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驻村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2021-07-20 07:00刘彦呈周庆华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3期
关键词:驻村解决问题年龄

马 杰,刘彦呈,周庆华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乐山 614000*通信作者:马 杰,E-mail:734736803@qq.com)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驻村扶贫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线人员,是扶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责任重,压力大,面对环境复杂的广大农村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其心理问题往往不能被忽视。既往多项研究表明,驻村扶贫干部会承受更多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也可能更严重,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1-8]。应对方式作为一种针对周围环境和情绪变化所采取的方法[9-13],相关研究显示,不同应对方式的选择会造成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差异[14-15],但目前尚无对驻村扶贫干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驻村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状态及应对方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驻村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推动扶贫工作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乐山市11个区县中的6个,抽中地区的所有700名驻村扶贫干部均参与测评。共发放问卷700份,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共回收580份,有效问卷577份(82.4%)。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共回收660份,有效问卷为650份(92.9%)。SCL-90和CSQ两个量表均完成者共577人(82.4%)。

1.2 评定工具

采用自编基本信息采集表收集驻村扶贫干部的性别、年龄、扶贫年限资料。

采用SCL-90评定驻村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90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评分法,1(没有该症状)、2(该症状很轻)、3(该症状中等)、4(该症状偏重)、5(该症状严重)。包括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根据SCL-90评分标准,总评分≥160分或因子评分≥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总评分≥200分提示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各症状因子的信度系数为 0.77~0.90[16],本次调查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

采用CSQ评定驻村扶贫干部的应对方式情况,该量表共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退避6个因子。对每个条目以“是”或“否”作答,分别计“1分”和“0分”,评分越高表明越多采用该种应对方式。6种应对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自责、幻想、退避),混合型(合理化)[17]。既往研究表明该问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信度系数为0.63~0.73[18],本次调查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1。

1.3 评定方法

通过心理云CT系统对驻村扶贫干部进行评定。在各地区会场现场,被试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电子问卷,由1~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协助进行评定,告知被试施测目的和具体的答题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所有问卷均为不记名形式。每次测试时间约1 h,当场确认手机端问卷提交成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驻村扶贫干部量表评分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和扶贫年限的驻村扶贫干部量表评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再进行LSD事后检验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讨SCL-90与CSQ评分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在回收的577份SCL-90有效问卷中,男性396人(68.6%)、女性181人(31.4%);年龄方面,20~30岁123人(21.3%)、31~40岁296人(51.3%)、41~50岁108人(18.7%)、51~60岁50人(8.7%);扶贫时间方面,≤90天98人(17.0%)、91~180天76人(13.2%)、181~270天 100人(17.3%)、271~360天90人(15.6%)、361~420天87人(15.1%)、≥421天126人(21.8%)。在回收的650份CSQ有效问卷中,男性448人(68.9%)、女性202人(31.1%);年龄方面,20~30岁 130人(20.0%)、31~40岁 338人(52.0%)、41~50岁127人(19.5%)、51~60岁55人(8.5%);扶贫时间方面,≤90天64人(9.8%)、91~180天107人(16.5%)、181~270天97人(14.9%)、271~360天 118人(18.2%)、361~420天 62人(9.5%)、≥421天202人(31.1%)。

2.2 SCL-90及CSQ评分情况

SCL-90评分方面,160分≤SCL-90总评分<200分者有78人(13.5%),SCL-90总评分≥200分者有92人(15.9%),SCL-90因子评分≥2分者有 207人(35.9%)。CSQ评分方面,有464人(71.4%)的应对方式是成熟型,21人(3.2%)的应对方式是不成熟型,165人(25.4%)的应对方式是混合型。

2.3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驻村扶贫干部SCL-90评分比较

不同年龄的驻村扶贫干部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组间强迫症状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扶贫时间组间强迫症状因子评分和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强迫症状因子评分在扶贫时间≤90天组和 271~360天组、91~180天组和361~420天组、91~180天组和≥421天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评分在扶贫时间≤90天组和261~360天组、271~360天组和361~420天组、271~360天组和≥420天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驻村扶贫干部SCL-90评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驻村扶贫干部SCL-90评分比较(±s,分)

注:SCL-90,症状自评量表;t、P,不同性别之间比较;F1、P1,不同年龄之间比较;F2、P2,不同扶贫时间之间比较

变 量SCL-90评分躯体化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总评分性别男性(n=396)女性(n=181)年龄20~30岁(n=123)31~40岁(n=296)41~50岁(n=108)51~60岁(n=50)扶贫时间≤90天(n=98)91~180天(n=76)181~270天(n=100)271~360天(n=90)361~420天(n=87)≥421天(n=126)1.57±0.711.90±0.721.71±0.741.67±0.741.56±0.691.64±0.731.33±0.591.60±0.691.54±0.641.72±0.72146.62±57.98 1.59±0.702.03±0.721.73±0.671.77±0.771.63±0.691.69±0.711.38±0.571.55±0.651.56±0.621.70±0.70150.83±56.84 1.56±0.592.03±0.671.78±0.661.81±0.731.63±0.631.71±0.711.35±0.521.65±0.641.56±0.571.71±0.69151.95±51.40 1.56±0.721.96±0.741.74±0.741.68±0.751.58±0.751.68±0.741.35±0.591.57±0.681.57±0.641.70±0.71148.10±58.44 1.61±0.761.87±0.771.67±0.761.63±0.781.58±0.781.6±0.731.38±0.731.57±0.731.51±0.721.74±0.76145.93±63.92 1.73±0.131.93±0.851.64±0.841.69±0.831.56±0.831.55±0.751.37±0.751.51±0.751.54±0.731.79±0.75148.15±68.15 1.60±0.781.98±0.741.69±0.731.74±0.831.62±0.761.65±0.761.36±0.661.56±0.721.55±0.651.73±0.79149.36±62.44 1.56±0.751.82±0.711.70±0.751.64±0.761.59±0.721.61±0.701.34±0.521.54±0.691.56±0.601.73±0.71145.45±58.62 1.53±0.621.98±0.701.73±0.691.68±0.731.56±0.651.63±0.661.31±0.501.59±0.631.52±0.611.63±0.68146.22±53.44 1.44±0.561.71±0.581.55±0.571.51±0.601.40±0.491.53±0.611.22±0.401.45±0.551.38±0.501.52±0.50132.74±43.23 1.63±0.702.05±0.741.81±0.691.77±0.711.65±0.671.75±0.771.42±0.591.65±0.661.64±0.581.83±0.73155.29±56.41 155.50±64.46-0.813 0.416 0.193 0.901 2.046 0.071 t P F1 P1 F2 P2 1.68±0.79-0.323 0.747 0.885 0.449 1.361 0.237 2.04±0.79-2.012 0.045 0.846 0.469 3.422 0.005 1.78±0.81-0.281 0.779 0.670 0.571 1.510 0.185 1.80±0.80-1.481 0.139 1.058 0.366 1.935 0.087 1.67±0.77-1.137 0.256 0.182 0.909 1.997 0.077 1.72±0.79-0.901 0.368 0.767 0.513 1.100 0.359 1.42±0.70-0.960 0.337 0.092 0.964 1.616 0.154 1.65±0.77 0.735 0.462 0.626 0.599 1.227 0.295 1.61±0.74-0.388 0.698 0.150 0.930 1.836 0.104 1.81±0.78 0.266 0.790 0.273 0.845 2.617 0.024

2.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的驻村扶贫干部CSQ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驻村扶贫干部CSQ解决问题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事后检验结果显示,20~30岁、31~40岁年龄组解决问题评分低于41~50岁、51~6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驻村扶贫干部CSQ评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驻村扶贫干部CSQ评分比较(±s,分)

注:CSQ,应对方式问卷;t、P,不同性别之间比较;F1、P1,不同年龄之间比较;F2、P2,不同扶贫时间之间比较

CSQ评分解决问题0.79±0.22 0.71±0.27 0.73±0.25 0.74±0.25 0.81±0.21 0.85±0.17 0.71±0.24 0.74±0.23 0.75±0.23 0.74±0.25 0.77±0.24 0.79±0.23 3.934 0.001 6.955 0.001 1.340 0.245变 量性别年龄扶贫时间男性(n=448)女性(n=202)20~30岁(n=130)31~40岁(n=338)41~50岁(n=127)51~60岁(n=55)≤90天(n=64)91~180天(n=107)181~270天(n=97)271~360天(n=118)361~420天(n=62)≥421天(n=202)t P F1 P1 F2 P2退避0.54±0.21 0.52±0.18 0.54±0.20 0.53±0.20 0.52±0.20 0.53±0.21 0.55±0.20 0.53±0.19 0.54±0.21 0.51±0.19 0.53±0.21 0.52±0.19 1.168 0.243 0.121 0.948 0.468 0.800幻想0.44±0.25 0.48±0.24 0.47±0.23 0.46±0.24 0.42±0.26 0.40±0.26 0.50±0.24 0.44±0.24 0.43±0.24 0.44±0.26 0.47±0.23 0.44±0.23-1.771 0.077 2.241 0.082 0.967 0.437自责0.33±0.24 0.35±0.25 0.37±0.24 0.34±0.24 0.31±0.25 0.29±0.23 0.36±0.22 0.33±0.23 0.34±0.26 0.35±0.26 0.35±0.23 0.29±0.22-0.919 0.359 2.029 0.109 1.334 0.248求助0.54±0.26 0.59±0.26 0.57±0.28 0.55±0.26 0.55±0.25 0.53±0.26 0.51±0.23 0.52±0.28 0.54±0.25 0.54±0.28 0.60±0.26 0.57±0.25-2.535 0.051 0.292 0.831 1.358 0.238合理化0.48±0.20 0.49±0.18 0.48±0.17 0.49±0.20 0.48±0.19 0.50±0.23 0.48±0.18 0.47±0.18 0.50±0.19 0.47±0.21 0.49±0.17 0.48±0.19-0.389 0.697 0.207 0.892 0.483 0.789

2.4 两种量表均完成的人员SCL-90评分与CSQ评分的相关分析

对577名SCL-90与CSQ均完成的人员评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乐山市驻村扶贫干部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CSQ中自责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423~0.521,P均<0.01)。见表3。

表3 驻村扶贫干部SCL-90评分与CSQ评分的相关分析(r)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驻村扶贫干部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与其工作环境改变有关。驻村扶贫干部从原来的岗位上到一个新的岗位,新工作的熟悉程度低,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这与既往研究[6,19]结果相似。

驻村扶贫干部中,女性SCL-90强迫症状因子评分高于男性(P<0.05),与魏凤江等[20]针对天津市郊县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等有关。提示在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到工作压力较大的岗位时,应更加关注女性驻村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状态。年龄在20~30岁的驻村扶贫干部SCL-90总评分高于其他年龄组,可能是因为该年龄组的驻村扶贫干部大多数是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员,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人际关系不稳定,同时,驻村扶贫干部的成长时代背景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21]。扶贫时间在90天~360天的驻村扶贫干部强迫症状情况和睡眠情况较好,扶贫时间≤90天和≥361天的驻村扶贫干部出现强迫症状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刚刚调到驻村扶贫岗位和已经在驻村扶贫岗位工作超过一年的干部的心理健康状态,合理干预和缓解其心理压力。

与女性相比,男性CSQ解决问题因子评分更高,男性在解决问题方面更倾向于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因此,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可先与驻村扶贫干部进行沟通,优先考虑委派男性。CSQ的解决问题因子评分在各年龄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的驻村扶贫干部解决问题因子评分更高,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社会阅历越丰富,人际关系越稳定,更容易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提示在面对一些人际关系较复杂的工作时,可优先考虑选派年龄较大的驻村扶贫干部去处理。同时,也可以建立老带新的合作体系,快速提升年轻驻村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乐山市驻村扶贫干部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与CSQ自责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423~0.521,P均<0.01)。根据评分标准,自责因子评分高,表明被评定人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17],提示驻村扶贫干部采用不成熟型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在会出现躯体不适例如头痛、背痛、腰痛等;人际关系不稳定,身边缺少朋友,和同事的关系紧张;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对他人抱有敌意,不信任周围的人;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造成决策上的偏差、出现睡眠问题等。驻村扶贫干部出现上述症状时,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完全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有研究表明,对驻村扶贫干部定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提高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合理安排减压活动、认知行为引导等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而采取成熟型的问题处理方式[22-23]。

本研究不足之处:乐山市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部分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有可能存在区县间的区域性差异,对本次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驻村解决问题年龄
变小的年龄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解决问题的设计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