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GIS空间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7-21 03:30
北京测绘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果思政考核

何 丹 孟 斌

(北京联合大学 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 10019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新时代教育理念,其建设核心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它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思想通过专业课程讲授传递给学生,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1]。课程思政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是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2-3]。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新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4],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保障。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1981年由美国教育学家斯派迪首次提出并迅速兴起于北美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又称“产出导向教育”,是一种以产出导向、互教互学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5]。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和关注[6],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1,5-10]。目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课程改革和思政建设方面有相关探讨[11-17],但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中能将OBE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机融合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较少,存在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结合不够、无法从OBE角度进行有效输出和考核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基于OBE理念对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进行具体探索[1]。基于此,本文以课程思政和OBE理念为基础,对《GIS空间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立足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大背景,注重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培养和思想意识形态提升,为培养应用型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提供支持,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1 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设计思路

《GIS空间分析》课程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课,48学时,3学分,修读对象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三学生。根据OBE理念,以学习成果为起点进行课程设计,深入梳理、找准思政元素与课程的结合点,明确思政元素与价值导向目标间的对应关系,有效整合、深度归纳挖掘思政资源,根据教学大纲重点难点融入思政元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充分结合构建课程知识模块,对教学内容以知识模块区进行区分并深入挖掘,筛选出适合体现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将思政思想与专业知识点及学生自身感悟结合起来,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并有效输出和考核,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学习,促进能力培养,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1 理论知识层面

在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讲述中融入思政元素,并由单一知识点发散到单一思政元素(表1)。

表1 理论知识层面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1.2 实践操作层面

在课程实践操作部分,立足同一思政元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收敛到不同知识点(见表2)。思政内容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探索创新的思维方法。

表2 实践操作层面同一思政元素收敛到的不同知识点

2 基于OBE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方面,分别从专业培养方案建构六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学习成果、探索和实施新型教学方法及优化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课程内容梳理进行思政有机融入设计,基于OBE理念强化培养目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使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图1)。

图1 基于OBE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目标

从专业培养方案入手,将育人理念固化在培养目标中。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以OBE理念强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双向联系,学生就学就业、教师教学与课程评价相互关联。以教学大纲为抓手,落实育人目标。2019版教学大纲从知识、应用、整合、价值、情感、学习方面建构六维课程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思政育人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具备的思政素养,以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表3)。

表3 六维课程目标及思政目标

2.2 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学习成果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灵魂。掌握空间分析基本技能是培养高质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了解空间统计分析理论知识,理解空间相关性、异质性、空间格局等概念;掌握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类型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创新思维、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素质等,具有运用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评价具体地理空间问题的实践能力。成果导向教育的学习成果确定依据反向设计原则,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学习成果(表4)。

表4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及贡献

2.3 探索和实施课程新型教学方法和举措

基于OBE理念的学习成果取得和教学方式有密切联系。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主要采用讲授和讨论法等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采用讲授、练习、演示和情境法结合进行实践技能培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取润物无声、滴水穿石式的浸润式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传授中。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复习提升等各阶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主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堂等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效果(表5)。

表5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及预期学习成果

2.4 优化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基于OBE的课程考核更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和过程评价。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理论和实践考核等相结合,可较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并且强化课程思政考核标准,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养成。把课程学习中各环节的学生德育水平考核凸显于评价体系中,强化各环节思政教育的考核权重,做到学术、道德和关注社会的统一。优化后的考核方式改变了过去单纯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做法,融入了综合思考与价值引领环节,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提炼和升华思想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最终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且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期测验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在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并依此改进教学,通过持续性评价结果优化教学策略,以此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表6)。

表6 课程考核及评价表

3 结束语

围绕课程思政主旨,结合OBE教育理念,归纳挖掘《GIS空间分析》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并体现课程思政特色。今后,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将探索更多与OBE理念有机贯通的方法,结合新的信息化手段和实践知识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交互中成长。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既立德树人又立德成己的有力举措。教师应育人先育己,教育者先受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应努力践行“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师应该入耳,加强历史学习、关心时事政治、明辨国际形势、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应该入脑,掌握前沿动态、更新知识结构、锤炼专业技能、拓宽思维视野,增进业务能力;应该入心,改进教学方法、垂范为人做事、引领待人接物、培养高尚情操,提升育人水平。应该入手,固化和提升课程思政成果,积极申报教改项目,发表教研文章,促进教学研相长。以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应用GIS空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课下指导学生申报各类研究课题、参加学科竞赛,课上课下带着学生开展生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猜你喜欢
成果思政考核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验收成果
思政课“需求侧”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