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

2021-07-21 19:56彭佳学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研究我市“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三农”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求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委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前不久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袁家军书记强调要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并就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作出了部署。这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宁波“三农”发展情况看,“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各级要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顺应新的发展阶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上来,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强优势、补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突出“安全、绿色、融合、富裕、健康”,深入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3511”工程,着力在促进稳产保供上再上新台阶,在绿色乡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开创新水平,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贡献“三农”力量。“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群众优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绿色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基本打通城乡融合制度性通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基本构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乡村振兴全面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规划、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目标要求是: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69万亩、13.7亿斤,生猪存栏77万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达到10%以上。

二、坚守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市粮食自给率仅19%,口粮自给率40.2%,粮食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必须要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重点解决好两大要害问题。一个是耕地问题,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一方面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执行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要杜绝新增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积极稳妥消化存量,严禁耕地抛荒。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抓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大力推广土地深耕和节水灌溉,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扎实开展粮食高质高效创新示范,推动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另一个是种子问题,要加强良种研发和繁育推广。要巩固发展好现代种业先发优势,大力实施新一轮种业强市五年行动,增强种业企业创新实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展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发挥好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圃作用。此外,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现行政策梳理排查,防止“政策对冲、政策打架”等问题。

二要做好生猪等农产品稳产保供。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提高生猪、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自给率。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生产能力建设。比如生猪产业,去年以来我市新启动建设了17个万头以上现代化规模养猪场,建成后预计增加产能81.3万头。要紧盯抓牢新建养殖场建设投产,对已经建成的13家规模养猪场,要帮助解决种猪订购问题等实际困难,使其尽快实现满负荷投产;对在建的规模养猪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年底前完工投产。再如蔬菜产业,要推动蔬菜种植扩面提效,确保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130万亩、产量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又如水产产业,要保持捕捞业稳定发展,推广健康生态养殖,统筹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确保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一手抓流通能力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深化“交邮合作”模式,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

三要筑牢生产和质量安全防线。牢固树立“安全是一切工作前提”的底线思维,抓紧抓实渔业、农机、疫情等涉农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农业安全生产方面,要统筹推进“海上一打三整治”,全面推行“港长制”和渔船编组生产作业机制,全面清理“异地挂靠”渔船;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限期完成变型拖拉机报废淘汰,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要抓好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疫病防控,杜绝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试点,推动市级平台与省平台、国家平台和长三角一体化监管平台全面融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一证一码”规模主体全覆盖,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三、强化绿色导向,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要抓好“三化”。环境生态化,就是要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切实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生产标准化,就是要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农业信息化、冷链物流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快建设一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营销品牌化,就是要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三品一标”,加强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和营销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农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

二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平台。要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整合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平台,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向示范区集中,更好引领带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发展。二是拓展绿色农业生态功能。要利用我市农业的独特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食品、绿色饲料加工企业,延长增值链条,提高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把农业农村作为扩大新型消费的新增长极,开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积极培育乡村“夜经济”等业态,加快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构建农业绿色科创体系。要围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智慧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推动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三要加快乡村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提升,着力彰显美丽乡村乡愁底蕴,让绿色成为农村最亮丽的底色。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要做好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的提质增效文章,加快设施提档升级和标准化运维,积极拓展管护经费筹措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农民适当出一点的方式,保障农村环保设施持续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快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和督查指导力度,建立网格化管理和第三方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党群联动、户比互评”“商户联盟”等群众参与新模式,确保长效管理不松懈、严抓共管不放松、卫生保洁不反弹。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聚焦农村环境污染、水土脆弱、缺林少绿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重点要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河道连片整治和生态修复,建立常态化河湖库塘清淤轮疏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水体质量。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乡村创建行动,突出身边“增绿”,着力抓好乡村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建设,全面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要深化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我省发布了“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宁波占2个,分别是奉化区滕头村的“片区联动”模式和宁海县葛家村的“文化深耕”模式,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要鼓励以县域为单位探索开展未来村庄建设试点,提升乡村整体风貌。

四、深化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要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重点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两进两回”行动,实现土地、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土地方面,要做好承包地赋权活权文章,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质押贷款,让农村承包土地的权能价值释放出来。稳慎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要在保证农民安居基础上,走出一条宅基地改革的新路子。人才方面,关键是要打通流动渠道,吸引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各地要在人才“选育用留”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创业融资、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具体问题,推动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资金方面,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落实好中央关于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确保“十四五”末50%以上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县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融资贷款、设施补助、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向农业农村。同时,要加大金融支农创新力度,研究出台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市场主体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物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做实做强农业农村投融资平台,通过壮大担保实力、创新担保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要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城市信息、技术等资源向乡村流动,让农业农村农民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一方面要推动“三农”新基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基础数据整合共享,打造“数字乡村大脑”。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数字化场景应用,扩大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公共服务、健康教育、乡村治理等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

三要推动城乡建设融合。要以实现高质量融合为目标,坚持“项目规划一张图、设施建设一张网、公共服务一体化”,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县镇村规划统筹,大力实施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要抓好规划编制,加强县域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新一轮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通盘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推动村庄集中连片建设,向比较大的镇和有重大保护价值的村落集聚。要抓好“硬件”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农村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开展农村杆线序化工作,全面改善“水电路气网能”等设施条件。当前重点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在一体化管护机制上下功夫,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管护模式,鼓励运用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企业,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另一方面要在农村道路建设上下功夫,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契机,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村域道路建设,解决好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问题。要抓好“软件”提升,推动教育、卫生、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

五、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持续推进富民强村。当前要切实抓好“三大提升”。第一,要提升农民收入。宁波农民收入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总量偏小。要在稳定工资性收入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通过闲置农房盘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等举措,千方百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二,要提升低收入农户收入。宁波低收入农户共5万余户7万余人,其中低保户51619人,占74%,无劳动能力的比重占80%左右,绝大多数因病因残致贫,就业创业增收困难。下一步,要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落实精准帮扶机制。要健全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化分类救助制度,抓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试点,稳步提升农村低保标准,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第三,要提升集体经济收入。今年要通过重点突破推动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各地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采取县镇统筹抱团发展、村民众筹等办法,提高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

二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着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农村文化礼堂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总盘子,在“管用育”上下功夫,确保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办”。要着力抓好新一轮文明村镇创建。要加快文明村镇创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更多的村镇进入全国、省级文明村镇行列。要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开展好“家风伴我行”、“文明乡风”好习惯养成等主题活动。

三要构建乡村善治格局。要着力推进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数字赋能治理。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安防村庄”等建设,构建数字化防范化解风险体系。二是强化自治基础作用。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务“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推动村民说事会与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有效衔接,探索建立村民参与、乡贤参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三是强化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扎实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努力打造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区县(市)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各镇(乡)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承担起前沿阵地的“指挥员”“战斗员”职责,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件件有落实有成效。要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组建市、县乡村振兴局,强化牵头抓總、统筹协调职能。

二要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要严格落实村(社)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深化实施“导师帮带制”,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为抓手,深化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积极探索全域党建联盟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拓宽基层“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将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和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优先选配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格外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稳步提升村干部报酬待遇,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力度,使基层办事有条件、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四要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作用,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党外人士和专家人才开展“送技术、送文化、送法律”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营造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本文摘自彭佳学同志2月3日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何海永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