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玉鉴赏

2021-07-19 18:15郝家栩
大众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灰岩热液和田玉

郝家栩

世界上的玉石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玉,即翡翠;另一种是软玉,翡翠之外的玉石皆为此类。新疆和田玉、江苏溧阳玉、辽宁岫岩玉、青海玉、俄罗斯贝加尔湖软玉、韩国春川玉均属软玉的范畴。2011年,一种新成因类型的软玉——贵州罗甸玉悄然进入人们的视线,由此,我国软玉市场多了一个贵州元素,世界软玉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玉,既是一种美石,也是一种文化。我国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中,以透闪石质软玉为主的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就有了佩玉的历史。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玉,石之美者”是我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中最为浅显易懂的定义。那么,对于这样的美石,我们如何判断她的品质优劣,如何评价她的市场价值呢?

2010年出版的《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对软玉质量列出了“三好一度”的评价标准,即颜色好、质地好、光泽好,有一定块度。质地好是指软玉原料质地坚韧、细润和无瑕疵;颜色好是要求颜色鲜艳纯正、无杂色;光泽好则要求光泽明亮无瓷性;度即指软玉要有一定块度或一定质量。矿石中的透闪石含量和矿石结构将直接影响软玉的光泽、润度、密度、硬度、折射率等物理光学特性。玉石的颜色则与矿石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关。对于软玉原生矿而言,矿石块度取决于矿体的厚度,厚度大块度就大,反之亦然。

罗甸玉从颜色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即白色系列、青色系列和花斑(草花)系列。

白色系列以白色为主,包括带有一定灰色色调的玉石。玉石外观整体呈瓷状、土状及弱油脂光泽,质地较为致密、细腻,不透明到半透明状。一般而言,略具颗粒感的玉化程度较低,多呈土状-瓷状光泽,而无颗粒感的致密细腻的玉化程度较高,多为油脂光泽。

青色系列整体呈浅绿色色调,因颜色差异形成青白-青色感观,常隐约可见因颜色差异形成的条带。这一系列的玉化程度普遍较白色系列高,多呈半油脂-油脂光泽,结构致密,质感细腻,略显透明。

花斑(草花)系列是在前两个系列的基础之上,岩石中铁、锰等析出浸染,在玉石中形成形态不一的斑点、草花,因而形成白底花斑、青底花斑,当铁锰等浸染程度严重的,则形成灰褐底的花斑,这一类玉石较多见的为白色花斑,或是带有淡淡绿色调的花斑,其玉化程度高于纯色系列,且次生裂隙一般较发育,花斑多深入玉石内部沿裂隙面分布。

基于上述鉴赏指标,结合罗甸玉市场情况和室内分析鉴定研究,我们就可以对贵州罗甸玉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了,试将罗甸玉的工艺品级划分为如下三个等级。

Ⅰ级:色泽鲜艳纯正均匀,无其它色调;花斑色泽、大小、分布均匀,半透明-微透明,细腻脂润,油脂光泽、隐晶质,无瑕疵、杂质、裂纹,精雕细琢、主题明确、构思完美,整体协调抛光精良。

Ⅱ级:色泽较鲜艳纯正,均匀度尚好,可带有其它色调,但色调分布均匀,无明显分带性;花斑色泽有肉眼可感觉的差异、大小、分布较均匀,半透明-不透明,隐晶质-微晶质,半油脂光泽,致密细腻,无瑕疵、杂质、裂纹,琢磨细致、构思及主题完整,整体协调性较好,抛光无明显瑕疵。

Ⅲ级:色泽较纯正,带有其它色调,但色调分布虽均匀但有肉眼可见分带;花斑色泽、大小、分布均均有肉眼可感觉的差异,不透明,显晶质,结构致密但粗糙,无油脂感,无裂纹,有少量瑕疵、杂质,但不影响整体感观,构思简单,琢磨粗獷,抛光有少量瑕疵。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玉。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的好坏,除了玉石本身的品质特征,雕琢工艺也至关重要。高超的工艺能让玉的外观更加精美,而审美视角的个体差异赋予每一件玉器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当我们鉴赏玉的时候,既要将它当成一块美石,也要视作一种文化载体,以我们自身的认知和喜好来甄别和鉴赏。

2011年,贵州罗甸地区产“和田玉”的信息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国内宝玉石界的巨大轰动。媒体披露的“和田玉”与罗甸玉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当时报道的“和田玉”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罗甸玉,只是当时业界对贵州罗甸玉还没有统一认识,缺乏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的科学名称,就以其矿物成分与新疆和田玉基本相同(均为透闪石)为依据,称其为“和田玉”。

众所周知,新疆和田玉是我国名贵玉种,驰名古今中外,堪称软玉之王,国外甚至将软玉称为和田玉或中国玉,和田玉的价值由此可见。随着新疆和田玉、青海玉等优质软玉资源濒临枯竭,近年在贵州新发现的罗甸玉可谓生逢其时,逐渐成为和田玉等名贵玉种的替代品,彰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那么,这个震撼了整个山区人民,一出世就轰动全国的“宝贝”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谜底。

罗甸玉的形成机制十分独特,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要在大自然中形成软玉矿产,一般来说最核心的条件就是充足的物质来源、适宜的温压条件和有利的容矿空间,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在这三大要素中,罗甸玉与其它软玉均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相同,所以说,罗甸玉的形成机制是唯一的,是独一无二的。

要了解罗甸玉的形成机制,我们首先要弄清它的物质成分。罗甸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是一种钙镁硅酸盐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Ca、Mg、Si,化学式为Ca2Mg5(Si4O11)2 (OH)2。罗甸玉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罗甸玉中主要物质成分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矿物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富含钙、硅的石灰岩(灰岩)在富含镁质成分的高温岩浆及岩浆上涌后期汽水热液的长期、持续烘烤作用下矿物成分发生质变而形成透闪石矿物的过程。它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下岩浆与灰岩“碰出的火花”,是水(灰岩)与火(岩浆)勇敢地走到一起的“爱情结晶”。事实上,罗甸玉的形成远不止这么简单,它是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大约在2.6亿年前,富含 Ca2+、Si4+的沉积物在海水退却之后逐渐固结形成石灰岩,当时,埋藏在地壳深处的富含Mg2+的岩浆蠢蠢欲动,想要与石灰岩亲密接触,但因地壳阻隔而一直没有机会。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构造运动将地壳撕裂,为岩浆打开了通道,岩浆终于如愿以偿,沿着通道上涌,见到了石灰岩。随后,在岩浆的持续烘烤下,石灰岩开始动心了,它们互通有无,石灰岩把部分Ca2+送给了岩浆,岩浆把部分Mg2+送给了石灰岩,多年以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石灰岩中的一部分Ca2+被Mg2+替代,与其它化学组分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新的矿物——透闪石,当透闪石越来越多,在原来的岩石中含量达到95%以上的时候,便成了罗甸玉。

罗甸玉产于岩浆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外带,岩浆岩含有大量的镁质成份,围岩为燧石泥晶灰岩,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硅质。罗甸玉矿体形态与泥晶灰岩中的硅质条带、硅质结核和硅质团块的形态具有极高的继承性,在交代作用过程中略有改造,空间上严格受接触变质带的限制。因此,接触变质带中的燧石泥晶灰岩既是Ca、Si等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罗甸玉的主要容矿空间。

罗甸玉矿体有热液交代型和热液充填型两种成因类型,它们为同一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具有既不相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成矿机制。热液交代型矿体,是岩浆侵入燧石泥晶灰岩使其温压条件改变而形成大理岩,在岩浆上涌后期高热气液的烘烤作用下,其中的钙质和硅质活化形成Ca2+、Si4+等,与岩浆高热气液中的Mg2+发生双交代作用(燧石泥晶灰岩中一部分Ca2+进入岩浆汽水热液替代其中的Mg2+,岩浆汽水热液中一部分Mg2+进入燧石泥晶灰岩替代其中的Ca2+),在岩浆气液活动减弱时,温度和压力下降,Ca2+、Mg2+、Si4+等主要成矿物质在灰岩中达到一定的化学平衡后冷凝形成透闪石矿物,进而形成交代型罗甸玉矿体。热液充填型矿体是岩浆侵入后期产生的本身富含Mg2+的高热气液流体,在侵入灰岩的过程中,掳走灰岩中部分Ca2+、Si4+等,形成含矿流体,充填到适宜的储存空间淀积形成。即交代萃取的Ca、Si与交代残余的Mg一起随汽水热液充填到围岩裂隙或褶皱虚脱空间,冷凝淀积形成矿体。

当谜底揭开,我们或许不得不感叹,罗甸玉作为珍稀玉种,它的形成既是地质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千世界“水”与“火”的偶遇故事。今天,两亿多年前的“爱情结晶”终于浮现在世人面前。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长河中,水火相遇千千万,可碰出火花的并不多,罗甸玉的形成,既是地球演化中的小概率事件,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恩赐,让我们感慨万千而倍感珍惜。

(编辑/張峰)

猜你喜欢
灰岩热液和田玉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八字诀鉴别和田玉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和田玉的内在美
空气潜孔锤在灰岩地区水文凿井工程应用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收藏和田玉谨防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