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啸山庄》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1-07-19 20:57宋永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田庄哥特式

宋永芳

一、艾米莉的荒原情结

(一)不舍爱与自由

通过细致品读,笔者发现在对呼啸山庄的描述中,最经常出现的景物便是“风”,这风大多数时候是猛烈呼啸的。艾米莉生于英国父权制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而加上家境贫寒,许多人说艾米莉一生囿于家庭和荒原。而笔者认为,现实的窘境并不能困住艾米莉的内心,反而从她所写的“风”来看,她是极度渴望自由的。然而,纵然是风,也有它钟情的荒原,钟情于风的自由的凯瑟琳与看似冷血的希斯克利夫便是最好的结合。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曾有这样一段自述:“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用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而见证他们之间纯洁情谊的正是那由野草、碎石、枞树、坟墓以及诡异气息组成的呼啸山庄。尽管少女时期的凯瑟琳被画眉田庄的规整体面所吸引,甚至一度为了追寻虚浮的荣耀而嫁给了林顿,然而她与林顿房间中的那扇窗却饱含了嫁入画眉田庄的凯瑟琳对故乡的思念,对希斯克利夫的期盼,对自由自在的自己的向往。

(二)众生的“本我”

小说《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就颇受争议,不但被指摘为充满病态心理,而且还被一些学者称作“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因此,至今不少学者与读者都认为能够写出这样一部离奇小说的人一定是一个异于常人的人。姐姐夏洛蒂也表示,她有“一个坚强而富于独创的头脑,充满了奇怪但沉郁的力量”。而笔者认为,艾米莉看似在将自己的特立独行向外抒发,其实她是在向内探索,向所有生命的本我探索。

不舍爱与自由,展现众生的“本我”,这是艾米莉的荒原情结的情之所归,是她内心的真实状态。通过研究书中的荒原,我们足以证明,艾米莉是一个“寡言而心有海”的女作家。她笔下的《呼啸山庄》也另有一番天地。

二、《呼啸山庄》环境描写的特点

(一)与世隔绝的荒原

艾米莉笔下的环境是与世隔绝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呼啸山庄上。“在整个英格兰境内,我不相信我竟能找到这样一个能与尘世的喧嚣完全隔绝的地方,一个厌世者的理想的天堂。”读者们对于呼啸山庄的印象便由房客洛克乌德的描述而展开。如何体现它的“与世隔绝”呢?大抵体现在“呼啸”二字。唯有空旷无物的辽原才能够感受到这般气压的骚动。倾斜过度的枞树似乎也在向我们证明呼啸的北风常年流通于此。在呼啸北风的衬托之下,呼啸山庄显得越发凄清。与世隔绝的不仅仅是荒原,还有那山庄里面的人,山庄位置的偏远就已经暗示了主人性格的冷僻、孤独。

(二)浓厚的哥特式氛围

学界大多肯定了《呼啸山庄》中“哥特式小说”写作手法的运用。“哥特式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18世纪以来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中的一种。现在,哥特式小说成为一种固定的小说类型,黑暗、恐怖、神秘、厄运等是其常见的特色元素。正如房客洛克乌德先生所看到的那样,呼啸山庄是一座阴森的中世纪古堡,石壁上刻满了稀奇古怪的雕刻,屋外的荒原则飘荡着两个自在的灵魂,这便是这个离奇故事发生的地方。而全书最让读者感到脊背发凉的应该就是洛克乌德留宿呼啸山庄时,在梦中遇到了凯瑟琳流连于窗外并企图伸手从窗外进入房内。梦中的洛克乌德由于惊恐过度将凯瑟琳的手放在被打破的玻璃窗窗沿上来回摩擦,鲜血从洁净的玻璃窗成股流下。作者在书中诸如此类的种种描述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哥特式氛围。

(三)二元对立的世界

《呼啸山庄》里并不只写了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艾米莉同时在书中设想了一个和呼啸山庄截然对立的天地—画眉田庄。相较于呼啸山庄,画眉田庄简直是如诗如画般的存在。这片不算大的土地上,作者何以安排了两个可以说是完全对立的世界?呼啸山庄的标志性环境是大片的荒原,似乎象征着原始、阴郁、蛮荒和孤僻,像极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身上的气质。而在画眉田庄的描写中出现最多的场合则是书房,它俨然是文明的代表。二者虽然彼此毗邻,但是两地的人们很有默契地彼此不相往来,这更加深化了二者的对立。但是,当凯瑟琳误入画眉田庄时,二者的隔阂已然被打破。

三、继承与创新

(一)对“哥特式描写”的继承

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上的一座老房子,这正是典型的哥特式小说故事发生的环境。首先值得一提的元素便是那古老的城堡—呼啸山庄。比起“哥特式小说”,更加为人所知的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以及绘有图案的花窗玻璃,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就是广为人知的“哥特式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和洛克乌德所见的呼啸山庄的模样一般无二。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人容易产生一种压抑、孤独和恐惧的心理。再有便是变幻莫测的天气。晦暗的荒原上常年刮着威力十足的北风,狂暴猛烈;炎炎夏日的晨间突然漫天飘雪;蒙蒙的雾气笼罩着下霜的清晨……《呼啸山庄》中大部分有关天气的描述绝大多数都是如此阴郁、凄凉和难挨。门外是寒风阵阵的大荒原,门内是压抑的古老城堡,这就将主人公和读者置于一个地狱般恶劣的环境。

(二)对“哥特式描写”的创新

继承之余,艾米莉在《呼啸山庄》的“哥特式描写”中也融入了自己的元素。传统的“哥特式小说”长于塑造典型的“超现实恐怖”,目的是渲染神秘恐怖的气氛、被压抑的原始激情等,而且通常对中世纪的建筑和传奇有所依赖,场景也常为制造恐慌而恐怖。而艾米莉的小说不仅仅局限于此,她塑造的环境不再为了恐怖而恐怖,正如前文所说,她所塑造的環境更多是为了制造一种在小说开头就已经交代的“与世隔绝”之感。再有,虽然艾米莉书中神秘和诡异的环境描写流露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然而,艾米莉和她的姐妹们生活在父权制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因而她的小说也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写实特色。与传统哥特式小说钟情于中世纪不同,艾米莉将故事舞台设定在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众所周知,勃朗特姐妹本就生活在英国北部的约克郡教区,那儿也有大片的荒原,艾米莉的荒原情结大抵缘于此时此处。她的姐姐夏洛蒂也曾表示艾米莉是钟情于荒原的。夏洛蒂还明确表示,艾米莉笔下的荒原有许多家乡约克郡的“本来面目”。“哥特式描写”经过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的运用,非但不显得落伍于时代,反而有历久弥新之感,达到了浪漫与现实的完美契合,这是艾米莉对传统哥特的改造。

四、环境中的人物

(一)不同人物的典型环境

女管家耐莉的出场总是显得闲适安宁,充满着世俗的烟火气。在为洛克乌德先生讲述那段离奇曲折的故事那天,尽管屋外暴风雪肆虐,可是屋内却另有一番景象。耐莉就着暖黄色的灯光和烧得正旺的炉火向受寒受惊的洛克乌德先生描述数十年来发生在这荒原上的一切。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一个受惊者在异地感受到温情,也让故事变得更加印象深刻。

这里就不得不提“荒原的儿女”—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了。在偌大的英国,混杂不堪的呼啸山庄仿佛成了野蛮和落后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与画眉田庄的整齐和富丽的比较之下,呼啸山庄的荒原简直就是不毛之地。而在呼啸山庄上的人中,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又是最为叛逆的两个。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他们的身上有着粗野却十分真挚的性情。许多学者在研究中表示在规整严格、父权制大行其道的维多利亚时代,艾米莉找到了表现激情的最佳方式,而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则让我们直视了人性的非理性之光。呼啸山庄孕育了他们,而他们已然成长为荒原的儿女,于是他们与荒原融为一体。

(二)环境与人物的融合

其实从“环境”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物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环境而独立存在,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往往是相得益彰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难以想象,阴森冷酷的希斯克利夫不是生长在同样晦暗古老的呼啸山庄而是高雅文明的画眉田庄。

《呼啸山庄》中的环境描写更加着重暗示环境与“这一个人”的关系,因而时常采用比较细腻的笔法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描绘,将人物融于环境之中,如以下这段描写:“第二天早上,人们都难以想象三个星期以来一直都是夏天天气:樱草和番红花躲藏在积雪下面,百灵鸟沉默了,幼树的嫩芽也被打得发黑。那个早晨就这么凄凉、寒冷、阴郁地慢慢地熬下去。”凯瑟琳去世之后,呼啸山庄的天气也发生了骤变,严冬的天气、厚厚的积雪、一片死寂的荒原,似乎都在预示着生命和活力的终结。而之所以发生这一切,正是因为凯瑟琳的死去。

在《呼啸山庄》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人物塑造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人物在环境中所做的一切也都得以合理化,这就是融人物塑造于环境之中的魅力。

五、结语

綜上,艾米莉在《呼啸山庄》里所描绘的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离奇并且神秘的呼啸山庄进行“哥特式”描绘来突出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身上的叛逆性格,最终达到抒发内心的目的。综观全书和艾米莉的成长生活,空旷辽远的荒原激发了艾米莉无尽的想象力,也唤醒了她原始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田庄哥特式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哥特式浪漫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灵犬救主
安徽灵璧小田庄大运河遗址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