Appraisal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Seaport-Based Transport Corridors: The Southern African Case[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4,35(4):53-68.

[16]  胡天勇.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与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9):48-49.

[17]  张璇.经济新常态下物流发展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7,(8):338,340.

[18]  闫坤,于树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7,(2):66-72.

[19]  申爱萍.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J].人民交通,2017,(11):53-55.

[20]  大连自贸片区深耕日韩,探索建设特色自由贸易港[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20/09-01/9279220.shtml,2020-09-01.

[21]  大连自贸片区借国际货代年会展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新机遇[EB/OL].http://www.ln.gov.cn/ywdt/qsgd/dls/202011/t20201103_3999769.html,2020-11-03.

On Constructing Logistics Channel of Dalian Free Trade Zone

WANG Xing-hui

(College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of the of domestic large cycle as the main body and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ual cycle, construction the unobstructed,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logistics channel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node of the  “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lead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the realistic demand for Dalian Free Trade Zone to build a trade and logistics channel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Firstly,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eman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and logistics channel of Dalian Free Trade Zone. Secondly, it analyses the basis and bottlene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channel in Dalian Free Trade Zone, and then clarifies the positioning,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channel from the top level design. Finally,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corresponding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trade and logistics channel of Dalian Free Trade Zone,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e and logistics channel of Dalian Free Trade Zone.

Key words:Dalian Free Trade Zone; logistics channel;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positioning

(責任编辑:尚培培)

猜你喜欢
倡议定位一带一路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