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郑州

2021-07-22 19:32谭畅综合报道
南方周末 2021-07-22
关键词:郑州南方周末暴雨

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综合报道

2021年7月20日,暴雨下的郑州火车站。 视觉中国 ❘图

★背着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没有电的产房里,只能靠三四个人“打着手电筒接生”,好在一切顺利,“昨天晚上我们产二病区生了七个宝宝,比平时还多”。

借着月光,她看到有一个人划着船从楼前过去。对方朝着房顶喊话,让大家暂时在高层待着,暂时不会有事,等天亮再说。

一张照片中,一名战士席地而卧,迷彩服已经湿透。另一张照片中,迷彩裤子里伸出一只被雨水泡白的脚,脚底腐白,皱纹纵横。

“我妈回来了。”

2021日7月21日下午3点半,曹月月终于盼回了母亲。

一天前,20日下午,曹妈妈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1号楼的7层病房看望曹月月的三姨。晚上8点39分,曹月月收到妈妈借用三姨手机发来的微信语音消息:“回不去,不回去了,一楼都淹了,医院全部停电了。”

之后,曹月月就再也没联系上妈妈。这所河南省最大的三甲医院,由于规模大、接诊患者人数多,也被网友称为“宇宙第一医院”。河医院区是老院址,紧邻金水河,在20日下午,遭遇历史极值的大雨后,全院断电。

这是郑州有气象记录以来,经历的最大一场降雨。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在一日里下了往常一年的雨。

据郑州气象局信息,7月19日20时到20日20时,郑州单日降雨量552.5mm,相当于一些北方城市一年的降水量。而20日16-17时,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特大暴雨侵袭之地不唯郑州,还有河南各地市。7月19日8时至7月20日8时,全国降水量前20位中,19个城市都在河南。

国家防总于21日3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当天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万余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

“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氧气越来少,有些支撑不住了。电话另一头的妻子告诉何夕。

妻子被困在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上。5号线是郑州地铁第一条环线,环绕整个郑州城区。

特大暴雨侵袭,郑州地铁部分区域严重积水。7月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5号线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

正是下班晚高峰,不少郑州市民乘地铁回家。被困在5号线上的市民用手机向外界求助,现场信息和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市民艾笑本来准备乘坐5号线外出,但两次意外情况改变了她的计划。她回忆,17时许进站乘车时,站内还未出现积水,但当列车行至郑州市中心医院站时,她感受到了列车突然发生的两次剧烈急刹。

几分钟后,车辆重新启动,艾笑听到车厢内一位乘客说:“赶紧回家吧,外面的水到腰了,地铁马上也要停运了。”艾笑于是在月季公园站下车,调头回家。18时左右,她在5号线桐淮站出站,当时路上积水已淹到小腿,平时10分钟的路程,她走了将近1小时才回到家。

18:10,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

20时许,在沙口路地铁站附近开店的王磊看见,4个出站口聚集了大量被困市民。最严重时,从地铁站C口进入站内,不到10米,水就淹到了膝盖。

何夕一路哭着去找妻子,走了一个多小时。大约20:20,他到达沙口路地铁站。

工作人员将他拦下来,直到他拨通妻子的视频电话,证明自己是去救人,对方才放手。快走到车头时,何夕发现,救援力量不够,“警察也在背人,看到几个人拉一个,他们拉不动,我就把人背了起来”。

“一开始还以为那人是缺氧晕倒了,背着走了一会才发现,其实人已经不在了。”和他妻子一样,这些乘客都被困在车厢里近三个小时,由于严重缺氧,“大多数人都呕吐,头疼,还有晕倒到水里,窒息”。

背着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

“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21日凌晨4时,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获救的妻子正在何夕身旁熟睡。那时,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根据官方数据,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送医。

21日凌晨,不少地铁站停电,导致沿线的水泵无法工作。这些地铁站只能静静等待洪水自己退去。有电的地铁站开足马力抽水,可是水实在太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水泵的设计能力”。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应对这场暴雨,地铁公司已经开了两次副科级以上级别的部署会议。早在19日22时,他就已经赶到地铁站备勤,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其间就吃了两个馍”。

21日15时,暴雨暂息,地铁尚未恢复运营。南方周末记者在郑州东站地铁口看见,阳面的站前广场水已退去,但阴面和低洼处仍有积水。地面被污泥覆盖,行人举着手机寻找飘忽不定的信号,高架桥上停满了此前想要躲避洪水的机动车。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

医学生露露居住的学生宿舍就在沙口路地铁站附近。20日降雨以来,宿舍部分区域被淹没,开始停水停电。23时左右,她曾听到救护车经过的声音,“溺水的(市民)需要做心肺复苏。”但大雨同样将她困住,“想出去救人,但有心无力,心里愧疚”。

暴雨唤起了这座城市自救与互助的力量。4小时前,志愿者组织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开始组织志愿者,进行紧急救援。他发起的微信群瞬间涌入数百名求援的居民。

市民秦丛丛替手机没电的同事发布求助信息。在同事等3人被困公交车内的8小时里,先后有3批志愿者前往公交车被困处救援。前两队志愿者开着越野车,但行至附近,越野车抛锚了,直到最后一辆挖掘机前往支援,公交车上的同事、老人和司机才得救。

突发状态下,需要帮助的郑州市民有的被困在桥下,有的被困在医院,还有的产妇临时需要生产。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一位护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20日晚上7点,一位孕妇开始宫缩,医生查看后发现已经开宫口,“需要紧急生产”。但暴雨导致电梯停电,护士长迅速组织大家找病房里的男家属帮忙抬担架,从楼梯把孕妇从15楼产二病区抬到了5楼产房。

没有电的产房里,只能靠三四个人“打着手电筒接生”,好在一切顺利,“昨天晚上我们产二病区生了七个宝宝,比平时还多”。经历了一晚上的忙乱,一位医护工作者在朋友圈写道:“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受灾最严重的郑大一附院老院区也在救人和自救。医护人员对需要供氧的病人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约600名重症病人协调外运。郑大一附院宣传处处长曹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日晚,重症病人已陆续转移至情况尚可的郑东院区。

这一夜,许多郑州市民敞开“家门”,庇护受困同胞。在多处停水停电的金山区,一座电影院为近千市民提供容身之处。

20日16时,提前下班的东方嘉禾影城员工杨震被暴雨堵在地铁口,只得折返。回到影城,他衣服全部湿透,又饿又冷。

杨震想到,还会有许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于是向店长提出,向所有暴雨中的市民敞开大门。“哪怕给他们提供一杯热水,提供电源,让他们给家里人能报个平安,然后能休息一会儿。”

影城能提供救助的消息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有家难回”的人们纷纷前来。一位女士带着年迈父母和年幼孩子,一进影城就“哭得不得了”。她的家其实就在影城三百米外,但路面积水已经深至成年人大腿根部,寸步难行。而且家住高层,电梯停电。

到21日凌晨,影城九个放映厅的座位都安置满了,又搬出地毯铺在地上供人休息。除了免费矿泉水,影城能提供的食物主要是爆米花。爆米花平时卖35元,临时降价了10元。

影城工作人员彻夜未眠,在各影厅巡查,看是否有人需要服务,是否有人违规吸烟。后者没有发现。

外部救援力量也在涌入。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21日15时,中部战区已相继派出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应急力量5700余人,舟车装备148台(艘),在郑州、洛阳、新乡等30余个险情地段投入救援。

薄弱的乡村

在这场暴雨中,郑州周边乡村地区的灾情不亚于城区。同时,乡村在基础设施强度、救援物资储备、救援人力方面的不足,使之成为灾情下不容忽视的薄弱一环。

18日晚间,一条来自郑州周边乡村地区的求助微博牵动着人们的心——“一个村庄所有的人都已经在屋顶从下午待到现在,老家大部分都是年迈的老人。从两点半到现在,我们已经和村子里的年轻人失去了联络,不知道现在家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这条求援消息指向郑州下辖的荥阳市汜水镇老君堂村,地处郑州以西30公里位置,有村民2200多人。其北部紧挨黄河支流汜水河,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脊从村中穿过。在暴雨中,“依山傍水”成了天然的劣势。村民晴子表示,水位增高的原因之一是汜水河出现倒灌,而地处洼地的村子无法及时将水排出,“东西夹击”。

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中,老君堂村积水在20日下午已达数米。浑黄色的洪水漫至村子沿街商铺的门楣处,几辆小轿车在水中漂流着。

▶下转第8版

猜你喜欢
郑州南方周末暴雨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暴雨突袭
暴雨袭击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猛兽的委屈