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

2021-07-20 10:39陆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程特征中国共产党

陆昇

摘   要:理论宣讲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传播方式,是革命的工具、建设的号角、改革的助推器、展示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经历了以“革命”为主题的起步期、以“建设”为主题的发展期、以“改革”为主题的转型期、以“强国”为主题的新时代等发展阶段,具有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融合、组织性与纪律性相一致、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征,呈现出清晰的演进逻辑:宣讲主体从党员干部走向“一核多元”、宣讲客体从封闭走向开放、宣讲内容从中心导向走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宣讲方式从“面对面”走向多媒体、宣讲效果从政治动员走向政治认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历程;特征;演进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3.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3-19-06

理论宣讲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传播方式,是革命的工具、建设的号角、改革的助推器、展示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理论宣讲长期活跃在党的政治生活之中,通过传播、扩散政治信息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接受并形成政治认同,内化为自觉行动。回溯党一百年理论宣讲的历史轨迹,探究其产生、发展背后的内在特征与演进逻辑,能更清晰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路。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其超强的政治传播能力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中理论宣讲扮演了“传播使者”的角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扣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内外形势、意识形态情况,并结合每一阶段的宣传思想任务,探索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现实需要的宣讲活动。

(一)聚焦“战斗力”,以“革命”为主题的理论宣讲起步期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政治传播非常活跃的时期。据有关数据统计,1921年全国已有讲演所1881处、巡行讲演团900余个[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成立了中央局宣传部。为了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多渠道开展宣讲活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和广州等地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2],宣讲党的革命事业,启蒙农民思想,推动农民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开展全方位的理论宣讲活动。理论宣讲活动主要是宣讲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党的土地、经济等各项政策改编成民谣或舞台剧,动员农民参与革命斗争;创办农民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剔除封建思想糟粕。在毛泽东同志“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这两杆子”思想的影响下,党以报纸、革命期刊为宣讲载体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的各项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同志“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的思想指引下,理论宣讲坚持走群众路线,走街串户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动员了广大民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此外,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也在宣讲中不断提升。

解放战争时期,理论宣讲主要围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这一主题展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4]当时《人民日报》已经开始使用“宣讲”一词,并报道党的政策宣讲活动情况[5]3,巩固了民心、军心。

(二)聚焦“动员力”,以“建设”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发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国内经济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改造,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指出:“共产党人的天职之一,就是随时随地地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6]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的宣传队,开设宣讲班,宣讲内容包括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的动员、宣传过渡时期的政策和各类知识等。

党的八大召开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宣讲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高潮,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组织干部宣讲队伍,把全党全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到底的指示》,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宣讲队伍,深入厂矿、学校、街道、乡村开展宣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共识。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运动促使宣讲制度形式初步形成,宣讲逐渐由过去基层自发性、个体性的实践活动逐渐发展为组织化、规模化的团体活动。1969年,“宣讲团”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的报道中。[5]35宣讲以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指示为主要内容,它成为广大群众获得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开展阶级斗争的主要途径。

(三)聚焦“引領力”,以“改革”为主题的理论宣讲转型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理论宣讲的主要任务是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因此主要宣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政策以及普及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例如,1982年青海省四个县组织农业技术宣讲团下乡。[7]

党的十四大后,宣讲教育内容逐渐系统化,主要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等展开,这些宣讲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建设的步伐。199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进入21世纪,党的宣讲方式不断创新,中央宣讲团及时有效传达中央精神,网络宣讲等新宣讲形式方兴未艾。宣讲的主要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展开。

(四)聚焦凝聚力,以“强国”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后,针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对宣传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强调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学懂弄通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传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理论宣讲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讲,并推动党的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起到了汇聚力量、凝聚人心和引领发展的作用。理论宣讲的对象也得到了拓宽,党的十九大的宣讲对象还包括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并且理论宣讲显现出明显的治理色彩,如通过解读政策来推动政策的落实。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的内在特征

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依托科学理论,依据实际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以厚重的历史为基础,以组织性与纪律性保证其运行,在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坚定信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主张。理论宣讲是政治权威符号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主要服务于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和政策方针的宣传,赢得全党、全社会的认同和参与。因此,理论宣讲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不仅区别于学术演讲和文化传播,而且政治性也强于党内其他类型的政策宣传。党的理论宣讲的组织、运作有严格的政治安排,因此作为党的“代言人”的宣讲主体也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8]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体现了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理论宣讲回归党的初心使命,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帮助人民群众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融合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宣传家,《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9]与此同时,他们较早地论证了理论宣讲在政党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特别是其帮助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也继承了列宁的灌输论。列宁的《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阶级本来是没有阶级斗争意识和无产阶级思想的,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让工人阶级提高觉悟。[10]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不仅具有科学的方法,也具有科学的传播内容,能将科学的理论转变成党员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百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宣讲就跟进一步。宣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三)组织性与纪律性相一致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从中央到基层都根据党的决策部署,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个层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宣讲。宣讲团开展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的理论宣讲,确保党的理论入心入脑、党的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宣讲团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运作过程等都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模式。如中央宣讲团主要以到地方或部门开展巡回宣讲为主要形式;地方宣讲团则主要以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进基层为主要形式。中央宣讲团的宣讲内容既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宣讲,也有针对某个重要问题的宣讲;地方宣讲团的宣讲内容则更具有操作性,更贴近群众生活。

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党关于宣传工作的各项规定。理论宣讲是代表党发声的特殊政治行为,所以首先要对宣讲内容进行政治把关,使宣讲始终能够准确阐释党的基本态度和主张;其次,要树立宣讲者“党的代言人”的良好形象;再次,要遵守宣讲活动的纪律,保持其政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理论宣讲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而是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早在大禹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教化活动,当时是以“天意”与“天谴”游说于民。西周时期开始有了专司教化的官员。秦朝设置了“三老”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汉代在完善“三老”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化机构。明朝颁布《教民榜文》、宣讲“六谕”,使宣讲活动日趋完善。概言之,古代中国的政治教化既含有政治目的,也有劝民向善等内涵,起到了维护政权合法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众开化的作用。到了近代,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宣讲在思想启蒙、启迪认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实事求是,在理论宣讲方面体现为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品质,即紧密联系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实际来开展不同主题和不同内容的理论宣讲活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宣讲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宣讲工作系统化和专业化,着力宣讲好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体系,创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且融通中外的理论宣讲传播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的演进逻辑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始终将拓宽宣讲对象、丰富宣讲活动内涵、创新宣讲活动形式、发挥宣讲活动优势、拓展宣讲活动领域等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推进理论宣讲工作。

(一)宣讲主体:从党员干部走向“一核多元”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不同于其他政治传播形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理论宣讲的主体主要是党内的领导干部,主要原因是他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熟悉。由于理论宣讲者的数量有限,所以主要以组建宣讲队这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员领导干部“一核”的基础上,宣讲主体日益多元,形成了日趋稳定的结构,且宣讲主体的理论素养、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中央宣讲团”为政治领域最高层次的宣讲主体。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各个层级都相应设有不同类型的宣讲团、讲师团或宣讲员等。中央宣讲团主要分成两类人员:一类是中国政治体系主要领域(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的负责人,包括了政治理论的工作者、政策法律的起草者、相关理论的践行者;另一类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或者专业领域的知名人士,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智囊团”,他们具备较为深厚的政策理论基础,能结合具体领域的工作回答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地方宣讲团在上述两类主体的基础上,为增强宣讲效果,还结合地方实际拓宽了宣讲主体范围,如地方智库的负责人、具体政策的优秀执行者、离退休工作者、教师、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优秀人才、各行业的模范代表和技术能手等,形成了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多元化的宣讲主体。

(二)宣讲客体:从封闭走向开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旧政权,“党组织的重要会议都属国家机密,往往不公布不报道,所发表的都是其领导层希望公布的东西”[11]。由于信息保密和信息分层的存在,理论宣讲的对象范围是相对封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宣传不仅服务于政党自身的政治需要,还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多层次、广覆盖的宣讲开始进基层。党的十九大后,党的宣讲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面向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观察历次对中央宣讲团的报道可以发现,宣讲客体既有当地省级、副省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和老同志,也有部委直属或者省属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负责人,还有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分会场听取宣讲的其他领导干部和群众。

(三)宣讲内容:从中心导向走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理论宣讲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宣讲客体会有不同的宣讲内容,但始终围绕当时的中心工作。概言之,宣讲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创新理论宣讲,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创新理论的阐释都是宣讲的重要内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创新理论;二是政策宣讲,主要是针对政策措施而实施的动员、贯彻、落实,比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三是形势宣讲,主要是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理解国内国际形势、反腐败形势、宏观经济形势等,从而有目的、有方法地做好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化,宣讲内容逐渐呈现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特征。需求导向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不同对象的需求,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活动,如文化艺术、健康养生、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宣讲活动。问题导向是根据某一重大主题开展宣讲活动,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又如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例、中国梦、航天精神等具有时代特色或领域特色的宣讲内容。

(四)宣讲方式:从“面对面”走向多媒体

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宣讲内容、对象、环境与时俱进地创新宣讲方式,推进宣讲艺术化和宣讲载体多样化发展。党在初创时期的宣讲对象大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农民协会通过定期宣讲、巡回宣讲、临时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面对面”的口头宣讲。在中央苏区时期,党运用集会宣讲、问答宣讲、画报宣讲等,“用最通俗的日常谈话的语句,渐渐加入政治科学的专用名词”[12],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毛泽东同志“一个人只要对别人说话,他就是在做宣传”[13]838的宣传思想的指引下,宣讲员通过讲故事、演话剧、演舞台剧等宣讲方式,运用报刊、广播等传播载体,提高宣讲的吸引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走访等宣讲形式,运用书面宣讲等传播载体,营造平等、尊重的宣讲氛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了宣讲的传播载体,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到宣讲工作中。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近年来,新媒体宣讲重构了传统宣讲模式的时空观,利用数字技术融合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元素,拓展了宣讲阵地,突出了宣讲内容,加强了实时互动,扩大了宣讲对象的范围,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使宣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五)宣讲效果:从政治动员走向政治认同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开展理论宣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政治动员,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就指出:“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人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13]5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论宣讲的定位从“宣传鼓动”转变为“舆论宣传”。理论宣讲,一是建构权威性,通过宣讲理论,牢牢把握对理论和政策的解释权,增强话语权,维护政权的合法性;二是营造仪式感,结构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宣讲流程展示了宣讲的权力性,宣讲的时空在场性营造出一种庄重感,宣讲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实现情感共鸣;三是塑造认同感,理论宣讲通过保持一致性的共识输出,在全党上下实现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中保持“步调一致”,在全社会消弭分歧、凝聚共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四、结语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讲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将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理论宣讲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继续精准诠释与传播党的科学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礼江.民众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7.

[2]何一川,杨湘川,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52.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5.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4.

[5]唐冬冬.中国共产党宣讲团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3,35.

[6]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57—199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7.

[7]宣讲计划生育方针介绍计划生育科学技术中华医学会召开计划生育座谈会[N].人民日报,1979-12-29(4).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10]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

[11]詹姆斯·R.汤森,布莱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M].顾速,董方,译.南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279.

[12]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220.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8,512.

猜你喜欢
历程特征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