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服务APP发展方向剖析

2021-07-17 22:43张可茵陈娟娟史刘念赵治球黄志杰
消费电子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交流电

张可茵 陈娟娟 史刘念 赵治球 黄志杰

【关键词】留学服务APP;跨文化适应;“交流电”APP

随着全球化加深、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及国内升学压力增加,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从2010年的28.47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66.21万人,复合增速为11.1%。人民网于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1]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顾虑正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

一、中国留学生留学顾虑的转变

在自留学盛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语言能力是中国留学生的一大顾虑,因为语言能力的强弱不仅决定着是否可以出国,还直接关系到出国后的学业成绩、社会交往等方面。而中国留学生对于提升语言能力的需求,也大大推动了我国留学语言培训市场的发展。

然而近些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国际化教育不断进步,在中国留学生眼里,语言能力的提升降为低级需求,而高级需求——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提升被渐渐“诱导”出来。

跨文化适应能力,即正视文化差异与陌生感、正视群体间的态度举止、正视伴随的压力体验。学者阎琨从跨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和挑战。他指出,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经历都伴随着紧张、慌乱、疑惑和不确定。边缘化心态笼罩着中国留学生,他们普遍没有确定的文化归属感,而是在中国文化根基和西方思想之间徘徊。[2]

本文于2020年4月发布以中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33份。其中,当问及“您存在以下哪些方面的留学顾虑”时,“安全问题”及“费用”以相同的比例(76.54%)成为第一大顾虑,而“文化差异”(66.67%)超过“语言能力”(54.32%)成为第二大顾虑。此外,82.7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花时间了解文化差异,以更好地应对留学过程中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挑战。

二、留学服务APP发展现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人们的教育需求日趋多元化,追求更公平、更有质量的现代教育。[3]而随着媒体、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畅通,留学者出国留学的观念趋于理性化,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留学服务首要考虑的已不仅仅是价格因素,更看重的是服务质量和价值。[4]

由此可见,留学服务APP更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正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所經历的文化震荡,赋予其处理跨文化适应问题中关键的内在能力。但就这点来说,现有的留学服务APP情况不甚乐观。

本文仔细分析十多种现有的留学服务APP的业务特点、核心优势后发现,聚焦于语言培训的APP在数量上占比相当大,整体呈现重语言、轻文化的特点(见表1)。其中,虽然社交类APP如Hello Talk等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真实的外语交流环境,但由于大多来源于国外,因此,对中文母语者而言,存在进入门槛较高、平台监管不力导致鱼龙混杂等问题。

三、个案研究

中国留学生的顾虑逐渐从“语言能力”向“文化差异”转变,而现有的留学服务APP重语言、轻文化,这便形成了鲜明的供需矛盾。王宁指出,相比于问卷调查中对于样本的特征与总体特征的一致性问题的探求,个案研究更加关注样本的“类型代表性”,关注个案研究结论的可外推性。[5]据此,本文选择“交流电”APP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一)交流电App基本情况

交流电APP主张为英语学习者打造一个基于连麦对话的、安全舒适的知识分享社区,多项功能触及跨文化适应的核心。

自2019年5月上架后,交流电APP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瞩目。本文从各大应用商店中提取用户对于交流电APP的评论,并制作出高频词图(见图1)。显而易见,用户评论多出现“英语”“口语”“交流”“学习”“免费”“大佬”等词汇,这在反映出APP主要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出用户对于APP的认可,展现APP的良好口碑。

(二)交流电APP特色分析

自上架至今,交流电APP历经数十次版本更新,功能得以不断完善,直至目前,交流电APP已然发展出成熟的五大功能:语音连麦、社群小组、知识圆桌、惊喜派对及话题打卡。五大功能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改善用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来提升用户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下文将做出详细分析。

1、创设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

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交流”二字,当一种文化的成员发出的信息被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所接收,跨文化交流便产生了。进一步来说,跨文化交流包括那些来自文化概念和符号系统完全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互动,这种不同足以导致整个沟通活动发生改变。

当中国留学生进入他国的文化语境时,大多数熟悉的文化符号不复存在,这自然会引发他们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在一方面,他们无法理解、控制或预测他人的行为,在另一方面,他们因无法获得稳妥的文化身份而陷入混乱。这些因素都将导致他们难于开口、羞于开口,进而退出他国的社会交往,把自己框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限制了他们的文化调适和语言提高。因此,重视中国留学生在国内的外语口语练习,提供其在真实情境下说英语的机会,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而交流电APP的核心功能“语音连麦”正切合这一需要。在一方面,该功能致力于创设原始英语话语情境,且该话语情境多贴近用户生活经历,让用户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另一方面,该功能注重帮助用户克服紧张、怕出错的心理,使其真正感到轻松和愉快,产生自信,从而继续努力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另外,交流电APP创始人徐天牧还提到,相比于文字等形式,语音更有能力促进不同看法的碰撞,因其具有明显的不可预知性与实时性。因此,总体而言,交流电APP的“语音连麦”功能通过创设足够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2、编织英语学习社交网络

学者斯皮兹伯格以最不加修饰的方式指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就是“在特定环境中恰当而有效的行为”。[6]这便直接揭示了跨文化交流的社交属性。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留学生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源于熟悉的标志和符号的缺失。而这些标志和符号正包括了他们适应日常生活的各种方式。想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跨文化交流者,必须能够分析处境并选择恰当的行为模式。

与东道主文化的直接接触会使跨文化交流更加成功。有些研究者强调了直接接触的重要性:“虽然可以从预先的文化研究中了解另一种文化,但更多的实践知识却来自另一种文化的成员的日常谈话。”[7]

交流电APP的“社群小组”功能,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为跨文化交流的长久发生创造可能。该功能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联结在一起,鼓励他们共同探索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久而久之,对作为中国留学生的用户来说,与东道主成功交流、与东道主成为好朋友,便不再是难以完成的社交任务。

3、培養英语逻辑思维能力

气氛活跃、形式多样是较多海外课堂的特点,其中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以美国为例,美国教育体系尊崇师生双方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没有主导和被主导之分,师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各抒己见的方式寻求问题的结果,通力完成教学任务。[8]而在我国,受“尊师重道”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腼腆,机械式地接受填充,“不懂、不会、不问”是我国学生学习的普遍现象。[9]

而交流电APP则关注到了这一点,并设计了“知识圆桌”功能。“知识圆桌”,顾名思义,是指用户围坐在一起学习知识。这种方式有效地拉近了用户之间的距离,便于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让中国留学生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交流电APP的“话题打卡”功能,同样致力于英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每日一个年轻人的话题”为口号,该功能鼓励用户针对每日话题发表看法,令用户沉浸在他国文化背景与思考逻辑当中。

四、结论与讨论

留学海外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也意味着他们要承受更多跨文化的压力和挑战。不少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普遍经历了文化震荡,适应西方国家生活尤为困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文化、学业挑战、语言障碍、经济压力、与家人的长久分离、边缘化位置和异国身份的尴尬,中国留学生感受着多重压力。

在此背景下,反观市场上的留学服务APP,存在明显的供需错位的问题。目前留学服务APP在功能开发上日趋完善,可从多方面满足用户的语言能力提升需求。然而,这些应试训练只是使中国学生通过标准化考试如TOFEL或GRE,而难以应对海外真实的社会交往。“目前,中国留学生的确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像跨越一座高山。”徐天牧也在持续关注中国留学生的遭遇,并表示交流电App将继续点亮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版图,为解决中国留学生的新需求出一份力。

留学服务APP应该更多地关注留学的延伸服务,打造一个整体的方案,从最基本的英语培训、提高英语水平到顺利地达到语言考试要求,再到做好留学学术和心理方面的准备。[10]留学服务行业作为教育行业,也应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心,面对并解决中国留学生群体精神文化层面的新需求,通过更为多样化、趣味化、个性化的方式来设计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功能,以提升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从而体现对中国留学生真正的关怀。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交流电
直流电大战交流电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交流电掉电检测方法及报警电路的研究
交流电失真度测量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