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飘》的分析

2021-07-19 12:59李鹏敏
戏剧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南北战争斯嘉丽瑞德

李鹏敏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飘》作为一篇传奇文学巨著,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学地位,而其电影作品《飘》同样耗资巨大,制作精良,斩获8 项奥斯卡金像奖,是二十世纪电影史的奇迹。迄今为止,《飘》也是好莱坞最为骄傲的作品之一。而其中女性主义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有极高的进步意义,值得深入分析。

一、电影《飘》简介

电影《飘》是由米切尔著名长篇小说《飘》改编而成,通过对万千宠爱的富家女成长及爱情经历的描写,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与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飘》主人公斯嘉丽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她从小便讨厌母亲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强加的礼仪教育,性格豪爽,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耍。斯嘉丽爱上了艾希礼,但最终艾希礼却与表妹梅兰结婚。而斯嘉丽为了报复与继续创造和艾希礼接触的机会,带有十分强烈的目的嫁给了查尔斯。南北战争爆发,斯嘉丽的父母与丈夫均在战争中丧命,全部家产也在战争中丢失,面对这种困境,斯嘉丽一改当时传统社会印象,做出了重建庄园的决定。饱经风霜的斯嘉丽具备较高的经济眼光,依据战后人民重建家园的需求选择了建立木器厂。为筹备初期资金,斯嘉丽抢夺了妹妹的男友暴发户弗兰克,并在婚后帮助丈夫操持经济活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成效。但不幸的是,弗兰克在一次意外中身亡,斯嘉丽与曾经逼迫她的瑞德相遇,并最终结婚。但在这段婚姻关系中,斯嘉丽始终未放弃对于艾希礼的爱意,频繁与艾希礼接触。但斯嘉丽对于艾希礼的爱意最终被瑞德发现,瑞德选择抛弃斯嘉丽。而斯嘉丽在梅兰死前也终于明白自己喜爱的艾希礼不过是一种构想出的形象,并非这个人。

二、电影《飘》的时代背景

电影《飘》所描绘的历史背景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其处于美国社会的变革时期,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南方农场主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社会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女性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女性要求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权限,渴望摆脱传统社会认知中对于女性的限制。而《飘》的原作者米切尔便生活在此种社会变动时期,有着极其强烈的女权意识。而这种意识在《飘》一书中也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斯嘉丽几乎被描绘成了完全站在社会对立面的女性形象,区别于社会认知的中女性必须端庄、宽容,斯嘉丽独立、自由、热烈;不同于社会要求女性的顺从,斯嘉丽渴望平等,对爱情追逐十分强烈,甚至在艾希礼结婚之后仍未选择放弃;不同于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庸产品,斯嘉丽在第二次婚姻关系中,在家庭经济行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都展现了作者米切尔高度膨胀的女性意识。但在《飘》描述中同样不难发现其中带有的历史局限性,斯嘉丽是一个极端追求自由、自我的女性形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社会道德产生了冲突,展现了南北战争时期,在长期社会集体意识压迫之下已经产生畸变的女权意识。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飘》

基于现代电影视角分析,《飘》是一部典型的大女主类型电影作品,影片中斯嘉丽个人形象十分突出,甚至存在部分人物掩盖故事情节的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飘》原著便是通过斯嘉丽个人形象展现女性意识,作品核心为斯嘉丽形象塑造而非故事叙述;另一方面,对于一篇整体性极强、细节遍布的长篇小说来说,将其压缩成为一部电影,即使是一部四小时的大型电影,部分内容的缺失是难以避免的,如电影中瑞德的形象相较于原著显得过于单薄,不得不说这是影片制作中的遗憾。但在电影中,米切尔小说创作的核心思想——女性意识得以很好的保留,具体表现有:

(一)对于爱情的追逐

自由追求爱情虽然作为女性意识的内容之一,但从社会及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其并非女性意识觉醒的核心或者标志内容,但在电影《飘》中,斯嘉丽对于爱情的追求作为多个关键情节变化的引导点,也是斯嘉丽人物形象变化的主导因素。因此,本文将爱情作为女性意识中的独立点进行分析。

斯嘉丽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为坚持、自我与果敢。斯嘉丽自少女时代便一直爱慕艾希礼,这种爱慕心理在文章描述中一直延续,无论是经历南北战争后变得颓废的艾希礼,还是与瑞德之间不算完美但十分合适的婚姻关系都没有改变斯嘉丽的这种爱慕心理,表现出了斯嘉丽在自由爱情追求中的坚持;而斯嘉丽在爱情中的自我在书中的表现有,不允许自己爱慕的人喜欢别人,当求爱遭到拒绝之后,直接选择十分剧烈的报复手段。且斯嘉丽在爱情追逐过程中采用了许多违背道德的手段,如为维持与艾希礼的接触频率,选择嫁给了艾希礼妻子的弟弟。斯嘉丽的自私在婚姻观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斯嘉丽在书中经历的三段婚姻都怀有特定的目的。对于斯嘉丽来说,婚姻完全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快捷手段。而果敢则主要表现为斯嘉丽在爱情追求上从未产生过动摇,无论是其在与瑞德矛盾爆发之后的选择,还是明确自身多年追求的爱情不过是一个虚构意象之后,斯嘉丽的选择与表现都具备高度独立、自主的特点,没有展现出任何脆弱、崩溃的趋势。

不同于斯嘉丽女性意识在其他层面的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为斯嘉丽这一艺术形象带来了极大争议,过度自私、不择手段等多种表现,即使在现代社会观念中,其行为已经与社会道德共识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冲突。这种冲突并非源自特殊历史背景下,社会观念对于女性意识的压抑,而是斯嘉丽在爱情与婚姻中的表现确实存在过分偏激与自我的成分。但这也是《飘》艺术形象构造的伟大之处,某种群体意识觉醒的初期,其诉求必然是偏颇的,甚至对于群体自身来说,其最终结果是不可预判的。如女性意识觉醒的初期,其要求的并非公平,而是优待,这是一种对于自身弱势的默认,也是性别歧视问题在现代仍未得到完全消除的原因之一。《飘》在斯嘉丽形象构建中将这一问题十分赤裸地展示出来,更易引起社会反思。

(二)对事业的追求

从现代视角分析,经济独立是思想独立与行为独立的基础,个人事业与社会价值的诉求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标志。电影《飘》中对主人公斯嘉丽事业追求的描述十分完善。斯嘉丽作为衣食富足的农场主的女儿,在南北战争之前,在女性意识的表现上,相较于独立,更多表现为毫无目的的叛逆,只要是社会要求一个“淑女”做的事情,她全部拒绝。而在南北战争期间,母亲死亡、父亲病重、尚不具备劳动力的妹妹、虚弱的梅兰母子都成为斯嘉丽身上沉重的压力。这迫使她在田间辛勤劳动,枪杀意图抢夺她劳动成果的士兵,并将士兵全部遗留物品收集整理,这些经历帮助斯嘉丽建立并坚定了事业追求。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斯嘉丽为了金钱抢夺了妹妹的男友,并买下了一个锯木厂独立经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的偏见与压力之下逐渐壮大自己的事业,并完成了壮大庄园的理想。电影《飘》在斯嘉丽事业追求构建描绘中,建立了一个自强、向上的独立女性形象,虽然在事业追求中同样存在不择手段的描述,但这种不择手段的描述对于斯嘉丽形象建设的贡献,更加倾向于积极层面。在男权高度膨胀的社会背景下,斯嘉丽作为女权斗士的形象,若没有特殊手段,其在事业上最终也难以获得成功,这种描写中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压抑女性意识的批判。

而斯嘉丽对于事业的追求最终也落实到女性社会地位提升这一主题之上,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斯嘉丽开始独立管理庄园,拥有自己的商店,与其他男子一般参与经济活动。虽然社会对于斯嘉丽的评判一直处于负面状态,但这些均已无法对斯嘉丽造成影响,其拥有自己经济来源,不需要依赖任何人便可以正常生活,甚至比大多数人活得更加富足、精彩,真正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成为了一个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

(三)对于自由的追求

在追求自由这一女性意识中,斯嘉丽一直表现十分优秀,如其在少女时期便拒绝各种礼仪教导,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在失败之后,其同样主观意愿上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于对父权与夫权的反抗,摆脱家庭关系给予女性的道德枷锁。在父权反抗层面,斯嘉丽一直保持高度自我,其发展方向与人生轨迹受父亲影响极弱。而在夫权反抗层面,斯嘉丽表现更为突出,甚至说其理念中自始至终从未出现过夫权的概念。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只是为进一步接触艾希礼,丈夫在其生命中并无太高价值;第二次婚姻只是为获取金钱,相较于第一次婚姻,在这段家庭关系中由于经济的独立,丈夫对其影响更加薄弱;在第三次婚姻中,同样自私的瑞德与斯嘉丽结合,虽然丈夫这一角色在女主生活中影响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人生的选择权仍然牢牢掌控在斯嘉丽自己手中,甚至斯嘉丽在电影中说出“没有男人帮忙,女人可以完成除了生孩子之外的所有事情”,表现了斯嘉丽这一人物形象始终保持极高的自由度与独立性。但这种自由度与独立性的保持并非没有代价的。电影中,斯嘉丽始终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当然这对于斯嘉丽来说并非一种悲剧,而是强化了其坚强女权斗争者这一形象,电影开篇中描述其在少女时期行为便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为这一形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影《飘》是一部以女性主义描写为核心的历史题材电影,以斯嘉丽为主线展示了女性主义觉醒初期的挣扎与纠结,也描绘出女性意识的复杂多变。影片中斯嘉丽形象与女权意识构建均较为成功。

猜你喜欢
南北战争斯嘉丽瑞德
光影
《飘》中斯嘉丽性格的分析与探讨
Close to Heaven
Market Values
Little Women
Acts of Faith PHOTOGRAPHY BY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