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游曦

2021-07-20 04:29杨云姬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女兵珠江军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百年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水缸的秘密》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最朴素的文字和最感人的细节广为传颂。但还有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党史人物,他们的故事一样鼓舞、激励着我们。讲述他们的红色小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体会这些普通的英雄人物作出的伟大贡献。《少男少女》从本期开始特推出“红色履痕”栏目。

在广州起义纪念碑向北的浮雕上,有6名满脸坚毅的士兵,一个手拿长枪瞄准敌人,一个双臂高高举起一块大石……还有一个女兵紧握最后一颗手榴弹,准备向敌人狠狠地砸下去——她就是游曦,牺牲时年仅19岁。

一天凌晨,游曦正在房间休息,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砰砰砰”的枪声,她赶紧跑出去看,紧接着,震耳的炮火声划破了沉寂的广州夜空。一位女战士飞奔过来,凝重地对游曦说:“班长,有消息说中共广东省委发动广州起义了!”

“同志们,系上红领带,扔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帽,我们一起参加起义!”游曦兴奋地说,并带头摘下缀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徽的帽子扔在地上,系上起义的标志红领带。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叶剑英领导的军官教导团是这次起义的主力部队,游曦担任教导团中唯一一个女兵班班长,负责团部的警卫工作。当日,起义部队快速攻破伪公安局,诞生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第二天,驻守在团部的游曦正在巡逻,这时一个女兵着急地跑回来。

“有什么情况,怎么枪声打得越来越凶猛了?”游曦大声地问。“我们的起义军已经占领了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但反动派从黄沙沿珠江北岸向我们起义军反扑,情况非常危急。”女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绝不能让敌人反扑成功!”游曦非常气愤。就在这时,教导团传来了命令:马上率领女兵班战士前往珠江北岸长堤支援,阻击敌军的反扑!收到命令的游曦,立刻带领女兵班,扛起沉重的枪支弹药,直奔珠江北岸长堤。

“班长,听说敌人在珠江边的反攻非常猛烈,你不怕吗?”女战士问。

游曦笑了笑:“我早就经历过这些大场面,共产党人是不会畏惧生死的。”

不爱红妆爱武装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一个叫巴县大阳沟的村子,贫困的家里做手工业维系生活。游曦从小就非常懂事,经常帮家里干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苦,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思想比较封建,不让游曦读书,后来在母亲和哥哥的支持下,才进入学校学习。

16岁那年,游曦考入重庆女二师,她剪着男式短发,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阳刚之气。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共产党员萧楚女老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国家主义的演讲。她大量阅读了萧楚女在《新蜀报》上发表鞭挞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文章,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

萧楚女才华出众,曾担任多种报刊的主编,培养了不少青年革命者。在学校时,他经常介绍《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给游曦她们课后学习。游曦在共产党人萧楚女启发教育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豁然开朗,后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也就是在那时,她把自己的原名“游传玉”改成了“游曦”,意思是看到了曙光。

1925年,国家主义派渐渐开始嚣张,重庆女二师的校长也是国家主义派,游曦号召同学们开展“打狗运动”,最终让校长辞职。这次的斗争过后,游曦和几位同学被学校开除,组织便安排他们进入吴玉章建立的重庆中华大学学习。后来北伐军队攻克华中,准备重振武汉,游曦知道后立即组织人手上街宣传,并写下一系列 “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上街宣传时她把嗓子都喊哑了。

1926年4月,游曦在巴县图书馆主持召开了妇女代表300多人参加的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游曦作风泼辣,组织能力突出,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筹建工作,刚满18岁的她被选为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 10月,黄埔军校在武汉办起了分校,游曦得知后立刻报名。

母亲得知游曦要报考军校时,忧心地劝她:“女儿啊,几千年来从未有过女子参加军事学校学习,当兵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你就不要去报考了。”

游曦耐心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要摆脱世俗的偏见,现在男女平等,女儿一样可以上战场杀敌人,一样可以保家卫国。”母亲说服不了女儿,只能千叮万嘱让她注意安全。

1926年底,18岁的游曦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她是中国军事院校招收的第一批女兵学员。随后,她参加西征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巾帼不让男儿郎

游曦十分珍惜在军校学习的机会,武汉军校严格、艰苦的学习和训练生活,把游曦磨炼得更加坚强,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

当时,军校为了男女学生有所区别,决定让女生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发短枪。但游曦、李淑宁等多数女生坚决反对,她们说:“我们都是革命战士,男女应该平等,如果我们在革命政府之下,连穿衣服都得不到平等,还要拿一个字母来表示区别,这又算是什么呢?”军校只好取消这一提案。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游曦和战友们都十分愤怒,立即在校园内贴出“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严惩屠杀工人的蒋介石!”等标语。他们还在校门口贴出了“是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滚开去”的对联,警告暗藏的国民党右派分子。

5月,游曦跟随叶挺的西征军,英勇机智,处事果断,出色完成各种任务。当时武汉的夏斗寅和杨森叛变,形势危急,武汉政府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将武汉军校学生、学兵团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编成中央独立师,在军校的游曦也是其中一员。

中央独立师凯旋后,恢复军校照常上课。但是,武汉的形势日益恶化,军阀何键策划消灭武汉军校的革命力量。千钧一发之际,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设法制止了何键的反革命屠杀,将军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并亲自兼任团长。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游曦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团结了郑梅仙、廖德璋等三十多位女同志留在教导团,随军东征。当教导团从武昌到达九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已经爆发。游曦等同志非常沉着,按中共党组织的指示随军南下广州,并参加了当年的广州起义。

游曦知道将来要上战场,生死难料,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她曾一度把名字改成了“游牺”,意思是为了革命不怕任何牺牲。

热血忠魂满珠江

初冬的广州已经有了一丝丝凉意,珠江的潮水暗暗涌着。对面的敌人密密匝匝地趴在一堆堆沙包后面,机枪的眼孔幽深地一排排躺在那里,像是要吸掉女兵们的血一样窥视着。

此时的游曦心情难以平静,1927年4月,她的恩师萧楚女就是在广州被敌人秘密杀害,尸体被投入珠江。得知消息的她悲痛万分,战友钱瑛安慰她说:“我们不要难过,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天亮的时候快到了,广州会是我们的……”

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头可破,血可流,革命战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游曦的眼睛闪出了亮光。

“打!”一声令下,游曦指挥战士们对反扑过来的敌人发起进攻。她借着垒起的沙包做掩护,端起步枪向一百米以外的敌人射击。战士们也跪在沙包的后面,向敌人猛烈射击。

“同志们,敌军是训练过的正规军队,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同时要听指挥!不能被他们吓退!” 游曦不断给战士们打气。敌军被顽强的女兵班一次又一次的阻击打退了好几次,敌人已经打红了眼,反扑进攻更加激烈。大批的敌人有些沿着墙边跑过来,有些直接从马路中心跑过来,眼看就要冲过五十米的距离,这时的情况非常危急。

“准备手榴弹!”游曦向同志们喊。她取下自己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拉着了引子,使出全身的力量朝敌人狠狠地砸过去。女兵们看到班长如此英勇,也跟着一阵手榴弹压过去。爆炸声在珠江边轰轰作响,耳朵却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火光闪得眼睛都睁不开,敌人又被压了回去。

当敌人清楚地看到对面与他们顽强抵抗地是一群女兵时,既恼怒又震惊,敌人的伤亡惨重,红了眼的他们用机关枪不停地扫射。“哒、哒、哒、哒、哒、哒……”子弹擦着沙包,扬起尘土,从女兵们的头顶上雨点似的洒过去。女兵们沉着地趴着不动,瞅着机关枪间歇的一刹那,端起枪瞄准发射,死死地压制住敌人的进攻。经过几次反复冲杀,敌人毫无进展。

中午的天空下起了大雨,游曦的女兵班在珠江北岸坚守着,她们又累又饿,红领带把她们的脖子也染红了。

“你马上去找总部,汇报这里的情况,我们宁愿流尽一滴血,也要保卫苏维埃政权!” 战斗的间隙,游曦叫来一位女战士下达命令。

“班长你去,我守在这里。”女战士知道留在阵地上的危险,哀求她说。

“不行,这是命令!”就在两人争执的时候,敌军又一阵猛烈的子弹飞来。

实际上,12日晚,起义军主力部队由于敌强我弱,已经被迫撤出广州,而遗憾的是游曦她们却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班长,没子弹了。”一个女兵压低声音向游曦报告。这时,敌人的援军也增加了,密密麻麻的敌人向女兵们扑来。

“拔刺刀,我们跟敌人拼了!”游曦带头拔出刺刀撲向敌人,在拼杀之中,她把刺刀都拼断了。

游曦看着剩下的几个负伤的同志,她攥紧拳头指向飘扬在阵地上的斧头镰刀红旗,坚定地喊:“同志们,子弹打光了就从敌人尸体堆里找,我们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大旗……”她的话还没说完,敌人又发起一轮猛烈进攻,游曦和战友们最终倒在血泊里,珠江北岸淌满了战士们的鲜血,慢慢地向珠江流去……

94年前,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广州也因为有游曦这样英勇无比的女战士而感到自豪,今天的广州已经繁荣昌盛,更已经远离了血雨腥风,但游曦的英勇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游曦的名字也将铭刻在广州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着我们前行。

作 者 简 介

杨云姬,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三级作家。擅长校园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0余万字,文章曾被期刊转载。散文《客从“海丝”来》获第五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报告文学《 用智慧守护夜空的少年》获第五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那双点石成“金”的手》获“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小说《紫荆花香里的温暖年华》获“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

猜你喜欢
女兵珠江军校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漫”游珠江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H是一座城
法国女兵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