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来故里,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2021-07-21 15:33马可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7期
关键词:边区纪念馆革命

马可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的诞生地,也是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红色基因深深地写在了这片土地上。七一前夕,记者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来到了淮安。

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主要景点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在周恩来纪念馆馆前广场上,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铜像,总理面带微笑,亲切和蔼,既有伟大政治家的轩昂气质,又有普通人的谦和之韵。

“其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铜像高度为7.8米,寓意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景区讲解员谢美霞讲解着周总理的故事。

1910年春天,周恩来在四伯父的安排下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求学。后来他回忆说:“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同学何履贞的爷爷是一位私塾先生,当何老先生向他讲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同胞猖狂的行为时,少年周恩来激动万分,引用《何日醒》歌词说道:“俄败何喜?日胜何欣?吾党何日醒?”他忧国忧民、决心拯救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溢于言语之间。何老先生写诗鼓励,还出对子让周恩来对。何老先生出“勿当列强之奴仆”,周恩来立即答道:“誓做中华之主人。”他把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

“在天津,周恩来在各类思潮中求索革命真理,并与同仁成立进步组织覺悟社。社团成员对外隐去真名,通过抓阄取代号,周恩来抽到5号,因此化名‘伍豪。”谢美霞说。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到北洋政府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逮捕。在地方监察厅,他们组成读书团,带领大家研究社会问题,分享新思潮。“思想是颤动于狱中”,“革命意识的萌芽,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失去自由的170天里,周恩来思考了很多问题,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周恩来故居

1922年3月,24岁的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此后,周恩来的一生便紧紧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在纪念馆第二展厅,有一套灰蓝色军装、一条白毛巾,这些都是周恩来曾经用过的物品。“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谢美霞讲解道。沿着展厅继续前行,画家沈尧伊的油画《遵义会议》映入眼帘,画中20位人物神色各异,站在毛泽东身后的周恩来留着长髯,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会场。画面上方,镌刻着毛泽东对此段历史的回忆:“如果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参与重庆谈判……回望艰苦的革命历程,几乎每个重大事件背后都有周恩来的身影。

纪念馆第三展厅集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各领域的贡献:从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制定重大外交政策、推动水利和国防事业发展,到亲自审定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方案、解决成昆铁路问题、推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等,都亲力亲为,细细过问。

对于学习党史,周恩来高度重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自我解剖,“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他强调,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因遇到一点挫折而气馁,必须具备坚定的革命精神,“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这种吃苦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融入和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过程中,这正如周恩来所强调的,“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晚年常说的这句话,被镌刻在最后一个展厅的入口处。

学习党史,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老一辈革命家的意志与初心

“这块手表是我军90分钟解放江苏淮阴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的见证……”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正在讲述一块手表的故事。

原来这块手表背后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1945年,日寇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发起两淮战役。

当时驻扎在淮阴的伪第二十八师潘干臣部嚣张一时,自称“两淮固若金汤,任凭新四军三头六臂也休想飞进城来”。但最终,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和地方部队以牺牲189名指战员的代价,仅用90分钟就解除了潘干臣部8600余人的抵抗。《苏北报》称此次战斗“创迅速解决战斗光辉范例”,是我军在“苏北首次光辉战绩”。

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记录了这一重要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革命文化。

在时任苏北行署主任李一氓生平陈列室里,有一个小座钟,钟面上的文字是日文。讲解员介绍道:“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经常出动飞机在抗日根据地上空狂轰滥炸。有一次,地方部队将日本的一架飞机打落下来。李一氓代表地区党政慰问有功部队和民兵。在现场,李一氓看到一个民兵战士从敌机上拆下来一个仪表钟,就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和民兵进行了交换。”后来,李一氓请人给这个仪表钟安装了一个木质底座,作为座钟使用。从此,这只具有纪念意义的座钟伴随着李一氓,从苏北到山东、从大连再到北京,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在纪念馆南院,有两排平房,共有22间屋子,是苏皖边区政府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当时办公的场所。所有的建筑及每间屋里的办公用品,一如其旧,完全保留了当年的风貌。

“志士生成肝胆多,万花种就江山阔。”如今,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在和平年代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红色过往,将这支不熄的红色火炬传递给往来的瞻仰者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边区纪念馆革命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中国的出行革命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粉红革命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