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学科素养创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2021-07-20 22:54曹金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

曹金玲

[摘 要]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应注重对课内外阅读材料的统整,倡导“1+X”教学模式,组织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进课堂,建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渠道,立足于对学生美好情感、情操的培养,提升其个性品质,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阅读材料;数量与质量;师生共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3-010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3-0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学生带进有趣、生动的语文教学天地,通过阅读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然而,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状况堪忧:地域教育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阅读能力、习惯及人文素养严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与方法,轻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功能,普遍存在着“泛阅读”“浅阅读”和“无阅读”等现象。语文教师只看重短期的应试价值,缺乏有目的的系统化深度阅读引导,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缺乏对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引领。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主题阅读模块化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主题阅读中依托语境整体识字的拓展研究,主题阅读中以读促写、读写有机结合的研究,主题阅读中以文带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主题阅读中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主题阅读中课内外专题阅读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等不同侧面开展研究,并成立了磐石市第一个小学语文工作室。工作室以学生主题阅读的“量质兼得”为出发点,以“课堂革命”为实施点,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统整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立足点,在不到3年的实施过程中带动了全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一、“主题阅读”的指导思想:新三观

(一)主题阅读释义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主题”指的究竟是什么,这要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来加以解释。部编版教材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主题”。将“主题”看作一条藤,就可以组织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进课堂,开展主题阅读。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坐井观天”一文为例,就有不同的确定主题的策略。一是以“语文要素”来确定主题。“坐井观天”是小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寓言故事,抓住三次对话和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内容,是本课的语文要素。根据这样的主题,笔者在课上引入了另外一个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来迁移学生运用主教材中习得的语文要素。二是以“人文主题”来确定主题。“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是告诉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根据这样的主题,笔者适当引入了孤陋寡闻、管中窥豹等意思相近的成语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教材学习结束后,又引入了课外阅读材料中一首关于青蛙的诗歌来进一步凸显人文主题。

(二)新三观引领下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

部编版教材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针对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学生读书少、不读书的现象,提倡“1+X”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三观——大教材观、大语文观、大课程观。(1)大教材观强调打破教材本身范文的局限,要求不再仅仅讲授教材,还应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一些“闲书”,且要读得深一些、广一些,将大量阅读材料引入课堂主渠道;(2)大语文观提倡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建立课內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渠道,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3)大课程观强调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这要求教师不必拘于当下、课堂、本学科,要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而落实新三观的要求,仅靠教师每周的几节语文课、每学期的几篇论文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应运而生。主题阅读实验把学生当成读者,是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的过程,是从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走向学生独立阅读的发展过程,是升华学生主体行为的过程。同时,又把课外阅读放在课内指导,是指导阅读方向、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是课内外阅读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

(三)主题阅读的核心目标:数量与质量并进

从数量上讲,主题阅读是在不改变教材原有一个单元14课时的教学安排的前提下,选择同一主题的文本进入单元教学,实现“以一篇带一篇”及“一篇带多篇”的目的,使学生在每单元学习期间的阅读量由4篇左右增加到27篇左右。由于主题相似、选文广泛,学生视野被打开,量的突破带来质的跃升。实现小学生145万字的新课标阅读目标就成为可能。

从质量上讲,主题阅读强调“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篇为单位进行单打独斗,备课要有深度、广度,全盘考虑单元的整体备课及实施方略,找到文本中最具阅读和习作价值的核心点,建立起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统合性、探究性的课程模式,然后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的。

小学阶段语文课有近2 000节,阅读教学单纯重质量,就会囿于教材,陷入繁琐分析之中;单纯重数量,就会产生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终难形成。反之,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到在“1+X”的基础上强调““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则能使学生在量质兼得的过程中获得“文字—文学—文化”的梯次提升的学习效果。

二、主题阅读的实践教学策略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语文为王”的时代到来了。以近3年高考为例,不仅语文试卷考验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且做题速度、理解水平、语文功底等在各科考试中都一一得到检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小学阶段6年的基础培养很重要。语文教学要抓住语文的本质——多读书,没有课外阅读,那就只是“半截子”。比如讲授一篇古文,可以连带让学生读四五篇古文。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要读那么精,泛读也是可以的。有足够的阅读量,语感才能出来。可见,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仅是新形势下语文观、教材观、课程观的刚性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要实现新三观引导下的量质兼得的主题阅读,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的。

(一)一课一得

主题阅读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主题,不仅仅能凸显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也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一课一得”不是指一课只要一得,而是指一课的教学中要突出一得。即教师在语文课上要减少面面俱到的分析和讲解,要目标清晰、定位准确地让学生在课上主要习得突出的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中,要突出“交流积累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这一得;在“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中突出“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突出“运用多种形式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得。事实上,一课一得的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在授课前必须把文章读通读透,要有把千百文字读成一段话、一个词、一个字的本领,找到文本中最具阅读和习作价值的核心。

(二)限时背诵

“限时背诵”是高效实用的语文教学策略。主题阅读课上的大容量要求教师对课堂40分钟加以充分利用,务求扎实高效。笔者要求实验教师从低年级的词语积累到中高年级的诗词歌赋、精彩片段,从课上的几分钟到课下的几十分钟,都要在引领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到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孩子们的背诵能力增强,就像《陋室铭》《爱莲说》这样简单的课文,几遍下来,班级就会有几个孩子能背下来。再来几遍,配点解释,全班就基本没问题了。像《出师表》《陈情表》《春江花月夜》等篇幅特别长的古文,要求学生分几部分进行背诵,几天时间即可完成。

(三)思维导图

阅读是学生对所读文字进行思维加工、重组、置换的过程。主题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本身,阅读的终极目的是在学生阅读文字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维活动的成果,进而认识自我、解读人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是学生的思维由内化到外显的过程。思维导图在主题阅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让老师在备课与上课时增强整体施教意识;另一方面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特别适合于单元整理以及一些层次清晰、观点鲜明的文章的阅读,比如《桂林山水》《将相和》《触摸春天》等。思维导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导图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更有益处,如《三国演義》中有复杂的事件、众多的人物。笔者引导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梳理:三国各著名人物的事件各占一路;刘备、孙权、曹操的文臣武将各表一枝;魏、蜀、吴的数十场战役各据一方。导图呈现的内容能让学生的阅读更直观,思考更理性。

(四)精读美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就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新课标要求主题阅读要以读带讲,鼓励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留下思维痕迹,获得阅读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零碎的问题,主要是不同形式的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情境、读出语感。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先生”,他从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要在文中人物的痛苦处读出痛苦;《穷人》一课中:“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要在文中人物的悲伤处读出悲伤的情感;《晏子使楚》一课中:身体矮小的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他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就没有人了吗?竟派你做使臣。”此处要读出人物的外观形象来;《凡卡》一课中:“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此处应读出生活中的场景来。

(五)自学导航

“以藤串瓜”是指导主题阅读重要的方法之一,而学法的指导则是最重要的一条“藤蔓”。在教学《蜀相》一课时,笔者在开课时便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知人论世——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也就是说,由一个人的生活背景来了解这个人,再探究他的志向,那么古人之诗就很好理解了。此所谓“知其人逆其志读其心”之法。例如,在“走进杜甫”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是一个(   )的杜甫,因为(   )。接着,再结合诗句走进他颠沛流离、心系家国的一生。在《蜀相》理解中,适时带入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时孩子们的眼睛湿了,心亮了,诗中所饱含的浓郁情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六)批注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自觉阅读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阅读活动。批注式阅读是最直接、最快捷、最紧密的读写结合方式,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批注,为读完整本书做好充分准备。批注的方式多种多样: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给生僻字词注拼音,解释含义;总结、概括、归纳、浓缩内容;挖掘内涵,探究、提炼、深化主题;由此及彼地联系自身的、社会的人或事;提出疑点或问题,表达不同观点;读后的体会、感想、收获等。

三、新实践教学策略下的新难题及纾解之道

主题阅读在大阅读观、大语文观、大教育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堂,关注一个课时、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阅读篇幅、数量都受到限制,单单依靠课堂的时间无法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也无法达成“文字—文学—文化”的梯次提升的效果。因此,怎样充分利用课外大量的阅读时间、怎样做好整本书的阅读等问题就摆在师生面前。二是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将关注点放到了学生的阅读上。怎样关注教师的阅读、怎样实现“要想塑人先塑师”的根本转变等新的问题渐次呈现。面对新三观、新策略下衍生的新问题,笔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阅读比作精神层面的大餐,从阅读内容和学生的成长来说,就要指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读整本的书,才能整体性地收获精神食粮。比如,由一篇课文走进一部名著,由相关的阅读材料走进一个作家的作品。这样的阅读拓展点很容易找到,但怎样利用课内有限的时间来指导整本书的阅读呢?经过两年的探索,笔者构建了一套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享课。

1.阅读推荐课。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每一本书之前,都要上15—20分钟的阅读推荐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书的内容、书评、作者生平等,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朗读片段、设置悬念等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2.阅读欣赏课。师生在课堂上一同读书。课堂上的读书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有强大的吸引力。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学生读起来更带劲儿;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在阅读课上,笔者将学校提出的“三三三+X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形式”融入到阅读课: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领着读;对三四年级的学生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五六年级时期,就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

3.阅读分享课。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要和同学、教师一同分享读书的收获。可以与小伙伴结合不同的主题,自由交流书中的精彩章节、读书的感受。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交流是自由的、放松的、快乐的。孩子们穿越着文本,文本也在承载着他们,在阅读中丰富经历,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不断成长。

(二)教师共读活动模式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读书,为学生起一个表率、示范作用。教师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不断地提高引领阅读的能力。因此,笔者所在校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成长,想尽一切办法为教师们打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2019年,磐石市实验小学“塑师工程”教师共读活动全面开启。

活动中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制定教师共读计划,确定教师的阅读书目。所定书目都是当下老师们十分需要的精神食粮,他们会从中汲取新鲜多样的营养。二鼓励教师外出购书。当老师外出学习、参观时,如果发现了对提升自身业务有帮助的书籍可以买下来,回校后给予报销。三是开展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教师读书有教育类的,也有非教育类的;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人文方面的,也有科技方面的。大家在一起畅谈读书体会,抒发教育理想,能够释放情感,驱赶疲惫之心态,提升思想意识境界。四是为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阅览室。教师可以在这里静静地读书,放松心情,汲取精神营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多数教师克服了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职业惰性,自觉拓展了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成为学习型教师。

四、对主题阅读教学的评价

(一)主题阅读带来学生的改变

主题阅读将语文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有目的、有计划地大量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养。阅读过程中,学生大量、反复地接触汉字,由几本书到几十本书,一个个生字、生词经过一次次与学生的会面,慢慢从陌生到熟悉,使学生的识字量突飞猛进,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们书读得多了,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也随之明显提高,不但学会了与文本对话,还学会了透过文本与作者对话。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作文时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写作对孩子们来说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倾吐心声、表达自我的有效途径。优秀的作品对孩子具有很强的道德感染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到这样经典美妙的话语,学生自然会获得一种洗涤心灵、奋发向上的力量,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

(二)主题阅读带来教师教育生涯的蝶变

主题阅读要求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优化,真正沉下心来研究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树立大语文观、大教材观、大课程观。教师书读得多了,就会集古典的优雅和现代的朝气于一身,课堂上或严谨或诙谐,或庄重或俏皮,时而出口成章,时而妙语如珠,总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如此,其教学会更从容,专业成长会更迅速。

参考文献:

[1]王宗秀.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9(16):32-33.

[2]张晓玲.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15.

[3]俞丽华.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

[4]官美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7(6).

[5]毕孝丽.主题阅读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

[6]季娴.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主题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7]杨再隋,刘俊.“主题阅读”的文化观与课程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4(30).

(责任编辑:德华)

Abstract: readings on the subject on Chinese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of class reading materials, advocacy of “1 + x” teaching mode, organizing the same theme of reading materials into the classroom, advocate to establish class inside and outside contact,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the subjects of fusion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emphasize to broaden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contents, ways and channel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ood emotion, sentiment, Perfection of personality, so that they form a good quality of thinking,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upport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me reading; reading material; quantity and quality; co-rea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
谈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安排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微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批判性阅读
高考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
契合阅读材料与科学课堂发挥阅读材料之科学价值
对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